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瀨戶內海 (日本內海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瀨戶內海 (日本內海名)瀨戶內海,日語羅馬音為SetoNaikai,意即狹窄的海峽。位於日本本州、四國之間,因在諸海峽之內,故名。為地層陷落而成。東西長440公里,南北寬5-55公里,周圍1,300公里,面積19,500平方公里。多港灣。海中有淡路、小豆、江田等525個大小島嶼。一般水深20-40米,鳴門海峽深達217米。氣候溫暖少雨,較乾燥。自古航運發達。

觀光旅遊

瀨戶內海國家公園,3700平方英里的內陸海域,環繞着大阪、神戶和廣島這樣的繁忙港口城,有風光旖旎的海岸,星羅棋布的島嶼和純樸自然的漁村,古樸而神秘的古寺廟和神殿。庫珀說這是日本「最完美的反差」。 同樣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這個如此孤立的區域,人口密度卻非常高。過去很少有探險遊客到瀨戶內海國家公園旅遊。 穿過宮島著名的嚴島神社的大門,各種大大小小的古老的獨具日本特色的神社和遺址展現在面前。乘坐皮划艇或遊船花一周的時間遊覽這個國家公園內的各小島,然後住在傳統的瀨戶內海的小旅館裡,體驗穿越危險係數最高、速度最快的吉野川急流,是日本既包攬古老文化又有自然冒險體驗的旅遊聖地。[1]

地理位置

瀨戶內海,日語羅馬音寫作SetoNaikai。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歷史上是連接本州和九州,以及日本溝通中國和朝鮮半島的通道。 面積19,700平方公里,東西長450公里;南北寬15至55公里;平均水深37.3米;最大水深105米。有兩個出口與太平洋相通;另外有一個出口(關門海峽)與日本海相連,海域範圍內島嶼多達3,000多個。由於四國山地與中國山地的屏障,氣候較溫暖乾燥,年雨量1000至1400毫米,日照長,該地區在日本氣候分區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 海洋生物有500多種,出產香魚、鱟、大白鯊、海參。但赤潮亦經常肆虐當地。 一般相信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時,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得多,而在今日內海所在地,是一個位於中國山脈及四國山脈之間的盆地。海平面在冰河時期完結後升高,使海水灌入盆地之內,形成今日的瀨戶內海及其中的多組群島。 從古時起,瀨戶內海就已是沿岸關西地區及九州之間的運輸交匯點,同時也是日本與周邊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及朝鮮半島)交通要道途經之處。即使在連結本州、四國及九州之間的陸上高速公路(如:南海道及山陽道等)建成,瀨戶內海依然是主要的交通要道所在。[2]

海底地貌

瀨戶內海,海底地形地貌複雜。瀨戶,意即狹窄的海峽。因在諸海峽之內,故名。為地層陷落而成。東西長440公里,南北寬5-55公里,周圍1,300公里,面積9,500平方公里。多港灣。海中有淡路、小豆、江田等525個大小島嶼。 地質上屬西南日本地帶,由斷層陷落和海浸而成。海岸線曲折,多港灣,海中有淡路、小豆等500多個島嶼(高1米以上),成為多島海。播磨灘、燧(備後)灘、伊予灘、周防灘等海域,島嶼稀少而海面較開闊。水深約為20~40米,鳴門海峽深達217米。漲潮時外海潮流通過東西兩海峽流入,在中部燧灘附近相會,形成最高水位,落潮時又從此向兩方退出,形成最低水位,潮差達4米。鳴門、來島兩海峽潮流甚急,特別是鳴門海峽潮流時速高達12海里,形成直徑達15~30米的大渦流,為遊覽勝景。

氣候特徵

瀨戶內海的氣候溫暖少雨,多晴天,1月平均氣溫4~6℃,8月27℃左右。年降水量1200毫米(岡山)。多喜暖性植物。一般水深20-40米,鳴門海峽深達217米。氣候溫暖少雨,較乾燥。自古航運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沿岸新興的瀨戶內海工業地域,鋼鐵、化學、汽車、造船、石油和石油化學大型聯合企業發達,有「產業運河」之稱。主要城市有廣島、吳、下關、岡山、松山、高松等。風景秀麗,鳴門海峽潮流時速12海里,發生大渦流時尤為壯觀。沿岸主要部分已劃為瀨戶內海國立公園。

資源物產

瀨戶內海,既無原料和燃料資源,也無較大市場,全靠水陸運輸,為典型的加工貿易地區。古代和中世紀為日本與中國交往要道,對日本文化發展有重要作用。較大工業中心和港口有廣島、吳(造船、汽車等機械工業)、 水 島(鋼鐵、石油、石油化學聯合企業、汽車等)、 福山 (鋼鐵),以及岩國、 大竹 (石油化學、化纖)、德山和北四國的松山、新居濱、阪出等。農業發展早,海中諸島和沿岸低地種植水稻,坡地開為 梯田 ,多栽培柑橘等果樹。原鹽業發達,現 鹽田 多已廢止,改作工業用地。 漁業 曾較發達,因 海水 污染,現已衰落。除東西交通外,南北跨越本州、四國的大橋已於1975年開工興建。

航線運輸

江戶時代為日本海沿各地向大阪輸送物產的主要通道。本州與四國之間已經建成三組橋樑。九州與本州之間有關門大橋連接。近、現代瀨戶內海航運對沿岸工業的發展起着關鍵性作用,有「工業運河」之稱。沿岸一帶稱瀨戶內地區,範圍包括中國地方的山陽3縣(岡山廣島、山口)與四國北部2縣(香山、愛媛)。廣義上也涉及近畿的兵庫、九州的大分、福岡和四國的德島縣。沿岸散布的工業區統稱瀨戶內工業地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的工業地帶。戰前棉紡織、人造纖維與化學工業較發達,機械工業(廣島)以軍事生產為中心。戰後,特別是50年代末以來,沿岸各地大規模填海造陸,興建現代化港口及鋼鐵、石油、石油化學聯合企業,及汽車、造船等工業。工業結構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比重高(56~71%),制鹼和化纖工業尤為重要。這裡既無原料和燃料資源,也無較大市場,全靠水陸運輸,為典型的加工貿易地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