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焦坑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蕉坑乡隶属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地处丰城市南部,丰城、崇仁、乐安三县交界之处,东邻崇仁县,南界乐安县,西边及北边分别接着丰城市的石江乡铁路镇,距丰城市区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为61.5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蕉坑乡共有户籍人口13824人。

1984年,人民公社制恢复为乡人民政权制,蕉坑公社改称为蕉坑乡。 截至2020年6月,蕉坑乡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

2018年,蕉坑乡共完成财政税收7783.2万元。 截至2019年末,蕉坑乡共有工业企业2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家。[1]

历史沿革

蕉坑乡距市区51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5°48′,北纬27°45′,平均海拔125米。全境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65.6平方公里。

老蕉坑圩位于本境西北部瑶里村茶子山山坡下,相传清初时期,瑶里有一户姓曾人家,在此搭棚,开设茶店,原名茶亭。由于此地是丰城往崇仁、乐安两县必经之地,商贾行人,过往频繁,因此开店者日益增多,发展到后来,确定了每逢农历每月的二、五、八日为集圩日,逐渐称为茶亭街。至清中叶期间,茶亭街因求雨迎神,焚纸鸣爆,酿成火灾,街面店房被烧得仅留五、六间,几成废圩。自后逐渐建房恢复,遂改称为焦坑圩。据说焦坑圩开街时,地形好象芭蕉叶一般,故命名为蕉坑,一直沿用至今。

唐代时期,本境已有先民定居。元、明、清朝分属长安和长乐两个乡。清朝以前,迭为二坊所辖。民国时期,隶属剑南区(二区)丰南乡,直到解放前夕。1949年5月21日蕉坑地区获得解放。1950年,本境划为蕉坑、前进、康乐三个乡,属八区管辖。1951年,增设明溪乡,属十四区所辖。1956年,四个乡并为蕉坑、康乐两个乡,属荷湖区管辖。1958年9月,蕉坑、康乐两乡合并建立胜利人民公社。十月,改称蕉坑人民公社。1964年撤区并社,蕉坑、农民、新余三个公社合并为紫云山人民公社。1964年10月,恢复建立蕉坑人民公社,属铁路区所辖。1984年,人民公社制改称为乡人民政权制,蕉坑公社改称为蕉坑乡,生产大队改称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为村民小组。现辖蕉坑居委会1个和塅里、力富、坪上、柿源庙、曲源、瑶里、石桥7个村委会,77个村小组,总人口14005人。

行政区划

辖石桥、瑶里、柿源庙、曲源、坪上、力富、塅里等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乡政府驻丰南大道23号,距市区50千米。丰(城)乐(安)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紫云山大型水库。[2]

环境资源

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多田少,森林覆盖率60%,"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本乡的地貌写照。境内最高点为西部的天子地,海拔562米;最低点为北部的老罗坊,海拔65米。整个地势是四周层峦迭嶂,群峰丛崎于边陲,中部丘陵起伏、路田交错,北部为紫云山水库,形成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南高而北低。

丰水发源于本境的杯山西麓,分两支流经本乡境内:一支起源于曲源村明溪组,另一支起源于石桥村的源头组。两支汇集于大港山麓北部,注入紫云山水库。本乡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7度。

蕉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即是物产丰饶之地,人才辈出之乡。清代乾隆正贡于兆遇、光绪举人辛性,民国督学李荣奎,北大学子杨小斌、全国人大代表卢金生等。

自然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农产品主要有茶油、大米、蔬菜、生猪、鱼干、熏鸭、干菇子等;林业资源有杉树、松树、毛竹、黄花梨、柑桔等;矿产资源有钨矿、铀矿和石英石矿等;工业产品有机砖、彩瓦、木材加工等。

旅游资源有大港山风景区、杯山奇峰怪石、青砀古寺、范坊古柏、明溪古银杏、石拱桥及抗日遗址等。

公路网络健全,交通十分便利。2007年实现"村村通",村组公路连接东西,新老丰乐线贯穿南北,昌宁高速2015年底通车,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3]

经济社会

进入新世纪,在历届党政班子和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集镇建设焕然一新,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集贸市场、超市、丰水河大桥等一应俱全。"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由6545万元增加到1.42亿元,年均增长17%,财政收入从1305万元增长到3520万元,年均增长2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纯收入从2679元增加到5992元,年均增长17%。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共引进入园项目9个,其中亿元项目3个,签约投资额16.9亿元。引进总部经济14家,其中"3+2"企业两家:新兴发展金属资源有限公司和金洋金属公司。2011年以来,引进项目总纳税约8000千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6%。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如今蕉坑已进入一个开拓创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立足生态发展、打造田园蕉坑"的发展思路,制定"1234"五年规划:围绕"一个目标"(立足生态发展,打造田园蕉坑);实现"两个翻番"(到2020年财政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番,达到7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翻番,达到10000元);推进"三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打造"四个蕉坑"(社会和谐、绿色田园、生态宜居、人民幸福蕉坑),努力把蕉坑建成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居家养老的特色精品边陲小镇。热情好客的蕉坑人民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洽谈、共同开发、共同受益。我们承诺:"您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我们将为您提供最真诚的服务和最优的投资环境,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新蕉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