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熟溪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熟溪桥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熟溪桥,位于武义江上。现存建筑系1946年按清乾隆时重建之原样修建。木石结构廊桥。南北走向,横跨熟溪。全长140米,桥面宽4.80米,通高13.40米。九孔十墩,迎水面砌分水尖。墩高4.40米。最大桥孔净空约12米。桥屋49间,中设重檐歇山顶的亭阁三间。两端设垂带踏道。2000年6月23日,因连降暴雨、水流湍急,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熟溪桥坍塌。2001年5月,熟溪桥修复工程竣工。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熟溪桥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桥宽:4.80米

地理位置:武义江上

桥长:140米

桥高:13.40米

熟溪桥简介

熟溪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时间:1989年12月12日

熟溪桥中段,桥面加宽,建有双层楼阁,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取名为岁丰阁。“岁丰阁”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廊桥上还有许许多多书法名家留下的宝贵匾额和楹联。

熟溪桥位于武义县城中心,为重檐歇山顶亭阁廊桥,横跨武阳川,通济南北,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一朵奇葩。1986年8月27日,《光明日报》报头专栏将熟溪桥称之为“我国现存古代桥梁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如今,熟溪桥已成为武义的象征。现在,熟溪桥已经800岁.但由于重建,实际只有25岁。

历史

夜间的熟溪--金碧辉煌

熟溪古桥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九孔十墩,到明代万历四年(1576),加了桥屋,成了风雨廊桥。桥长140米,宽4.8米,有桥屋49间,两侧间隔设置条凳,供游人休息用。条凳把廊桥分成三道,古时两旁走行人,中间通车马,现只允许行人通行观赏。桥身两旁设有独具江南特色的木栏杆,安全美观,依栏远眺,可尽览小城的美景。“百尺长虹锁碧流,芦汀荻浦净寒秋……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这是古人徐俟召写的《咏熟溪桥》中的句子。自熟溪桥建成至今,文人学士写下的诗文颇多,其中,民国诗人何葆仁还写下了《游熟溪桥》的一部长诗。[1]

参考文献

  1. 浙江熟溪桥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