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爱德华·拉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德华·拉罗
原文名 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
出生 1823年1月27日
里尔
逝世 1892年4月22日

爱德华-维克多-安东尼·拉罗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1823年--1月27日1892年4月22日),是一位法国作曲家,以作品《西班牙交响曲》闻名。其子多次说自己的家族来自西班牙,但是现在已经证明他的说法毫无根据。

生平

1823年生于法国里尔,拉罗先在该城的音乐学院学习,16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进修。毕业后,他留在巴黎,成了一名教师和小提琴手,并开始作曲。

在他40多岁的时候,他在作曲界有了一定名气。

1892年逝于巴黎

艺术成就

1855年后在阿尔米尼亚·雅加尔四重奏团拉中提琴。

作有歌剧《菲埃克斯》、《伊斯城之王》,芭蕾舞剧《纳木那》,交响乐《g小调交响曲》以及一些器乐曲,最优秀的是小提琴与乐队的《西班牙交响曲》和《大提琴协奏曲》。[1]

作品有典型的法国音乐特征,旋律优美华丽,典雅生动,乐队色彩丰富,乐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并广泛运用西班牙及俄国、挪威的民间曲调。[2]

主要作品

拉罗的代表作是《西班牙交响曲》,一首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拉罗唯一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也很有名。[3]

西班牙交响曲

《西班牙交响曲》创作于1873年。1875年2月7日在巴黎的大众音乐厅,这部作品由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拉罗作为作曲家,虽然大器晚成,却也由此而巩固了他的地位。这首乐曲特别令人诧异的是它的名称——《西班牙交响曲》。实质上,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此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

我们不得不将其认定为拉罗的特色,因为除此之外的小提琴作品,拉罗也分别冠名为:《俄罗斯协奏曲》和《挪威幻想曲》等。作为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拉罗却称之为交响曲,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创作时避免采用传统的、以小提琴独奏声部完全占主导地位的手法,取而代之以创新的、交响乐的思维来进行写作。至于为何冠以“西班牙”之名,这倒并非是因为拉罗有西班牙血统(据近年来的研究,拉罗的祖先自16世纪起即居住于弗兰德斯地区和法国北部),而是由于19世纪中叶后弥漫于法国知识界尤其是音乐领域的对西班牙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得到了最集中、最强烈的体现。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也正是在这股“西班牙热”中产生的散发着异国芬芳的音乐果实。

此外,拉罗同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巴勃罗·萨拉萨蒂(1844-l908)的友谊恐怕也是他将自己的这部作品有意同西班牙相联的一个重要原因。拉罗将《西班牙交响曲》题献给萨拉萨蒂,并由萨拉萨蒂担任首演独奏就是佐证。    这部作品清新动人的旋律、丰富鲜明的节奏以及洋溢于其中的绚丽多姿的西班牙色彩使其一经面世,就被几乎每一位当代小提琴大师列入自己的保留曲目,并以各自的精湛技巧和卓越才情赋予它新的光彩和魅力。它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小提琴协奏曲宝库中最脍炙人口的名作。

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这部作品共有五个乐章,但现在多数情况下只演奏三个乐章,即第一、四、五乐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究其原因,也许是在《西班牙交响曲》首演时,萨拉萨蒂省略了第二、三乐章,所以就成了现在的演奏习惯。

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参见

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