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痛的邊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愛與痛的邊緣》 |
作品名稱:愛與痛的邊緣 作品別名:守歲白駒(2014年增補版) 作 者:郭敬明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初版) |
愛與痛的邊緣
中國大陸2001年郭敬明的散文集
《愛與痛的邊緣》是郭敬明的一部散文、短篇作品集。作品初版時分為《白晝明媚》與《暗夜未央》兩輯,意指青春時光的明朗與陰鬱。2014年作者修訂時又重新調整作品順序、增添篇目,分為三部分,添加《夜頁》一輯。 這本書同時也是郭敬明的第一本出版的單行本,2001年9月由上海東方出版中心作為「大都市青春叢書」的一種出版,印數為1萬冊。2014年,郭敬明重新修訂了該書,並改名為《守歲白駒》。
內容簡介
散文部分 以2004年初版為主線,2014年增補篇章補綴於後,篇名更改的作品,以2004版為正式名稱,2014版備註於括號內。
1. 與魔鬼之子共舞(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本文在沒有邏輯結構的敘述下解剖自己的內心,講述自己的孤獨與敏感。
2. 一個仰望天空的孩子——以散漫輕鬆的筆調娓娓道來作者喜愛的音樂、電影、書籍、書籍、作家、療傷方式、寫作。
3. 六個夢——這是一篇樂評,作者在文中談到了朴樹、朱哲琴等音樂人,同時也特別談到了幾首較為突出喜愛的音樂作品:《當時的月亮》等。
4. 寒武紀——講述了「我」在生物課上聽到的「寒武紀」這個名詞之後產生的一些聯想。
5. 七天裡的左右手(七日左右)——對考試壓力的發泄,談到自己對難以選擇文理科的複雜心態,並將其形象的比喻為左右手。作者希望選擇文科,然而家長希望自己學理科的矛盾關係。
6. 圍城紀事(小圍城)——通過作者的母校的三條校訓講述作者以及周圍人的高三生活,筆調詼諧、從容。
7. 我上高二了——幾乎每段話之前加一句「我上高二了」,講述了作者對高二生活的想象與認識,並從中抒發升學的壓力。
8. 桃成蹊里的雙子座人——作者以幾乎吐槽的筆調談桃成蹊里外的自己,以及桃成蹊里認識的朋友,既有對自己夢想漫無邊際的講述,也有對想象中社會的看似看透的認識。
9. 十二月——講述了作者在即將到來的十二月的各種心態與事情。
10. 四維讀書之寫在前面——講述作者對於讀書的種種理解。
11. 水中的藍色鳶尾——讀後感,講述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作家安妮寶貝的書籍的種種看法。
12. 坐井觀天的幸福——讀後感,講述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作家蘇童的書籍的種種看法。
13. 一個人的城市——讀後感,講述作者對自己喜愛的作家劉亮程的書籍的種種看法。
14. 永遠哀傷的孩子——對《彼得潘》的讀後感。
15. 生活在別處——以蘭波的話為篇名講述作家對自己理想的生活的憧憬。
16. 劇本——本文虛擬了兩種態度對待人生的兩個人,左岸和右岸,左岸激烈,右岸溫和老實,其實表達的是作者內心的兩種分裂的意識。
17. 七天——篇名取自安妮寶貝的同名書籍,內容則是作者對於高三生活的種種感觸。
18. 三個人——講述「我」和「我」兩個朋友「小蓓」和「小許」的故事。
19. 陰天——通過「陰天」講述的其實是作者自己對憂傷的理解。
20. 三月——講「我」在網上發表的一篇文字《三月》,「我」和「我」的朋友對它的看法。
21. 明媚冬日——冬日裡「我」與幾個朋友的故事。
22. 2000,我的泱泱四季——散漫的筆法講述「我」的四季。
創作歷程
《愛與痛的邊緣》是郭敬明在高三時期所寫的一部散文、短篇小說合集。當時的他正處於緊張的備考之中,由於學校管理嚴格,學生無法經常外出學校,郭敬明極少的幾項消遣活動之一就是寫作,這些零零散散寫作的篇章既使得郭敬明釋放了心中的壓力,也讓閱讀的同學們感到新奇和好玩。以後郭敬明將這些篇章合錄出版了這本《愛與痛的邊緣》。
作者簡介
郭敬明(1983—),四川自貢人,現居上海。當代作家、導演。2003年以長篇小說《幻城》蜚聲文壇,在當年拿下全國文學類暢銷書第一名。此後陸續出版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小時代》都獲得驚人的銷量。郭敬明的語言風格清澈、柔婉、空靈、華美,在青少年一代有極大影響,但同時又在文學界極具有爭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