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瀛海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瀛海威是一家信息通信公司,他的前身为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公司总经理为张树新,出资人为张树新和她的丈夫姜作贤。

公司最初的业务是代销美国PC机,张树新到美国考察时接触到互联网,回国后即着手从事互联网业务;瀛海威由此而诞生。曾经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跑者,后因企业经营策略等问题而逐渐衰落。

基本简介

瀛海威,全称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成立于1995年5月饿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公司总经理为张树新,出资人为张树新和她的丈夫姜作贤。公司最初的业务是代销美国PC机,张树新到美国考察时接触到互联网,回国后即着手从事互联网业务;瀛海威由此而诞生。曾经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跑者,后因企业经营策略等问题而逐渐衰落。

品牌策略

诞生之日起,瀛海威就在不间断的自造的“热点”中被新闻轰炸,由此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个无名的地方性网络公司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信息行业的开拓者”。遍及全国各地的“瀛海威时空科教馆”几乎最早地一遍又一遍地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大家互联网的概念,几乎所有有关这个行业的概念都源于这家公司和这个行业的故事。瀛海威这个名字也最早地植入了中国人的心中。随着瀛海威业务的不断扩大,瀛海威一直没有停下它斥巨资进行公司形象以及品牌宣传的脚步。“网上中国”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1997年是欢腾、喧嚣的一年:香港回归,十五大,三峡工程……令这个民族人心振奋的事一件接一件。这时有人从一个叫“延安形象设计”的机构带回一个项目:你们利用这个时机做一个《网上延安》?势衷于创意的张树新凭直觉感到这是一个既有社会有商业价值的主题信息:《网上延安》创意很好,把延安的历史、现实、人物、故事都放到网上,通过教委组织全国中小学生观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增加公司收入。张树新同时指示,要做海量,用最好的技术先延安,后西安,再全国,最终推出《网上中国》,使之成为瀛海威的经典品牌。开新闻发布会、向传媒宣传是瀛海威最得心应手的公关方式。于是张树新向传媒宣布: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瀛海威将耗时三年,投资千万,推出《网上中国》大型主题信息。果然,大小传媒一时沸沸扬扬。经过制作部门的努力,一个多月的制作,200个网页,500幅图片、10多万字的《网上中国》终于制作成功。但是信息制作中心利用别的网站一些很粗糙的风光介绍,将其放在瀛海威自己的网站中,前面加上一个标识,冠以“瀛海威时空”,却给人一种很不严肃的感觉。喧嚣一时的《网上中国》的结果是:一个新闻发布会,一篇通讯稿,一部没有最后完成的网上延安。耗资十多万,结果却不了了之。

从“Rose”、“中国的AOL”,到“交换中心”、“网上延安”,瀛海威充满了真真假假的或婉约动人或激情澎湃的故事。它在品牌上的大力炒作也的确给它带来了显著的回报:知名度的提高以及上网人数的大量增加,同时也巨大地增加了瀛海威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然而这些做法是否都很合适,张树新并未深入地思考过。

顾客服务

张树新创立瀛海威的初期将该网定为百姓网,但随着增值服务业的发展、市场的细化,瀛海威并没有适时转型。据统计,瀛海威网员登记人数有6万人,但绝大多数是25岁以下月收入一二千元的网虫。他们上网的目的是消遣和娱乐,这样的资金流动显然不足以支撑该网的运行。张树新一直沉醉于“百姓网”之中,对网的商业价值考虑不够。当投资人要求网上要有商业价值时,她无法开辟这样的客房市场,没有任何资金启动了。

1996年9月至1997年10月,瀛海威使网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哭笑不得的事实是:想通过瀛海威上网必须使用专有程序。这当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上你的网还要放弃我们的习惯而使用一种新的软件,商家反而在增加用户的麻烦。这种抗议声从用户到公司内部一直在不停地叫嚷,可是直到1997年10月,瀛海威才宣布取消这一规定。而在这两年漫长的时间里,瀛海威的高层主管坚持不改规定的原因竟是“公司花了大量财力人力研制出的专用软件不能随便舍弃”。

