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爱新觉罗·绵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爱新觉罗·绵忻
爱新觉罗·绵忻2.jpg
出生 1805年-1828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军机大臣

爱新觉罗.绵忻(1805年-1828年),清朝嘉庆帝第四子。绵忻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初九,生母是孝和睿皇后,是绵恺的亲弟弟。

生平简介

加封为瑞怀亲王

瑞怀亲王绵忻,生于嘉庆二月初九日子时。他的出生让嘉庆帝开心不已。嘉庆二十四年,14岁的绵忻就已经受到了嘉庆帝的封赏,加封为瑞怀亲王。深受嘉庆皇帝的喜爱,授予了许许多多的特权。而亲哥哥绵恺却只是郡王。

政治上的主要成就

爱新觉罗绵忻在政治上的主要成就就是成为了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直属于皇帝管辖,受到皇帝的直接命令。也正是因为如此,爱新觉罗绵忻深受嘉庆皇帝的信任。在军机处任军机大臣期间,爱新觉罗绵忻为嘉庆皇帝处理了很多重要事件,不论是皇室宗亲,还是军机要臣,都对他十分的恭敬。

军事上的主要成就

在军事上的主要成就就是平定叛乱。在清朝时期,有很多的地方亲王都会实行地方割据,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方势力,与皇室抗衡。爱新觉罗绵忻在军事上,听从嘉庆皇帝的调遣,率兵平定了地方叛乱,保证了地方和平以及皇室的统治。

才能十分的卓越

由于爱新觉罗绵忻的才能十分的卓越,嘉庆皇帝曾经有过废除原太子的想法,但是因为爱新觉罗绵忻年纪太小,无法参与皇室子弟夺嫡。并且其他的皇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嘉庆皇帝担心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打消了这一个想法。

由上可知,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的才能是很高的,仅仅从嘉庆皇帝想要立其为太子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了。但是,爱新觉罗绵忻英年早逝,仅仅二十四岁便离开了人世。

爱新觉罗绵忻怎么死的

爱新觉罗·绵忻是嘉庆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在1805年的时候,母亲是和睿皇后,因此他也是嫡子之一,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瑞亲王,在当时他一直深受嘉庆皇帝的喜爱,甚至一度曾经想要将他立为太子,可是到了1828年,这位刚刚过了二十四岁的王爷却突然去世,那么爱新觉罗·绵忻怎么死的呢? 关于爱新觉罗·绵忻怎么死的,历史上有著明确的记载,据说他是在自己24岁这一年突然生病去世的。在他去世的时候道光已经登上皇位九年有馀,见到他突然病故,心中也非常的伤心,于是追封他的谥号为怀,并且将他的长女封为了县君。[1]

家庭档案

爱新觉罗·绵忻(嘉庆十年--道光八年)父:清仁宗嘉庆帝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排行:第四同母兄: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同母姐:嘉庆帝第七女,早殇。

妻妾嫡福晋费莫氏,一等侯勒保之女,侧福晋白都氏,云骑尉德兴之女,侧福晋徐佳氏,广容之女,庶福晋刘氏,刘丙文之女。

子女子一:多罗瑞敏郡王爱新觉罗·奕志(“志”字需加“言”字旁),原名奕约。道光七年丁亥九月十一日午时生,母侧福晋徐佳氏广容之女。绵忻长女被道光帝封为县君。 [2]

嘉庆传位给谁了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共有十七子,其中有七个早夭,未长大成人,另有三个虽然长大成人,却英年早逝。那么嘉庆有几个儿子呢?

嘉庆皇帝一共由五个儿子,除了长子早夭之外,长大成人的还有四个,分别是绵宁、绵恺、绵忻和绵愉。众所周知,嘉庆之后的皇帝是道光,那么道光皇帝是谁,嘉庆传位给谁了呢?

早在嘉庆皇帝刚刚即位不久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道密诏,内容是关于立储的问题。在密诏上,很明确地指定立绵宁为太子。这件事发生在嘉庆四年,当时绵宁十八岁,绵恺四岁,绵忻和绵愉尚未出生。但是到了嘉庆二十四年,时过境迁,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绵宁长得比较难看,又瘦又老,当时有个朝鲜使节描述绵宁说:“皇长子面貌凉薄”。就是很清瘦,简直可以用“猥琐”两个字来形容。 其次,已经二十四的绵忻表现出来的聪明和才干,远胜于他的哥哥绵宁。

