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爬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爬竹

中文學名:爬竹

拉丁學名:Drepanostachyum scandeu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鐮序竹屬

爬竹(學名:Drepanostachyum scandeus (Hsuch et Yi) Keng f. ex Yi)是禾本科,鐮序竹屬藤本狀竹類植物。竿長可達10米;外面具稍隆起的細線狀縱肋,縱肋間被微毛,籜環具籜鞘基部殘存物,後者呈扣覆的淺盤狀;竿每節分多枝,主枝較顯著,側枝纖細,枝群常在竿梢各節作輪生。籜鞘遲落乃至宿存,薄革質,鮮時帶紫紅色,長三角形,鞘緣上部密生長柔毛而呈流蘇狀;籜耳微小,籜舌發達,截平頭,籜片外翻,披針形,葉鞘外緣生纖毛;葉耳存在,葉舌發達;葉片質薄,披針形,小橫脈不明顯。8-9月筍期。

分布於中國貴州赤水縣特產。生長在海拔260-320米的陡坡上。

IUCN《 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將爬竹定為極危種。

目錄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主要價值

保護級別 [1]

形態特徵

藤本狀竹類。竿長可達10米或更長;節間長30厘米左右,徑粗8毫米,外面具稍隆起的細線狀縱肋,縱肋間被微毛,竿壁厚2.5毫米;籜環具籜鞘基部殘存物,後者呈扣覆的淺盤狀;竿每節分多枝,主枝較顯著,甚至能替代主竿,橫向伸出攀援它物或下垂或沿地面鋪展,側枝纖細,枝群常在竿梢各節作輪生。 籜鞘遲落乃至宿存,薄革質,鮮時帶紫紅色,呈長三角形,鞘口寬僅4-7毫米,背部在縱肋間被有白色疣基短刺毛,鞘緣上部密生長柔毛而呈流蘇狀;籜耳微小,生有易落的繸毛;籜舌發達,高約5毫米,截平頭,上緣齒裂並具長約5毫米的纖毛;籜片外翻,披針形,易自籜鞘脫離。末級小枝具3-5葉;葉鞘長4.5厘米,外緣生纖毛;葉耳存在,其上生有放射狀伸展的繸毛;葉舌發達;葉片質薄,披針形,長13-20厘米,寬7-22毫米,小橫脈不明顯。花序未見。筍期8-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貴州赤水縣特產。生長在海拔260-320米的陡坡上。

繁殖方法

播種

採集飽滿的爬竹種子,含水率約為17.8%,種子千粒重約為18克。圃地整好地後,按每畝施入複合肥25千克作底肥,然後打箱作床,床面寬1.2米,進行寬幅條播,播前、種子分為兩組,即帶殼和去殼種子,均用0.5%的高錳酸鉀液浸種3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處理,爬竹種子形狀似燕麥,播後蓋細土1厘米,蓋稻草保濕。不殼種子7天開始發芽,第12天開始出土,發芽持續時間4天;帶殼種子15天開始發芽,發芽持續時間8天,出苗整齊度後者較前者差,出苗率為95.7%。

爬竹種子純度低,但發芽率高,母本苗從發芽開始到生長停止,約需90天時間。52天後移栽,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施氮肥一次。人工苗較天然苗生長快,分櫱苗量多,分櫱苗的最佳時期是6月,最適宜分櫱的氣溫是20-24℃。

組培

組培材料:以爬竹半木質化枝條上的休眠芽為外植體,對外植體消毒處理方法、誘導基本培養基和激素組合進行了篩選試驗。試驗得出爬竹側芽適宜的消毒方法為75%酒精1分鐘後0.1%氯化汞,8-10分鐘;最適的誘導基本培養基為3/5MS;最適的6-BA濃度為2毫克/升。

培養基:MS培養基中的大量元素含量對爬竹側芽的萌芽率影響顯著。爬竹側芽在1/2MS上的萌芽率達到了83.29%,而在MS僅有39.96%,差異極顯著。其中MS上的萌芽率與之前報道的萌芽率約30%相符。在優良芽率方面,1/2MS基本培養基也極顯著優於MS,說明低濃度的大量元素更適宜爬竹側芽的萌發。優化對比得出爬竹側芽萌發適宜的基本培養基為3/5MS,比其他叢生竹種對MS大量元素的需求更低。

6-BA濃度的變化對爬竹側芽的萌發率沒有顯著性影響,但對優良芽率卻產生了極顯著差異。當6-BA濃度由2毫克/升逐步上升到6毫克/升時,優良芽率由53.5%降為了19.98%,呈極顯著減小,說明過高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對爬竹側芽的萌發生長產生了毒害作用。爬竹側芽在相同培養基1/2MS+2毫克/升6-BA+0.1毫克/升NAA上的萌芽率差異較大,分別為83.29%、76.65%和92.54%,這可能是由於外植體取材的時間不同造成的。

主要價值

爬竹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主要植被之一,竹材可做編織和造紙原料。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IUCN《 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將爬竹定為極危種。

參考資料

  1. 爬竹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