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灯盏山 |
中文名称;灯盏山 地理位置;宁夏彭阳城西 俗称;西山 面积;16783平方公里 |
灯盏山,相传,清末年,有位人称赵麻子的湖北籍风水师路过彭阳,上下相度,但见西山山势独特,东与莲花山,北同鳌山相峙,成三山相聚之形,茹河穿谷东流。其山襟带古城,形似灯盏,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便对当地人说:西山是座灯盏穴,主彭阳兴衰之脉。若灯内添油,按上灯芯,油入灯亭,彭阳就会兴盛。时人不知所云,但灯盏山一名由此传开了。
景区简介
灯盏山,位于宁夏彭阳城西,这座突兀的高山山势峻峭挺拔,巍然耸立,俗称西山。山东连城,城西依山,山城浑为一体。
基本介绍
唐代,彭阳为百泉县治,兴建有城池。到了宋代,出于军事戍守的需要,城垣扩大,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格局。迄于明代,建置废弃,彭阳城屡罹兵燹、匪患、地震等灾难,关城破败,逐渐荒芜萧条。市镇虽已隐去,城垣气势犹存。昔日因山中建有庙宇,亦称娘娘庙西山。 灯盏山的来历还有个传说。
景点介绍
璎珞宝塔位于彭阳县城东北60公里的冯庄乡小湾村牛湾组宋家台,与小岔乡交界处的七座山峰之间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塔通高15米,平面呈八形,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地方志书中称其为璎珞塔,是固原境内唯一保存的明代塔式建筑,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空心砖塔。此塔看上去好似用珠玉装饰而成,显得十分华丽,故以璎珞相称。
宝塔前临深涧,背倚山高。与东面呈"一"字形、等距离排列的七个宛若馒头状、钟灵奇秀的小山隔河相望,相互映衬。七个山就是因七个奇特的小山而得名。这些山皆状若馒头,自然天成,钟灵奇秀,自西向东,等距离依次排列,让人感到大自然的造化真可谓鬼斧神工,实为与璎珞宝塔相媲美的又一奇特自然景观。奇山宝塔,相互映衬,夏日阳光下,远眺处在苍翠山峦中的宝塔熠熠生辉,七座奇山,葱笼翠郁。璎珞宝塔是宁夏南部山区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古塔,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璎珞塔身通高约20米,塔身第一层略高。每面边长1.6米,东面劈一券门,高1米,以条石砌成。每层叠塞砖牙檐下,每面正中及塔棱的转角处,均饰有砖雕的一斗三升的斗拱。第三层上面置有上仰莲瓣形刹座,塔顶为八面覆斗式十三璇相轮,在相轮之上置圆形刹顶。整个塔体为仿木结构,八角十窗,既显得简洁朴素大方,又小巧玲现剔透。塔室采用原空心式木楼层结构,原有的木梯可供登攀,叫临极顶。第二层背壁正中嵌有一长0.9米、宽0.45米的长方形石匾,中间双阴线刻横书"璎珞宝塔"四个大字,右竖刻"发心功德主张侃高氏",左刻"嘉靖三十年二月初一立"。依嘉靖年号看,此塔建于公元1554年,距今已有447年历史。
璎珞宝塔是宁夏南部山区现存的唯一一座确有纪年的明代古塔,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为研究明代儒、释、道三教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融合渗透及其演变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5年、1988年宝塔先后被县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县、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
灯盏山,因山形如一盏老式油灯而得名。山虽不高,但葱茏而深邃,富饶而神秘。灯盏山总面积1700多亩,全部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郁闭。由于这里交通闭塞,人为活动稀少,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次生林状态。据说山上常有野兽出没,还有竹叶青等毒蛇游弋。灯盏山林海莽莽,古木参天,人立树下,衣袂尽绿。林下荆棘丛生,枯藤交柯,枝蔓缭绕,枯枝落没胫盖膝。乔木林中除了优势树种丝栗栲、少叶黄杞等常绿树外,还有很多珍稀树种,如我国古老特有的鹅掌楸、南方红豆杉、青钱柳、厚朴、鄂西红豆等。八角枫、多脉鹅耳枥、光皮桦等乔木枝繁叶茂, 高入云天。猕猴桃、南蛇藤等藤本植物攀枝附树,盘亘地面,悬吊空中,奇形怪状,独具风姿。这里有全区最大的野生桂花树,胸围达88厘米,高16 米,树龄已有200多年。有深山含笑、山玉兰、云锦杜鹃等奇花异卉。它们斑斓秀丽,五彩缤纷,四季飘香。此外,还有滴水珠、七叶一枝花等药用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地衣植物。由于灯盏山地形复杂,森林蓊郁,给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山上有上树狸、猫头鹰、蛇类等兽类、鸟类和爬行类动物近30多种。这里的群众都自觉地维护山上的一草一木。乡规民约也十分严格。这里是村民们心中的"神山"、"圣山"。[1]
灯盏山相关资料
固原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东西南三面与甘肃毗邻,北部与本区中卫、同心两县接壤,总面积16783平方公里,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彭阳、泾源县,总人口186.85万人,其中回族占47.6%,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聚居区之一。
固原县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故史称固原"据八邵之户背,管三镇之要"。曾有七朝在此设州建郡,是历代兵家用武的重镇要塞,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部。固原博物馆珍藏文物达万件,北魏墓出土的棺漆画国内罕见,北周墓发掘的波斯鎏金银壶在世界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