瀛海威自1995年9月开通以来,始终有个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掉线。顾客投诉非常多,改正过来并不难,可拖了2年就是没人做。公司关心的是更大的项目,比如“交换中心”,比如“网上交费系统”,后者在当时非常超前,一个留美博士后关在屋里做了8个月,做成后放在网上却看不到市场价值。

人事制度

1997年7月到8月间,在瀛海威公司员工中流传着三本小册子:一本是《巨人集团兴衰始末》;一本是《大陆首骗牟其中》;第三本是一本讽刺公司管理貌似规范、实则低下的漫画集《道尔伯特管理原则》。这三本书迅速流传,甚至还出现复印本,但流传是半隐蔽的,没有人敢把它摆在桌面上。三本书的流传还有一个背景:瀛海威当时已经连续两个月拖欠员工工资。“其实,因公司财务发生困难,拖欠工资在别的公司也是常有的事。我们是受过教育的人,不是不能跟公司分担困境,由财务打报告,跟大家解释一下,很困难吗?但瀛海威不该没个说法。这就不是财务的问题了,而是对人不尊重”。于1998年初离开瀛海威的张小姐后来如此评说这一事件。

在瀛海威,绝大多数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的前景,不知道公司的前景,也不知道张总在做些什么。一位部门经理1996年底奉命计算1997年公司网上游戏的全年利润,目标是1000万元。“不知道这数字是如何定出的?因为怎么算也达不到1000万元,即使所有中继线用满24小时,公司称没关系,想办法,有点像大跃进,不行就加中继线,可加中继线的钱是实际利润的二倍。最后,我也不知怎么搞的居然算出了1200万元。”这位经理说:“公司曾要求我们在3个月内拿出10个高水准的游戏软件,可要知道,人家美国做一个《帝国时代》花了3年”。瀛海威有很多战略性的宏伟计划。“我们知道2000年以后我们会挣钱,可我们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这是瀛海威公司员工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

据了解,在公司创建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没有为任何一个员工上过保险。瀛海威广州分公司的一位职员还曾接到由公司单方面下发的合同单,在没有与该员工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对该员工工资下调。一位离职员工说:“公司缺少一种畅所欲言的气氛。”

1997年7月,正是瀛海威处境较为困难的时候,公司领导层在凤凰山开会,本来是要讨论一些很微观的经营问题,不想张树新突然提出,讨论建立全国的Internet交换中心。这一提议让与会者吃了一惊。中国目前有四大主干网,做一个交换中心,所有用户到我这儿,国内网不就连了吗?“想法当然好,可做得了吗?”一技术员工说:“这可是国家行为,一个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下哪有实力担此重任,尤其以瀛海威当时的处境……”。讨论了几天,最后不了了之。据说这就是瀛海威典型的决策方式。

“有人说中关村的企业像聚义厅。起先大伙绑在一起创业,老板员工不分,后来干着干着就散了,”一位瀛海威前高层干部说,“瀛海威一开始也是貌似很职业,到最后还是水泊梁山,本质是聚义厅。”

1998年张树新离开瀛海威,1999年初担任新润迅公司CEO。1998年11月,瀛海威公司15位高层管理人员辞职,于干接任瀛海威新总裁。

1998年5月,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邮电电信总局达成INTERNET接入服务合作协议。1999年3月,北京地区的2万多名瀛海威时空用户向电信163平台迁移。

瀛海威为了重回中国互联网的领导地位,1999年8月,控股股东兴发集团花了380W人民币聘请了著名的麦肯锡公司为瀛海威制定战略。

1999年底融资成功活,中外合资的新瀛海威(即北京瀛海威信息技术公司)破茧而出,成为瀛海威东山再起的新面孔。

大事列表

1996年10月,中兴发正式参股瀛海威,使瀛海威的注册资本增加到8000万元。张树新夫妇占26·5 %的股份。中兴发总裁梁冶萍出任瀛海威董事长,张树新仍然留任总经理。

