澳洲国王鹦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澳洲国王鹦鹉 (学名:Alisterus scapularis) [1] 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共有2个亚种。是体型最大的澳洲长尾鹦鹉,也是体型最大的王鹦鹉,雄鸟头部至胸腹部为红色,雌鸟为绿色。主要栖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区森林中,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有迁徙的行为,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潮湿浓密的森林、峡谷区森林、开阔的尤佳利树林、草原林地、河流旁的森林等地区,食物包含了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虫幼虫等,会至果园及农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产品损失。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澳洲国王鹦鹉
拉丁学名:Alisterus scapularis
别称:澳洲王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纽澳鹦鹉族
属:王鹦鹉属
种:澳洲国王鹦鹉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chtenstein, 1818
英文名称:Australian King Parrot
形态特征
澳洲国王鹦鹉体长41-43厘米,体重275克,寿命25年。有2个亚种,亚种主要差异在于体型大小,羽色上则几近相同,它们的个性相当友善,羽色非常鲜艳美丽。成鸟雌雄差别显著。雄鸟的头部,颈部和下体猩红色。脖颈处或多或少有蓝色羽毛。背部和翅膀是深绿色。鸟的翅膀是在扇动时,有细长的银绿色羽毛清晰可见。腰部和臀部蓝色。尾巴是黑色有蓝色阴影。上面的下颌骨是深橘红色,下颌骨较低处是黑色,喙基橙色。虹膜黄色,腿灰色。雌鸟头有绿色的头顶部,胸部较低处和腹部的有亮红色,不似雄鸟对比分明。翼覆羽银色标志欠发达,有时缺席。中央和外尾羽深绿色,泛沉闷的粉红色。该鸟喙灰色。雏鸟和雌鸟类似,胸前的红色较低。鸟喙黄色,虹膜褐色。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区森林中,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有迁徙的行为,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潮湿浓密的森林、峡谷区森林、开阔的桉树林、草原林地、河流旁的森林等地区,而繁殖期外会出现在农作物园区、公园、郊外、住家的花园等地区,
生活习性
澳洲国王鹦鹉经常造访公园与花园让人类喂食,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但繁殖期外会有许多未成熟的亚成鸟聚集在一块,数量约50只或更多,觅食的时候常与玫瑰鹦鹉(Rosella)或甘甘凤头鹦鹉(Gang-Gang Cockatoo)等其它鹦鹉聚集在一起,天气热时活动力低,到下午时分会恢复活力。食物主要以植物为主,包含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蔬菜、植物嫩芽、昆虫幼虫等,会至果园及农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产品损失。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洲东岸沿海地区,包括了从维多利亚、新南威尔斯、昆士兰到约克角半岛的东部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9-2月间,一次约产3-6卵(大多为4枚),孵化期20天,5星期后幼鸟羽毛长成;若要饲养国王鹦鹉须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其飞翔及活动,因为它们常会变的体重过重而导致肥胖及懒惰,啃咬力不强,喜爱至地面上活动,饲主需为它们定期驱虫,以防寄生虫感染,个性友善,对其他的种类没有攻击性,刚引进饲养后很快能适应主人与新环境,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健壮。要配对两只兼容且协调的成鸟并不容易,最好从小就将它们配对,亲鸟在繁殖期间对巢箱检查可能较为敏感,最好避免时常开翻巢箱,一窝通常产4-5枚蛋,可是偶尔会有6、7枚,孵化期约20天,在幼鸟约4-5星期时羽毛长成,7-8周后会独立行动。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较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