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构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火山构造 |
名称:火山构造
火山构造内容: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 |
火山构造是指火山作用产物及其构造行迹的总称。是火山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之间的边缘学科。[1]
火山活动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意火山活动的现象。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共有14 座火山,其中有两座火山——火烧山和老黑山,曾于康熙五十八年和五十九年(1719 年和1720 年)有过喷发活动,其事分别记载于《黑龙江外记》和《宁古塔记略》中。书中说:“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振四野。”“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热气逼人三十余里。”由于这次喷发,熔岩堵塞了附近的白河河道,形成了五个湖泊,故称为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地区已划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火山博物馆”之称。1951 年5 月27 日,在新疆于田东苏巴什以南的昆仑山克里雅河附近曾有一次火山喷发活动。1980 年7 月7 日,台湾屏东县鲤鱼山火山曾经爆发。根据火山活动情况一般分为: 活火山——尚在活动或周期性不断活动的火山;休眠火山——有史以来曾经活动,但长期以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曾经喷发,但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这种分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例如,意大利维苏威火山是世界有名的火山,过去曾被认为是一座不活动的火山,但于公元79 年8 月24 日突然强烈喷发,造成极大灾害。还有些从来没有过火山活动的地方,也会产生新的火山。如1943 年2 月20 日,在墨西哥城西方300km 多的一片玉米地里,忽然出现裂缝冒烟,继而强烈喷发,到1944 年1 月已形成一座高450m 的火山,这就是有名的帕里库廷火山。在大洋底也经常形成新火山。 由此可见,过去、现在和将来,火山活动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但火山活动的规模、强度和类型往往发生变化,随着地球的演化和地壳的加厚,火山活动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火山构造
火山构造或称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等。
火山通道
是岩浆由地下上升的通道。这种通道既可以是许多条断裂,在地质历史早期,岩浆往往以这些裂隙为通道,称裂隙式喷发;这种通道也可以是由若干条断裂交会而成的管状通道,称为火山管,岩浆沿着火山管向上喷发,称为中心式喷发,现代火山大部分属这种类型。火山通道在火山喷发以后往往被熔岩或碎屑堵塞起来,如果地表遭受风化,填充火山管的物质可以凸起形成峻拔山峰,也可相对凹下(视其岩性软硬而定),这种填充和形成于火山管的岩石称为岩颈。
火山锥
火山喷出物大部分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一般呈圆锥形。典型的火山锥,其上半部坡度较陡,可达30—40°,下部则逐渐平缓。由于火山锥由多次喷发形成,故往往是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交互成层。这种火山锥称为层状火山锥。其中碎屑物的粒度常随距火山口的远近而变化,大块碎屑堆在火山口周围,细粒碎屑则堆在较远的地方。围绕火山口还常常因火山喷发形成环状或放射状裂隙,随后裂隙中被熔岩所填充,形成环状或放射状岩墙群。有的火山锥是主要由熔岩构成的,坡度很缓,如同盾状,称为盾状火山。 一个火山锥形成以后,由于不断发生火山活动,往往在原来的火山口上形成较小的火山锥,或者在火山锥的山坡上出现许多小火山锥,后者称为寄生火山锥。如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3700m)共有300 多个寄生火山锥。
火山口
位于火山锥顶部或其旁侧的漏斗形喷口,称为火山口。火山经过多次爆发,火山口不断碎裂扩大,或由地下岩浆冷却收缩,不断塌陷,可以形成巨大的火山口,称为破火口。如日本阿苏山破火口南北长23km,东西长16km,好象一个小盆地或小平原,称为火口原。火口原上还往往分布着若干村落。火山口中积水成湖叫火口湖,如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上的天池(周围11.3km,深313m)、广东湛江的游览胜地湖光岩,都是有名的火口湖。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