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3个月内8个城市分站开设。

1997年4月,相传有国际风险投资基金愿意参股瀛海威,但因政策限制而作罢。

1997年6月邮电投资70个亿的169全国多媒体通信网启动,瀛海威受到明显的冲击。1997年8月,瀛海威提出转型,从“百姓网”向金融服务方向转。

1997年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的前身)、chinabyte和搜狐的崛起对瀛海威形成挑战。

1997年瀛海威的全年收入为963万元,而仅广告宣传费即为3000万元。由于香港金融危机,1997 年12月,中策公司终止了参股瀛海威的想法,瀛海威开始收缩战线。

1998年6月,张树新辞职。

1998年11月,除了总经理以外的全体瀛海威中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

1999年11月,瀛海威融资成功,新瀛海威在香港注册成立。

2001年8月,瀛海威弃守ISP,宣布“大转型”。瀛海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意科控股在香港联交所发表公告,以480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国内著名的ERP软件生产商珠海天心。

2001年9月,瀛海威开始裁员。自此后,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举步不前,三年后,瀛海威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发展历程

1996年早春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南大门零公里处竖起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一天被认为是中国网络业的一个纪念日。33岁的东北女子张树新扛起了北京瀛海威信息通讯公司的招牌。

张树新与丈夫一起设计出的“瀛海威时空”网络是挂在中科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面的交互网络,是当时国内惟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登陆瀛海威的用户必须登记在册,并需缴纳一笔入网费。这基本上是“美国在线”早期模式的翻版。

中国公民的网络意识

张树新很快让瀛海威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她在北京魏公村开办了中国首家民营科教馆,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瀛海威网络,免费学习网络知识,她还开发出一套全中文多媒体网络系统,以低廉价格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一扇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门。她在各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在普及网络知识、传播网络文化的同时一遍遍告诉公众:信息产业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机会。她向中国科技馆无偿提供“中国大众化信息高速公路”展区;同北京图书馆合作,在“瀛海威时空”网上提供北图书目查询;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又为新闻单位开通亚特兰大到北京的新闻信息通道……

瀛海威就这样“启蒙”了中国公民的网络意识。许多中国百姓是伴随着瀛海威走进因特网世界的。

1996年9月,国家经贸委属下的中国兴发集团决定投资瀛海威,总股本扩充为8000万股。兴发集团与北京信托投资公司控股60%,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600万股。张树新的天树公司与姜作贤的卧云公司的股价溢增,无形资产1360万元,加上其它股权,比例下调为26%,股值2120万元,张树新身价上千万。全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每天都在鼓吹瀛海威的大手笔“正书写着中国ISP传奇”理想。1997年初,瀛海威结盟微软。春节,全国大网开通,3个月内,上海、广州等8个中心城市分站开设,其线上用户收入达110万元,公司在媒体上宣布未来3年总投资额将达到5个亿。

大败笔,书写神话

如日中天的张树新就这样在网络业的神话中风光了两年。她绝对不会想到两年后会发出如此感慨,“走入IT是一种不幸”。

张树新始终没有明白的是,老百姓究竟需要一张什么样的网。她是把一种启蒙者的错觉当成了一种神圣的信念加以布道,她和网民们并没有闹懂这样一些问题:网站该发布什么信息?网民究竟需要什么?瀛海威应该培育怎样的网站特征?网站的技术支撑点是什么?

最荒唐的是大败笔“网上延安”。出于爱国主义考虑,为迎接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和三峡工程开工,她采纳一个策划人的建议,把延安的历史、现实、人物故事都放在了网上,企图组织全国中小学生观看,以此来增加收入。她指示要有“海量”,用最好的技术,从“网上延安”做到“网络中国”,做成瀛海威的经典产品。于是决定投资千万,耗时三年,推出“网上延安”、“网上中国”。不到一月,200个网页,500幅图片,10多万字的“网上延安”上网了。遗憾的是,点击率之低,令瀛海威一下子傻了眼。

