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熊胆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熊胆草

中文学名:熊胆草

拉丁学名:Conyza blinii Levl.

界:植物界

熊胆草(学名:Conyza blinii Levl.)是菊科,白酒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圆柱状,茎直立,高可达100 厘米,叶密集,下部叶有柄,纸质,全部叶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脉在背面明显,头状花序;花序梗短,总苞半球状钟形,总苞片绿色,线形,花黄色,全部结实,花冠丝状,瘦果长圆形,扁压,边缘脉状,污白色,糙毛状。 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及贵州。常生长于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旷野。

熊胆草全草供药用,有消炎止血,截疟之功效。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主根圆柱状,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40-90(100)厘米,基部径4-5毫米,有条纹,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开展的长毛和密腺毛。叶密集,下部叶有柄,花期常枯萎;纸质,中部叶及上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7.5(10)厘米,宽2.5-3(4)厘米,无柄,基部狭,全部叶羽状深裂,稀浅裂,裂片通常4-6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极偏斜,顶端稍尖,全缘或有疏齿,顶端的裂片大,倒卵状披针形,具疏齿,叶脉在背面明显,两面被长毛和密腺毛。

头状花序径7-1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成狭而短的圆锥状花序;花序梗短,密被开展的长毛及腺毛;总苞半球状钟形,长约6毫米,宽约10毫米;总苞片3-4层,绿色,线形,顶端渐尖,有白色膜质的边缘,背面被密长毛和腺毛,外层较短,长约3.5毫米,内层长6-7毫米,长于花盘,顶端常变红紫色,向外稍反折;花黄色,全部结实,外围的雌花极多数,花冠丝状,长2-2.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长约为花柱的二分之一;中央约有40个两性花,花冠管状,长4-4.5毫米,檐部窄钟状,有5披针形裂片,管部上端被短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显凸起,两性花的窝孔较雌花的大,具齿缘。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扁压,边缘脉状,两面被微毛;冠毛1层,污白色,糙毛状,稍长于花冠,基部连合成环。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东川、弥渡、漾濞、思茅、蒙自)、四川(汉源、石棉、泸定、西昌)及贵州。常生长于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旷野。

繁殖方法

场地选择

环境条件:人工种植场地应选择在熊胆草的原生地,海拔1100-2500毫米的阳坡山地,光照充足,砂质壤土或腐质土,易于排水。

土地选择:选用土质疏松,土层较厚,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如玉米地、红苕地、土豆地等,均可获得较好的产量。

防避污染:应远离工业区,避开人为的污染源,以空气、土壤、水质清新、能确保药材质量的地方种植为要。

苗床土地

选地:在种植区域内,选择地势平坦、运输方便、土质疏松、易于排灌的田块作为育苗的土地。

苗床:整理深耕、耙细,厢(畦)宽80厘米,高15-20厘米,长度不限。在厢面上堆放干柴草焚烧,以消灭厢面表土层的杂草、草根。整平厢面,灌浸厢水,增加厢面土壤湿度,待播种。 [1]

种子处理:每平方米2克种子的用种量计算种子,加5-8倍种子重量的细土作为拌合土,揉搓,使种子脱离冠毛,并均匀地与拌土混合。

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细心、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用喷雾器喷水,使种子紧贴苗床表土,喷水时,表土不能产生泥浆。

盖膜:在厢面上搭盖塑料膜棚,膜棚顶高以30毫米为宜。

搭遮阳棚:在苗床地上搭盖遮阳棚,遮阳棚的材料为“遮阳网”或其他材料均可。用来遮光避雨,防止烈日曝射苗床、暴雨雨滴“踏苗”。遮阳棚的高度以不影响人工在苗床内操作为宜。

灌浸厢水:上述4道工序完成后,将苗床地通灌1次浸厢水,把苗床浸透,使苗床表土之土壤含水量达到30%以上。

栽培技术

播种后3-5天灌浸厢水(水不上厢面),增加苗床表土湿度。8-10天种子开始萌芽,开启观察孔,察看出苗情况。厢面干燥或积水,都不会出苗,已出苗的苗量多而均匀者不再灌水。播种20天后,可逐步的拆去塑料棚,但须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幼苗就可正常生长。苗龄90天左右株高8-15厘米,可以移栽定植。

主要价值

熊胆草全草供药用,有消炎止血,截疟之功效。

参考资料

  1. 熊胆草,百度,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