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熊佳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熊佳庆
出生 中国
国籍 中国
职业 学生

熊佳庆,女,上海虹口区南湖二分校的学生。2009年10月23日上海知名论坛宽带山(KDS)上有网友转发了一段长达5分20秒的上海女生打架视频,熊某被人爆料在一个弄堂里殴打一位抢她男朋友的女同学。视频里的旁观者时不时用上海话对话,并称呼打人者为"熊姐"。"熊姐"不断抽打另一女生的脸,扯其头发,击其腹部,踹其脑部,甚至从背后冲撞该女生。而被打女生从头至尾没有还手,任由"熊姐"蹂躏。2009年10月26日,有一网友发帖称,打人的女生在事后因不满多方压力自杀身亡。2009年10月27日调查后发现,自杀传闻系谣言,熊某其实是在家反省。

事件回顾

2009年10月23日晚,上海知名论坛宽带山(KDS)上有网友转发了某视频网站上关于上海女生打架的一条视频,长达5分20秒。视频显示,在一个弄堂里,一名身穿紫色T恤、中学生模样的女生正对另一女生拳打脚踢。视频里的旁观者时不时用上海话对话,并称呼打人者为"熊姐"。

视频中,"熊姐"不断地抽打另一女生的脸,扯其头发,更从背后冲撞该女生……其间,有好事者还给"熊姐"递烟,并称"意思意思就行了"。而被打女生从头至尾没有还手,任由"熊姐"打骂。

之后就有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将"熊姐"的个人信息公诸于众。记者在多个论坛上看到,"熊姐"的姓名、学校、年级、班级、QQ号码、博客等均被公布。不过记者发现,该QQ基本资料中所留的手机号码经拨打证实是空号。网友披露的信息显示,"熊姐"就读于某职校。

事件起因

据网友所述,是因为被打女生抢了熊佳庆的男朋友。

网友热议

大家纷纷指责"熊姐"太暴力。"实在太没家教"、"现在的小孩怎么这样"、"怎么不报公安"……很多网友在对被打女生表示同情之余,纷纷叱责"熊姐"的粗暴之举。一位网友分析说:"年纪轻、没脑子、喜欢出风头、学古惑仔、觉得让别人怕自己很有面子,这些想法在人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放大,当一群人怂恿,鼓噪你做某种事,非理性的行为就发生了。"他认为,被打女生可以按故意伤害罪起诉"熊姐"。

更有网友发起人肉搜索,称要去教育教育打人的女生,并称其为"暴力熊"。

关于熊姐自杀传闻:"熊姐"未自杀

26日下午,猫扑贴贴论坛上一则《劲爆,上海"暴力熊"熊xx自杀了》将该事件再次推向高潮。帖子称"熊xx被发现时,已经停止了呼吸。熊XX的父母称,'推测是自杀身亡,在车内也发现了遗书。这段时间熊xx经历了很多事情,太累了。'" 但在2013年3月在某个女生人人网上发现和她的合照,手机是苹果机。

帖子很快引起热议,有人称这是她自己造成的后果,也有网友表示:"要是死了就太不值得了,做错事情了要承认……"更多的人则质疑该消息的真假。昨日,根据上海媒体的最新报道,熊XX未自杀,已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承认错误并正式道歉,相关部门表示,将对打人者作出严肃处理,但不会将其开除出校。据介绍,熊XX于去年考入某学校,但在新生报到时因打人被劝退,后进入南湖职校二分校,在校一年间表现中等,成绩一般。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韩晓燕[2]博士认为,事件中的暴力现象凸显出目前部分青少年缺乏处理冲突的合适方式。"在他们的想法中可能只有打架,而没有想到其他第二种方式来解决与他人发生的冲突。"韩晓燕介绍,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解决问题方式大多学习家庭和朋辈中存在的方式,如果身旁的人经常采用打架的形式,青少年就容易学习到同样的处理方式。长期下去,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一种方式,而不寻求或忽略其他适当方式。

减少、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学校和家长首先应该多关注青少年的有形无形需求,用适当、宽松的方式满足青少年特定需求,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矛盾,同时关注青少年结交的朋友圈子,选择积极的文化环境。

现场播报

16时10分:新民网记者看到熊家大门紧闭,据保安称,"熊姐"早上七点多就跟随母亲出门了,中午学校的人来找过她们,"熊姐"母亲称其在外面。保安表示,这女孩平时客客气气的,没想到会这样。

15时:新民网记者致电南湖职校二分校,接线人员告诉新民网记者,目前,校方所有领导都在开会。

14时56分:新民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市南湖职校二分校对面高架的下部为一个停车场,由于许多人聚集在停车场周围,致使车辆无法进入停车场停车,对此,停车场的工作人员称苦不堪言。

14时40分:新民网现场记者发回最新消息称,有数十名警察到达现场并在现场拉起警戒线。

14时:新民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市南湖职校二分校对面的高架下站了约200人,南湖职校二分校门口的校牌上的"南湖"二字人被贴上了"愤怒脸"图案。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后,警方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另有一辆警车驶入学校。现场的一些人士更向媒体高喊:"要校长出来道歉!这是上海的耻辱,教育界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