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穹窿右挽眉
![](/images/e/eb/%E7%81%B5%E5%B2%A9%C2%B7%E7%A9%B9%E7%AA%BF%E5%8F%B3%E6%8C%BD%E7%9C%89.jpeg)
《灵岩·穹窿右挽眉》是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叶适的作品之一。叶适诗文俱佳,是永嘉学派的代表。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1]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叶适意志坚定,性格慷慨,以经邦济世为己任,为文辞藻华丽,神彩飞扬。韩侘胄欲起战端之初,因叶适文章、奏折中常有“大仇未报”等言语,故对其非常推重,而叶适自被召还,每次上奏一再强调用兵要审慎而后发,且力辞为韩草诏。如果出师之时,叶适再能够晓以利害,极力谏止,那么韩侘胄定不敢妄为,可免南北生灵涂炭的灾祸,宋朝及后世的议论者常常为此事叹息。
“ |
穹窿右挽眉,天平左垂鬓。 吴人宅沮洳,兹山抑其镇。 陡起为表著,突兀数寻仞。 樛松颇坚瘦,立石乃荣润。 兼有千里陂,杳霭来远韵。 宜乎登椒丘。摆落思奋迅。 亡王未亡时,绝色馆孤峻。 歌声妙欸乃,俎品穷蛤蜃。 援琴固停咎,解甲仍转瞬。 终归寂寞人,破釜煮枯堇。 陈迹不足吊,新缔何劳问。 三年姑苏驿,空望此塔近。 适当熟食节,暖气无已吝。 豪风增春愁,异雪损花信。 聊以壮游衍,归受儿女冁。 |
” |
— [南宋]叶适 |
目录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
叶适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海坛山南麓慈山,其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青瓷墓志一方(现藏温州博物馆)。1952年曾重修,1966年被毁。今墓为1981年在原址东30米外重修。面积104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前有上下两层平台。墓丘呈圆形,直径2.80米,四周用方形块石砌筑而成。墓前立青石墓碑一通,正面篆书阴刻"宋叶文定公之墓"七字,高1.4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术思想
叶适在在宋代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全祖望认为"水心较止斋又稍晚出,其学始同而终异。永嘉功利之学,至水心始一洗之。
《四库全书总目》对《习学纪言》有一段评论,说这本书斥汉人言《洪范》五行灾异之非,确能有所见,"足与其雄辩之才相副";但指出叶适在论太极生两仪的论述,是"文浅义陋"。《四库全书总目》引陈振孙的话,说《习学纪言》"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
叶适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纪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但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反对当时性理空谈,对于理学家[2]们所最崇拜的人物如曾子、子思、孟子等,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定《十翼》非孔子作,指出理学家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谬论。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
叶适的经制之学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又讲义理。永康的事功之学专言事功,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水心同这些有差异。
视频
灵岩·穹窿右挽眉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历史的记载】吏部,户部,工部,兵部,礼部,刑部都是管什么的?,新浪博客,2019-06-20
- ↑ 国学学术发展简史之五:宋明理学 ,搜狐,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