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点翅朱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点翅朱雀

中文学名: 点翅朱雀
拉丁学名:Carpodacus rhodopeplus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雀科
属:朱雀属
种: 点翅朱雀
亚 种: 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Vigors, 1831
英文名称: Spot-winged Rosefinch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点翅朱雀[1](学名:Carpodacus rhodopeplus)为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体长13-14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深色朱雀。分布于印度至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见于海拔2000-4500m 间、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高山针叶林中、也见于高山草原和低灌丛以及或林缘小溪、竹丛中或山边旷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外形特征

雄鸟额、头顶、枕、后颈和头侧玫瑰红褐色,眉纹粉红色长而宽阔。背、肩褐色或栗褐色、具暗色纵纹和粉红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粉红色。尾暗褐色或褐色、具红棕色羽缘。两翅暗褐色或黑褐色,羽缘淡红色或红褐色,中覆羽尖端玫瑰粉红色,大覆羽和三级飞羽外翈具宽的淡棕色羽缘,尖端并具玫瑰红色斑点。颊、颏、喉胸玫瑰粉红色,有的微具细的黑色纵纹,胸具赤红色尖端,其余下体淡玫瑰粉红色,尾下覆羽红褐色,羽尖赤红色。

雌鸟上体黄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褐色纵纹,背部部分羽缘白色。眉纹皮黄色,贯眼纹暗褐色。腰沾橙红色,两翅和尾暗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皮黄色羽缘,内侧次级飞羽外翈淡黄色,其余飞羽具窄的赭褐色羽缘。颊、耳羽和下体暗皮黄色或赭黄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胸以下纵纹逐渐变细而不显。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暗褐色或角褐色,下嘴较淡、黄褐色,脚褐色或黄褐色[2]

生活习性

留鸟。常单独和成对活动,也结成小群,尤其秋冬季喜集群。主要在地上活动和觅食,休息时多站在树上和灌木上。性胆怯而机警,在地上觅食时,遇到惊扰,立刻飞到树上或藏匿于竹丛或灌丛中,活动时亦较安静,较少鸣叫。

主要以草子和植物种子为食,也吃果实和少量昆虫。主要 有禾本科、沙草科等杂草种子、麻子、野葡萄、草莓以及十字花科种子和菜子。

叫声:通常无声。鸣声不详。偶尔发出似金丝雀的响亮啾啾声[3]

栖息环境

栖息于高山灌丛、草地、祼岩和山上部针叶林、竹丛和杜鹃灌丛中。海拔高度在西藏和云南西北部较高,夏季在海拔三千米以上,最高时可到海拔5100米的高山草甸、灌丛和祼岩,冬季可下到2500米左右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灌丛。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7月,每窝产4-5枚卵,深蓝色,大小为21.0-23.3毫米×16.0-17.1毫米。其他住信息知之较少。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罕见。指名亚种为留鸟于新疆南部聂拉木地区;亚种verreauxii为留鸟,夏季见于四川南部及西部、云南东北部海拔3000~4600米[4].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与年代 分布
1 点翅朱雀指名亚种 Carpodacus rodopeplus rodopeplus Vigors, 1831 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2 点翅朱雀西南亚种 Carpodacus rodopeplus verreauxii David & Oustalet, 1877 分布于缅甸、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5]

参考资料

  1. 点翅朱雀(附图),鸟网,2017-7-31
  2. 点翅朱雀外形特征,叫声网, 2013-12-3
  3. 点翅朱雀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15
  4. 点翅朱雀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15
  5.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