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燕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灰燕鸻 |
中文学名:灰燕鸻 |
灰燕鸻 虹膜: 褐色。 嘴: 大呈黑色,基部具一个小的红色斑。 脚: 黑褐色或灰黑色。 食物: 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 叫声: 飞行时发出高调的prrit或tirrit声。 模式产地: 孟加拉国。
形态特征
水边鸟类,体长16—19厘米。上体为淡灰色,前额和头顶略微缀有沙色和褐色,眼先和从嘴基到眼睛有一条黑色的线。耳羽为皮黄灰色。后颈部为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喉部为淡皮黄色,胸部缀有灰色,腰部和尾上覆羽为白色。但近端的楔形黑色斑使尾看似叉形。腹部白色。初级飞羽、腋羽和翼下覆羽为黑色。次级飞羽白而端黑;在翅膀上形成一条宽阔的白色带斑,飞翔时极为明显。[1]
生态习性
成群活动,尤于黄昏最为活跃,飞翔敏捷快速;一直到天黑,都在水面和沼泽地上空飞翔捕食,或在地上追捕猎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3—5月,常成群繁殖,仅在沙地上扒一个浅坑,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化。 巢: 在大河边裸露沙地或沙石地上扒一个浅坑,垫上少许枯草。 卵: 每窝2一4枚。颜色为灰色、淡绿色,沙皮黄色或橄榄绿色,被有小的红褐色斑点。[2]
栖息环境
河流沿岸洲赂的沙滩和沙石地上,以及附近沼泽和农田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口和海边小水塘边的沙地上。
分布范围
繁殖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并于西藏东南部迪邦河谷高可至海拔750米。 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
旅鸟:巴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越南、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