瀛海威还着力开发当时在国际上也十分超前的“网上缴费系统”。她花巨资让一批精英埋头苦干8个月,做成后,投进网络也如泥牛入海。

堪称张树新另一大败笔的是瀛海威实行联机服务收费,让网站成为一座上岸票价昂贵的孤岛。面对开放自由的信息大海,只能望洋兴叹。瀛海威还使用了一套与互联网TCP/IP不同的通信规程,网民熟知也容易找到的标准游览器NETCAPE和IE,在号称“纵横时空”的瀛海威竟然不能使用。这又无异于孤立无援地挑战整个世界网络标准,给广大用户带来不便。

张树新的属下们清楚地记得,进入误区的瀛海威因女主人的固执失去了“向雅虎式的门户类网站转型”的机会,用一家媒体的描述是,张树新是“在大雾中领跑”,她不对失败进行及时的系统研究,不懂得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满足市场,而不能自以为是地在那里虚张声势地创造或者误导市场。

“死亡陷阱”

张树新不是一个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三联生活周刊》1998年15期“封面专题”这样谈到她:“对于做过记者、做过策划的张树新来说,形象宣传、操纵媒体游刃有余,但当企业转入实质性经营之后,她明显后劲不足。”

1998年6月22日,张树新被迫辞职。这个事实成为当年度网络界头条大新闻,这段中国网络业的悲情故事结束时,张树新的财务报表上写明的投入达到1.4亿元,实际收入只有963万元。

2000年8月24日,网上消息称,张树新重出江湖,要收购瀛海威,可惜,她提出的“零收购”被网上评论人讥为:“那不过是深不见底的死亡陷阱,谁会再陪她往下跳?”

背景链接

我们在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业里被训练了三年多,每天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我们是这个行业中犯错误最多的人。

我们在企业的资源组合资本结构、价值链设计等三个问题上有失误。我们没有掌握相关资源。瀛海威是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凭空建立起来的。为此,我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巨大的代价。其次,依赖银行贷款是死路一条。因为整个行业还远未成熟,全年的收入远不够支付银行利息,怎么可能活下去呢?再次,我们对企业价值链的设计有误,对这个行业的成熟期估计得过于乐观,对环境的残酷性估计不足……当重新设计出价值链时,已经没有任何资金进行启动了。

相关信息

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1986——1989年在《中国科学报》干了3年记者,1989——1992年在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工作3年,1992——1995年创办经营北京天树策划公司。1995年,创立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当时创立的时候股东只有两家——她和姜作贤,注册资金700万元。1995年9月30日,瀛海威时空正式运营。

1996年9月,瀛海威公司扩股,总共8000万股,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占66%,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600万股,当时股价陡增,总股值升为2120万元。同时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8000万人民币,并相继在全国建立了8个分公司。

1996年12月26日,瀛海威时空8个主要节点建成开通,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瀛海威时空的主干网。 1997年12月,其于MCIS系统平台的瀛海威时空计费系统正式启有符合而真正实现了全网用户自动漫游。1998年5月,瀛海威又与中国邮电电信总局达成INTERNET接入服务合作协议,以确保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就这样,到了1998年,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后,瀛海威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万七千家客户的全国知名的ISP公司和除邮电系统之外中国最大的一家电信网络公司。瀛海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司网和电子商务。瀛海威几乎教育了国人所有关于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张树新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织网人”,瀛海威的名字也因此深入国人心中,成为中国ISP产业的大哥大。

瀛海威所处的是在中国还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的ISP行业。瀛海威用户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此段谓之接入服务。当接入成功后,若用户想浏览国外的站点,则必须通过中国电信的主干网。其中拨号网络部分收取的费用实际上就是电话费,这部分费用全部交给了中国电信,瀛海威只是过路财神。而瀛海威收取用户通过主干网浏览国外站点所交的费用还不抵瀛海威交给中国电信主干网的使用费用多,这样,用户访问国外站点的次数越多或时间越长,瀛海威赔钱也就越多。不仅瀛海威如此,所有的ISP都是如此苦苦支撑着。因为中国电信是中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它在中国有线网和无线网通讯上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几乎所有的通讯线路都归中国电信所有,这种垄断属于国家垄断。因此同一行业的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执行中国电信制定的价格体系,遵守中国电信制定的政策,而无力与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