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熬锅湖盐制盐器具。铁制。圆形。将刮取的盐土放入淋水池,溶化成卤,流入井内,然后提卤倒入熬锅,用炭火熬制成盐。所成之盐俗称土盐。[1]
在此次发掘出的制盐遗存看到,淋卤坑由一深一浅两个长方形土坑组成,整体呈“凸”字形。浅坑的坑壁由白粘土砌筑,底部横置有木条,深坑的壁铺有木板,底部铺有席子,推测为保护坑壁和坑底所用。 尽管此次发掘并未发现与制盐相关的工具及陶瓷器皿出土,但考古人员观察5座淋卤坑结构,发现此类遗迹与中国古代典籍《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部分内容和《熬波图》中记载的“淋灰取卤”中的“灰淋”和“卤井”结构颇有相似之处。此外,尹家窝堡遗址所在地在中国金代属于肇州,《金史》中存在关于“肇州盐”的记载。这些史料记载进一步确证了该盐业遗址的合理性。 尹家窝堡遗址所处的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较多,富含盐分的土壤成为制作土盐的天然原料。据分析,古人利用淋卤坑将刮得的盐土中的盐分溶于水中,再用盐灶煮盐水得盐,以此种方法获得土壤中的盐分。 据了解,当地居民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还在沿用类似的制盐方法。 史宝琳表示,中国考古人员之前曾在山东、四川等地发掘了海盐、井盐遗址,但发掘土盐制作遗址在中国尚属首次,这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盐业作坊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