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父亲住在我家(张爱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住在我家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父亲住在我家》中国当代作家张爱琴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住在我家

暑假,我把父亲从弟弟家接到自己家来住。

父亲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默默地看着我帮他收拾好他的衣裤、药物、随身物品。然后,静静地跟在双手拎满包的我身后,一瘸一拐地上车坐在我身旁。我发动了车,亲切怜爱地嘱咐父亲坐好,就像关怀年幼无知的孩子那般。而他则安静从容地点头称是,眼里注满了幸福而满足的光芒。

我把父亲的大包小包妥善整理好,安排出一间卧室 ,把凉席铺好,上面再铺一块绵软的格子床单,把一块洗过的新毛巾被放在枕上。我问父亲,盖这块绿色毛巾被可以吗?父亲用慈爱的眼光望着我,嘴唇嗫嚅着抽动了几下,话好像就要从嘴边流出,却怎么也发不出声,只是脑袋在微微点头,随后鼻腔里传出哼哼的声音,算是表示可以的意思。自从脑溢血后,父亲的后遗症愈发严重,说话尤其吃力,更多的时候是用点头的动作和哼哈的声音来传递信息。

一切安排就绪,与父亲相对而坐,他的青丝早已被白发取代,唇边的胡子杂乱生长着,根根发白更显苍老之态。再看他双眼失去了过去的明亮神采,浑浊的眼睛里湿湿的,眼角还挂着眼屎。我递过纸巾给父亲,他慢慢地伸出了粗大的手,僵硬地接住了纸巾,仿佛如一只年老的龟,机械、僵硬、缓慢地擦着眼睛。我的心,震颤了。眼前这位老人,就是我的父亲。原来身强力壮,腿脚矫健的父亲,如今早已失去了年轻的姿态;原来健谈好动,睿智风趣的父亲,如今竟少言寡语,表达困难。在漫长的沧桑岁月里,父亲走向他的暮年,正像是老家院子里那株秋风里的老杨树。

十几年前,他神清气爽,表达流畅 ,腿脚硬朗。一到放假总来我家小住几日,来了也从不闲着,帮忙扫地墩地,买菜做饭。闲暇之余,最爱和我聊一些幼儿园的工作近况,股票涨跌亦或国家大事。经年之后的当下,他却十分安静,与我无话题,更不主动去拿扫帚墩布了。偶尔说句话,我也得侧耳细听,反复追问才能听清他说的话。说话口齿不清楚,更让他失去主动表达的欲望。我怕他孤单,尽量找话题和他聊天,父亲也总是哼哼哈哈,断断续续的回应我,然后就没了下文。只给我留下了深沉又单纯的眼神。

父亲的胃口很好。顿顿饭量都不少,且总会酌一小杯竹叶青。过去餐桌上的他,家长里短,谈笑风生,如今他只是一位听众,一位默不作声,慢慢悠悠吃饭的“食客”。他一边吃着一边漏着,嘴巴收不住的菜,米和汤汁,顺着嘴角撒在地上桌上。挂在嘴巴周围的饭渣,颗颗粒粒尤为显眼,仿佛似战场得胜的士兵一样昂首挺立。而此时的父亲却像极了淘气贪吃的小小孩儿,把自己吃成了一只猫咪。酒足饭饱后父亲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自己洒落的饭菜。他满脸的歉意和羞涩,坚决自己清理,以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处理。

父亲腿脚不灵便,所以出门很少,究其原因,也许与父亲有一次坐公交,没站稳碰破头有关系。可怜的父亲现在的出行安全都令人担忧了。待在家里的父亲成了“电视迷”,《马向阳下乡记》、《岁岁年年柿柿红》、新闻联播、财经新闻,是他的最爱。很多次,当我从卧室到客厅时,电视兀自诉说着,电视机前藤椅上的父亲,双手扶着椅子,歪着脖子,已经呼呼大睡了酷似一尊雕像!我轻轻呼唤醒父亲让他回卧室,他这才迷迷糊糊起身,迈着老态龙钟的步子,摇摇摆摆回卧室了。

遥想年少时,我们姐弟三个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弟弟待遇好坐在车梁上,我和姐姐挤在后座。他身轻如燕,身形矫健地骑着自行车,把我们送到小学附近分叉口的大槐树下,我们欢快地奔向学校。他呢,一迈腿跨上车,轻快地踏着脚蹬去水泥厂工作去了。我还记得,姥姥家的水缸缺水了,他到坡底挑水,两个满满的水桶轻而易举就被父亲挑起,爬上四十度的满是台阶的坡,把姥姥的水缸装满。我清晰地记着,他给我包书皮,削铅笔,书皮包得整齐而好看,铅笔削得更是无可挑剔,尖尖的炭芯上露出一寸高的木质本色,齐齐的花边就像小姑娘的花裙摆,让我欢喜至极!

谈起笔,立刻想起字。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我十五岁时,无意找到一本父亲的红色小本,里面全是毛主席语录。翻看时被里面俊秀有力的钢笔字深深吸引,没想到父亲年轻时的字竟如此不一般啊!怪不得村里红白喜事要请他去记账呢!我如获至宝悄悄收起,想临摹父亲的字迹。如今虽然我写的字没长进,但是喜欢书法的情怀却是从这本父亲摘抄的毛主席语录开始的。

而今,父亲的左手握笔无力更别提写字了。每每看到白发染鬓,步履维艰,言语迟钝的父亲,不禁痛恨带给父亲那不可挽回病症。时时为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短而忧虑,陡然生发的悲伤之情让我的心阵阵颤抖,浓浓的担忧涌上心头。我怎么给古稀之年的父亲在晚年里带去欢乐和慰藉呢?我想,当下一定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父亲——听他慢慢说话,等他慢慢走路,看他慢慢吃完饭,任他看着电视睡着在藤椅上,帮他整理零乱的房间,做他能嚼动的饭菜,帮他清洗沾上污物的衣裤,搀扶他到远处走一走、看一看……

此时我脱口而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心中默默祈愿——今生,父亲康乐!

[1]

作者简介

张爱琴,1995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生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2014级中文系南山诗社组织部部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