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烧锅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烧锅镇位于农安县西南部, 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 380公顷。辖14个行政村,1 个街道办事处,84个自然屯,108 个村民小组,居民6巧1户,常住人口32549人(2017年)。清代为恒裕乡十甲,宣统三年(1911)改为恒平乡并建恒平镇。1965年由怀德县划归农安县,1984年为建制镇。镇位于县城西南60公里,长春市西北30公里,有公路直通长春市。是造林较好的乡镇之一,森林覆盖率为15%,人均有树木800多棵,果树专业户较多,所产水果多销往长春市。因地处九河下梢,属易涝区。[1]

概况

烧锅镇位于农安县南部,距县城60千米。面积13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2549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东风、东兴、革新、互助、齐心、前进、胜利、天兴、团结、新城、跃进、中兴、新兴、新立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烧锅店。长(春)白(城)西线公路过境。

沿革

因驻地烧锅店而得名。民国时期属于长春县恒裕乡五区八校,日伪时期属于长春县烧锅村。1949年为烧锅区,1956年置烧锅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14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政府驻烧锅店,辖齐心、跃进、前进、胜利、互助、天兴、革新、东风、新立、新兴、新城、中兴、团结、东兴14个行政村和烧锅1个居委会。

行政区划

镇辖革新、中兴、跃进、前进、胜利、团结、互助、天兴、齐心、东兴、东风、新立、新兴、新城等14个村和烧锅居委会。[2]

经济发展

全镇每年生产粮食近7.5万 吨,生产各种蔬菜、瓜果1 250多 万公斤,产出各种药材10余万公 斤,出栏商品猪5万头,肉食鸡 100万只,鹅5万只,黄牛9万 头。全镇有林地1 942公顷,林木 积蓄量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14.5%,年采伐量可达2 000立方 米。1995年,全镇社会总收人 16284万元。其中:农业收人 8370万元,林业收入145万元, 牧业收人3 988万元,渔业收入7 万元,乡镇企业收人3774万元。 完成税金145万元,人均收人 2257元。全镇乡镇企业777户, 其中镇办12户,林办25户,个体 私营企业740户,建材、冶金、建 筑、商饮、交通等门类齐全。全口 径从业人员3 702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 .5%。

2013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工业重镇、宜居名镇、菜篮子大镇、旅游强镇”四个之镇建设的阶段成效。

2013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实现财政税收44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0元。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园区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500万元继续加强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网络、污水处理厂、雨污管网、绿化、亮化工程等,其中本级政府投入2000万元,利用社会资金2500万元。二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效果显著。新续建项目48个,其中续建项目18个,新上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58亿元,年底前可实现投资23亿元。三是实现了烧锅工业区向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分区的顺利过渡,这标志着烧锅工业区已提级升格,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为打造汽配新城创造了条件。

——着力积蓄宜居要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烧锅镇先后引进地产开发商16家,2013年在建小区5家,开发面积12.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2%。

——着力推进社区建设,新农村迈出坚实一步。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和发展方向,我们在革新村以增减挂钩的方式,建设革新新农村社区示范先行点。工程总规划面积50公顷,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2亿元,工程分三期完成,前期拆迁工作基本结束。

——着力强化平安建设,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联动,主动应对与包保排查相结合,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信访维稳工作明显好转;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建设,有效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全民的平安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

——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政府公信力显著提高。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结率达100%。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扶贫帮联机制、机关管理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2013是克难攻坚、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转变方式、拼搏奋进的一年;是找差距、寻思路、打基础、蓄能量、增动力、为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创造条件的一年;是全镇上下戮力同心、共谋发展、奋发有为的一年;是人们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求发展、求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镇人大的有效监督,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和不懈努力。[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