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乌面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面马

乌面马照片来自
乌面马照片来自

中文名称: 乌面马

‧英文名称: Ceylon Leadword

‧学 名: Plumbago zeylanica L.

‧科 名: 蓝雪科(Plumbaginaceae)蓝雪属(Plumbago)

‧别 名: 白花丹(通称),白花藤(唐本草),乌面马(台湾),白花谢三娘、天山娘、一见不消(海南),照药、耳丁藤、猛老虎(广西),白花金丝岩陀、白花九股牛(云南)、白皂药(四川),白雪花、山波苓、照药根子、一见消、黑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锡兰蓝雪、小鸡髻、百花藤

‧原产地: 印度斯里兰,1645 年荷兰人引入台湾。

‧分布: 台湾全岛低海拔灌丛及草原;澎湖亦有。


‧茎: 茎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光滑无毛,高 2~3 公尺。

‧叶: 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矩圆状卵形至卵形,长 4~10 公分,宽 1.5~5 公分,具明显侧脉,基部具 2 早落性耳状物;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微波状,无毛。

‧花: 穗状花序顶生,长 5~25 公分;花萼管状,长约 1 公分,具 5 棱,密被长腺毛,具黏性腺体,有粘性;花冠高脚碟状,白色或白而略带蓝色,花冠管纤弱,裂片 5,广展;雄蕊 5,与花冠分离。花期夏季。

‧果: 蒴果膜质,盖裂,呈长椭圆形。果期秋至冬间 。[1]


用 途

1.蝴蝶幼虫食草:乌面马是角纹小灰蝶食草。

2.观赏用:像茉莉花,半蔓性,常被种为庭园植栽,作观赏用。

3.药用:性味:辛、苦、温,有毒。效用:根或全草:祛风止痛,活血散瘀,通经,杀虫。治风湿性关节炎,经闭,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恶毒肿疮,疥癣,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扭挫伤,体癣。


特征

多年生半蔓性亚灌木,茎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光滑无毛,高 2~3 公尺。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矩圆状卵形至卵形,长 4~10 公分,宽 1.5~5 公分,具明显侧脉,基部具 2 早落性耳状物;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微波状,无毛。夏季开花,穗状花序顶生,长 5~25 公分;花萼管状,长约 1 公分,具 5 棱,密被长腺毛,具黏性腺体,有粘性;花冠高脚碟状,白色或白而略带蓝色,花冠管纤弱,裂片 5,广展;雄蕊 5,与花冠分离。蒴果膜质,盖裂,呈长椭圆形。 叶根有毒,夏季开花;果期秋至冬间 。喜温暖和阴湿环境,怕霜冻。


随遇而安白花藤-乌面马

乌面马-花实照片来自

这种植物,有著令人意外的中文名称-乌面马。

说是“乌面马”,全株上下倒是找不到一丝墨黑,反倒是雪白的花朵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在台湾民间有把它叫做“白花丹”的,也有人再加上它半蔓性的茎枝称为“白花藤”。

植物学上,把这种植物归属在“蓝雪科”中。属名拉丁文Plumbago由希腊文的plumbum(铅)与字尾-ago缔造而成,意指其具有去铅毒的特性。种小名zeylanica则是“锡兰的”之意,也因此有人把“乌面马”称为“锡兰蓝雪”。

蓝雪科”的成员在台湾并不多,目前已知的原生种类只有2属3种,其中只有“乌面马”算是比较常见的植物,台湾全岛低海拔灌丛及草原都可以看见,外岛的澎湖、金门也都可以看见。在金门的老聚落里,常常可以看见它整片生长在颓圮荒废的老宅中,是适应力很强的植物。

在台湾南部或是金门看过“乌面马”生长旺盛景象的人,大概很难联想到它的老家其实不在台湾。根据文献记载,“乌面马”可能是十七世纪时随著荷兰人的拓植,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到台湾。由于它喜欢温暖的特性,所以目前台湾的分布以南部为主,但也逐渐往中部及北部扩张。金门的族群可能是由台湾引入,也可能是当年落番的乡亲带回。为何要说“有意或无意地”的呢?这就要从“乌面马”果实的特殊构造说起了。虽然说“乌面马”的花颇有几分姿色,看起来有点像茉莉花,而且栽培容易,所以可能是有人刻意引进,但是它椭圆形的胞果上有宿存性的花萼,这些花萼表面上密生著黏毛,当人们从它的植株旁边经过实,这些黏毛会把果实黏在人们的衣物上,随著人类的活动就跟著播迁,扩大分布的领域。植物园中的“乌面马”并非园方刻意栽培,想来也是这样从不知何处搭便车来到这里来定居落户。

文献纪录上,“乌面马”是“角纹小灰蝶”(Syntarucus plinius (Fabricius, 1793))幼虫的食草,或许哪天就可以看见这种蝴蝶飞舞在植物园中的身影。[2]

  • 花萼表面密生的黏毛是乌面马种族扩散的秘密武器
  • 出现在植物园的植物乌面马


知识与知性

1. 乌面马为多年生半蔓性亚灌木,茎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光滑无毛,高 2~3 公尺。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矩圆状卵形至卵形,长 4~10 公分,宽 1.5~5 公分,具明显侧脉,基部具 2 早落性耳状物;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微波状,无毛。

乌面马照片来自

2. 夏季开花,穗状花序顶生,长 5~25 公分;花萼管状,长约 1 公分,具 5 棱,密被长腺毛,具黏性腺体,有粘性;花冠高脚碟状,白色或白而略带蓝色,花冠管纤弱,裂片 5,广展;雄蕊 5,与花冠分离。蒴果膜质,盖裂,呈长椭圆形。 叶根有毒,果期秋至冬间 。喜温暖和阴湿环境,怕霜冻。

3. 乌面马为角纹小灰蝶幼虫的食草植物,另外它长得又像茉莉花,半蔓性,常被种为庭园植栽,作观赏用。

4. 乌面马性味辛、苦、温,有毒。其根或全草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散瘀,通经,杀虫等效用。另也有治风湿性关节炎,经闭,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恶毒肿疮,疥癣,毒蛇咬伤的功效。其叶通常用在外用以治跌打肿痛,扭挫伤,体癣。[3]


视频

乌面马

介绍药用植物及民间常用青草药 白花丹 别名:乌面马。、白雪花、一见消、蓝雪、照草 白花藤

草药黑面马治骨刺,小心皮肤过敏溃烂!骨刺这样治最有效!健康2.0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乌面马,乌面马
  2. 乌面马,乌面马-国立自然科博物馆
  3. 乌面马,乌面马-亚泥生态园区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