第三,绵宁和绵忻虽然都是皇后嫡出,但绵宁的母亲孝淑睿皇后早在嘉庆二年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而绵忻的母亲孝和睿皇后是现任的皇后。在两人同是嫡出的身份上,绵忻比绵宁更有竞争力。 所以,从各方面考虑,嘉庆皇帝在晚年曾经考虑过重新另立皇储的决定。把绵宁换成条件更优秀的绵忻。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证也有依据,如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嘉庆将仅有十四岁的绵忻封为瑞亲王。十四岁的孩子,当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功绩,但是嘉庆此举,无疑是表现了对绵忻的喜爱。而在嘉庆四年的时候,当初立绵宁为皇储的时候,除了一道密诏,还有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的诏书。但是这道诏书在日后忽然被撤出,而在道光即位后,这道诏书便不再提及。这足能证明当时嘉庆皇帝有另立储君的意思。

那么嘉庆传位给谁了呢?在嘉庆二十五年的时候,嘉庆帝去了热河,不料得病,越来越重。在还来不及宣布皇储的时候,就一命呜呼了。消息传到北京,此时孝和睿皇后却突然颁布懿旨,宣布由绵宁即位。她这样的举动,除了孝和睿皇后是个比较仁德的皇后之外,更主要的是,如果她宣布立绵忻为帝,恐怕会引起朝臣的不服,更有甚者,会指责她偏爱自己的孩子,而宣布立绵宁为帝,既可以免去一场朝廷的政治危机,还能顺水推舟,得到道光帝的尊重。所以在道光帝即位后,对自己的继母尤其敬佩。[3]

《同文汇考》

据当时朝鲜来华使臣所写的闻见纪录:嘉庆二十一年冬季,朝鲜国循例派遣“冬至使”到北京来向大清皇帝祝贺冬至并进献仪物。这一行人中的书状官朴绮寿,曾将他往来所知的闻见事件作成纪录,收入韩国出版的《同文汇考》一书中。他在嘉庆二十二年三月廿九日所记内容如下: 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也 这本书的作者即朴绮寿是朝鲜使臣,他的所见所闻大多得之当时驿馆中人的口述讲解之说,在嘉庆二十二年时,仁宗见有的儿子共有四人,绵宁居长,其馀依次为绵恺、绵忻、绵愉。以年龄而论,绵宁当时三十六岁,绵恺二十二岁,绵忻十二岁。朝鲜使臣朴绮寿见闻事件中所说到的“皇帝三子”,指的应该就是绵宁、绵恺与绵忻。大家都知道,道光帝绵宁面容清癯瘦削,极像是碌碌无能的乡下土老儿,论其即位以后的才具与施为,亦复如此。所以,朝鲜使臣朴绮寿称他为“面貌凉薄”而“人且凡庸”,事实上是一点都不错的。朴绮寿在嘉庆二十二年之闻见如此,嘉庆自己,对于他这个曾被誉为“忠孝兼备”的宝贝儿子,当然应该知道得更清楚。 嘉庆曾有易储的打算

“老瑞王坟”惨遭劫难

绵忻去世后,墓地在石景山区永定河引水渠以北,当地人叫福田寺。这里背靠翠微山,前临月牙河,自然景致秀美。此墓建于道光十四年(1834)规模很大。墓地坐北朝南,面积约4000平方米。园内种植有大量的马尾松、白皮松等,整个墓地松柏成荫,环境清秀。 墓地建有一座精致的碑亭,碑亭以青石台基为座,四角翘檐式绿琉璃瓦盖顶。碑亭之南,原有神桥,桥下是月牙河。碑亭北侧为宫门,两侧立有朝房,宫门内建享殿五间。再北,为墓室区。 1931年一伙荷枪实弹的土匪闯进墓地,先将看坟人关在朝房内,然后用炸药将地宫炸开,将大量殉葬品抢去。后来瑞怀亲王的后人又将墓地地面建筑拍卖,将木料卖给木厂。现在的瑞怀亲王墓只剩下碑亭、地宫和东面的阳宅尚保存完整,但可惜的是碑亭内的驮龙碑在五十年代被当做石料做它用。[4] 这次修建奥运射击场馆,也将瑞王坟的碑亭挑顶大修,修建中,保持了清中期的建筑风格,内檐彩画只作了除尘处理,外檐彩画由于脱落严重,修缮中按照当时的做法进行了恢复。修缮后的瑞王坟碑亭,将作为奥运场馆周边绿化带的一处独立景观。[5]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八》 瑞怀亲王绵忻,仁宗第四子。嘉庆二十四年,封瑞亲王。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八年七月,薨,谥曰怀。 参考资料: 1. 清史稿·列传第八 . .国学宝典 . 2015-08-29 2. 爱新觉罗.绵忻 . .世界名人网 . 2013-08-1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