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热的话就脱掉吧

内容简介

热的话就脱掉吧。

坏消息太多,不看就可以了。

希望付出能得到回报,那就养盆植物吧。

说不清自己累还是不累,就当是累了吧。

今天什么事儿都没做成,那就在有136亿年历史的宇宙里神游吧。

获奖及荣誉

★第13届MOE绘本书店大奖第1名

★乐天童书周榜第1名

★honto书店童书日榜第1名

★日本亚马逊童书日榜第4名

★纪伊国屋书店童书周榜第1名

★茑屋书店2020年度榜单第7名

★淳久堂书店童书月榜第1名

★三省堂书店童书周榜第2名

名人推荐

★吉竹伸介的现象级绘本,教你从各种困境中脱身。

★这本书不单单是一本童书,作为一本“人生指南”和“心理咨询书”,引起了所有年龄段读者的共鸣。男女老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幽默又简单的回答,治愈现代人疲惫的心。

★我平时总在担心一些事情,是个容易焦虑的人。不过即便如此,我也能找到快乐。比如有的事情做不好,我就放弃不做。如果世界上的问题都能用“热的话就脱掉吧”这样简单的方式来思考,生活一定会轻松很多吧。——吉竹伸介

★这是一本让人想舒服地躺下来读的书,仿佛拍了拍我们的肩膀说:“嘿,不用勉强自己。”——纪伊国屋书店店员

★读过后好像缠在心上的纷乱的线一下就被解开了。这本书中藏着能让人心情变轻松的力量。——茑屋书店店员

★必须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困住了。这本书温柔地告诉我们,还有另一种思考方式哦。——读者lovecat

★严肃认真的人读完,会恍然大悟,原来还能这样来解决问题啊。想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累了就看看,告诉自己放轻松。——读者立花桃

作者简介

[日] 吉竹伸介

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来因为想当一名电影道具师,学了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的综合造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游戏公司,为了缓解压力,常在工作间隙画插画,30岁时出版了自己第一本插画集。

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后,吉竹伸介出版了第一部绘本《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孩子能从书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乐趣,一个人也可以乐呵呵地读下去。这部绘本获得3000位书店店员评选的“MOE绘本书店大奖”第一名、12万日本小学生评选的“我喜欢的童书”总决选第三名、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术奖。由此,吉竹伸介成为日本绘本界备受瞩目的作家。

此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好无聊啊好无聊》《做个机器人假装是我》《脱不下来啦》《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看得见看不见》等作品。其中,《脱不下来啦》获得2017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特别奖,《好无聊啊好无聊》《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入选《纽约时报》年度童书。他的绘本已被翻译成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

书评

“热的话就脱掉吧,冷的话就穿上吧”,大有一股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意涵;但从另一方面讲,其实未尝不是放弃对无可奈何的事物的抵抗,而用一种顺其自然、达观豁然的人生哲学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

绘本作者是日本人吉竹伸介,这本书未尝不是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情绪镜像。日本社会有个十分有名的现象/群体,叫作“平成废物”。他们信奉“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丧失了上进心和奋斗意志,成天躲进互联网和二次元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日本(年轻人)的现在就是中国(年轻人)的未来。无奈的是,这一说法正日益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揭示了我国社会存在的潜隐危机。

最近与多位朋友聊天,“内卷”是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我们90后这一代人,内卷几乎裹挟了人生中所有的重大事件:高考、考研、求职、结婚……在我们即将奔赴中年的道路上,面临的依然是可以预见的生命不息、内卷不止。

观察我们当下的社会,纵览这几年的热词:佛系、社畜、打工人、内卷、躺平……从社会心理学来看,这些词汇无疑传递了当代青年人极为焦虑、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而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年轻人对个人无法向上流动的情绪映射,是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自我调侃,从而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抵抗方式,试图消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和生活困境。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据此提出了有名的“红皇后假说(Red Queen hypothesis)”。在生物学领域,该假说描绘了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竞争法则——不进即是倒退,停滞等于灭亡。而这一假说延展到社会学领域,正如红皇后对爱丽丝所说的——“在这个国度中,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严峻现实是,在狂飙突进的现代社会,许多人由于跟不上时代的狂速,而被无奈地甩下了社会前进的轨道,沦为了“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从马云的“996福报论”,到拼多多的“拿命换钱论”;从社会堕入低欲望循环与佛系人生观,到内卷、社畜与打工人的身份焦虑,我国社会的负面情绪似乎愈加厚积,只能借由戏谑与调侃释放蓄积已久的压力。宏观层面的社会期许与微观层面的公司法则,都在压榨当代人的生存空间,从而对生命造成倾轧。这种不可欲的后果与不可持续的状况,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