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奥尼亚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奥尼亚人或译雅完人(英语:Ionians,/aɪˈoʊniənz/,古希腊语:Ἴωνες,Íōnes;单数形态Ἴων, Íōn),古希腊四个主要部族之一(其他三个为多利亚人伊奥利亚人(英语:Aeolians)与亚该亚人),使用爱奥尼亚语。爱奥尼亚方言是古希腊世界中使用第三广的方言,只次于多利安方言与伊欧里斯方言。

在古希腊时期,爱奥尼亚这个名词有多个意涵。最狭义的意思,专指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地区。广义来说,所有使用爱奥尼亚方言的人,都会被视为是爱奥尼亚人,例如雅典、优卑亚岛、与基克拉泽斯等地,由爱奥尼亚人建立的城邦,也都会被视为是爱奥尼亚的一部分。最广义的说法,则是将所有使用东部希腊语的地区及族群,都列为爱奥尼亚。

历史

公元前12世纪前后,散居于欧洲内陆的亚细亚人、多利亚人、埃奥利亚人和阿卡迪亚人,越过巴尔干北部诸山脉,到达希腊半岛爱琴海东北岸一带。迫使创造了爱琴文化的迈锡尼、泰林斯诸地的居民,退向小亚细亚沿海,他们在那里建立了新的城邦国家,后来被希腊人称为爱奥尼亚人。由于地中海沿岸优越的自然条件,农牧经济发展很快。

大约自前700年开始,军事扩张及随之而来的移民垦殖活动把尤比亚岛(Euboea)上的爱奥尼亚人带往西西里岛的东部和那不勒斯附近的库迈城(Cumae),同时也把萨摩斯人(Samian)带到潘菲利亚(Pamphlia)的纳吉杜斯(Nagidus)和塞林德里斯(Celenderis)两地。在爱奥尼亚人所建城邦中,据说米利都曾拥有移民区90处,成为通向黑海的要冲,而福西亚(Phocaea)则是地中海地区的重镇,曾在马西利亚(Massilia)即今马赛建有移民区。「爱奥尼亚人」一词,荷马史诗中称作爱奥昂尼人(Iawone),波斯语称作亚乌纳人(Yauna),希伯来语作耶瓦尼姆人(Yewanim),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作优纳尼人(Yunani)。不过最终还是爱奥尼亚人这个名字成了东方人对所有希腊人的一致称呼,且持续未变。

爱奥尼亚人是在约西元前1000年前后自阿提卡和希腊中部其他地区迁到安纳托利亚的,当时正是多里安人推翻希腊本土的亚该亚王国而大举迁入以后的那段时期。这一过程,可由下述事实证明︰雅典人中间有4个相同的「部落」后来又在米利都(Miletus)和爱奥尼亚的其他城市居民中出现。荷马在其史诗中对爱奥尼亚人一提而过,但在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在位期间(704∼681BC)所出现的一首荷马体诗作《阿波罗颂》(Hymn to Apollo)中,爱奥尼亚人被描写为一个伟大而富足的民族,他们经常参加在提洛(Delos)举办的阿波罗节日的庆典。由于辛那赫里布曾是迄今已确知的最早在书面文献中谈到爱奥尼亚人的一个国王,则上述《阿波罗颂》一诗中所述事实应是可靠的。

到希罗多德(Herodotus)时代(450?BC),有些希腊思想家就已提出一个详细的人种学理论,把爱奥尼亚人和希腊原住民民族佩拉斯吉人(Pelasgoi)视为一体,而把多里安人同迁到该地的北方海伦人(Hellene)相提并论。这种假说把一种种族主义的观点引入希腊城邦间的争论之中。亚洲的爱奥尼亚人,由于易为外族攻击,曾一度臣服于波斯,因之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里安人比较之下相形见绌︰多里安人多为勇武而训练有素的军旅之士,爱奥尼亚人于是被贬为「软弱」之众。

文化影响

爱奥尼亚人对希腊文化所作的贡献极其重大,其中包括荷马史诗、早期挽歌以及抑扬格诗体。前6世纪时,爱奥尼亚式的理念思想支配著知识界的生活领域,促进了对地理和自然界的研究,对于物质和宇宙也进行了探索。爱奥尼亚人无论在希腊本土还是移居海外,都为希腊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奠定了基础。在亚历山大大帝以后的年代,阿提卡-爱奥尼亚方言作为文学语言便成了共同希腊语(Koine)的基础,而共同语又在实际上为后来包括《新约》在内的全部希腊语著作所采用,直至现代。爱奥尼亚人在建筑、雕刻、铸模青铜雕塑等领域也是出色的艺术家。[1]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