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因斯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德国人 using HotCat
記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3: 行 13:
 
}}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ref>[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7-08/14/c_136524955.htm 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ref>。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Einstein''' ,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 苏黎世]] 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 哲学]][[ 博士]] 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 美国]] 《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ref>[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7-08/14/c_136524955.htm 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ref>。
  
 
==記事==
 
==記事==
行 26: 行 26:
 
*1901年3月21日(22岁),爱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到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1年3月21日(22岁),爱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到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毕业以后
 
 毕业以后
*1902年6月16日(23岁),爱因斯坦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
*1902年6月16日(23岁),爱因斯坦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 米列娃·玛丽克]] 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1904年(25岁)9月,爱因斯坦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
 
*1904年(25岁)9月,爱因斯坦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
 
*1905年(26岁)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1905年(26岁)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行 32: 行 32:
 
*1907年(28岁)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1908年(29岁)10月,爱因斯坦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7年(28岁)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1908年(29岁)10月,爱因斯坦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30岁)10月,爱因斯坦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0年(31岁)10月,爱因斯坦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09年(30岁)10月,爱因斯坦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0年(31岁)10月,爱因斯坦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32岁),爱因斯坦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1912年(33岁),爱因斯坦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
*1911年(32岁),爱因斯坦从瑞士迁居到[[ 布拉格]] 。1912年(33岁),爱因斯坦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34岁),爱因斯坦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
*1913年(34岁),爱因斯坦重返[[ 德国]] ,任[[ 柏林]] 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遠走美國==
 
==遠走美國==

於 2020年3月17日 (二) 12:08 的最新修訂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jpg
出生 1879年3月14日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
逝世 1955年4月18日(1955-04-18)(76歲)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居住地 德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比利時、美國
配偶 米列娃·馬利奇(1903年-1919年結婚)
愛爾莎·洛文塔爾Elsa Löwenthal(1919年-1936年結婚)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 物理學
博士生 {{{博士生}}}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1]

記事

  •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Kingdom of Württemberg,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1888年(9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 1889年(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1891年(12歲),愛因斯坦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對數學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 1892年(13歲),愛因斯坦開始讀康德的著作。
  • 1894年(15歲),愛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
  • 1895年(16歲),愛因斯坦自學完微積分。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失敗。愛因斯坦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產生困惑。
  • 1896年(17歲),愛因斯坦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29日,愛因斯坦遷居蘇黎世並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就讀。
  • 1899年10月19日(20歲),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 1900年8月(21歲),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並加入瑞士國籍。
  • 1901年3月21日(22歲),愛因斯坦正式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到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畢業以後

  • 1902年6月16日(23歲),愛因斯坦被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僱傭。1903年(24歲),他與大學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他們結婚前就已經有了第一個孩子。
  • 1904年(25歲)9月,愛因斯坦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
  • 1905年(26歲)3月,愛因斯坦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這一年因此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 1906年(27歲)4月,愛因斯坦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 1907年(28歲)升職為專利局一級技術員。1908年(29歲)10月,愛因斯坦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 1909年(30歲)10月,愛因斯坦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0年(31歲)10月,愛因斯坦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 1911年(32歲),愛因斯坦從瑞士遷居到布拉格。1912年(33歲),愛因斯坦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 1913年(34歲),愛因斯坦重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遠走美國

1932年(53歲)2月,對於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被定為叛國罪,愛因斯坦在帕莎第納提出抗議。3月,愛因斯坦從美國回柏林。5月,愛因斯坦去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講學,後趕到日內瓦列席裁軍會議,感到極端失望。6月,愛因斯坦同墨菲作關於因果性問題的談話。7月,愛因斯坦同大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12月10日,愛因斯坦和妻子離開德國去美國。原來打算訪問美國,然而,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踏上德國的領土[2]

1933年(54歲),德國納粹政府查抄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毀其書籍,沒收其財產,並懸賞十萬馬克索取他的人頭。愛因斯坦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客座教授,得知消息後便加入美國國籍。1934年(55歲),愛因斯坦文集《我的世界觀》由其繼女婿魯道夫·凱澤爾編輯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這也是他最後一次離開美國。獲富蘭克林獎章。同波多耳斯基和羅森合作,發表向哥本哈根學派挑戰的論文,宣稱量子力學對實在的描述是不完備的。為使諾貝爾和平獎贈予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奔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