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父亲的人生“格言”(赵思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人生“格言”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父亲的人生“格言”中国当代作家赵思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人生“格言”

父亲离开人世近十年了,这些年,冥冥之中觉得父亲在不远不近地看着我。尤其他常说的那些至理“格言”,总是萦绕耳畔,成为我做人做事的准则。

打我有记忆起,我们一家六口挤在三间茅草屋里,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厨房,一间作堂屋;我们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我们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亲戚家也个个是“赤贫”分子。穷则思变,刚分田到户,父亲就组建建筑队,修堤坝、建大桥、盖楼房。父亲对谁都好,见人不笑不说话。谁家有困难,跟父亲说一声,父亲就让他进入建筑队里来。在建筑队时日久了,他们的家庭也逐渐摆脱了贫困。村子里的好多人都认为父亲是有魄力的人,有办法的人。其实,父亲也有他的难处:小镇供销社,有一个和母亲一个姓的男人,父亲让我们姐弟几个给他叫舅舅,寒冬腊月,父亲让我和姐姐给舅舅送去红薯丸和自家种的蔬菜;小镇党委书记的老婆,和母亲一个姓,父亲让我们给他们叫小姨和姨夫,每逢春节,父亲让我和弟弟去他们家拜年。那时的我,觉得父亲没有骨气 ,为什么对人总是低眉顺眼,好像自己天生就低人一等。父亲笑呵呵地摸着我的头说:说:“孩子,谁没有困难的时候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你笑着去求人,人家自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社会好人还是多”。渐渐长大的我隐隐明白,父亲为什么对待舅舅、姨夫那么好,他想从舅舅那儿买来油盐布匹等物品,因为那个时候是凭票供应物质;父亲用真诚打动书记姨夫,姨夫把乡政府的楼房给予他的建筑队施工。现在想来,父亲当年对“舅舅”和“姨夫”的低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他今天的“低头”,是为了明天的不“低头”;一个人的“低头”,是为了好多人的不“低头”,建筑队有没有活干,关系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庭的生活。

这么多年,我一直铭记父亲这句格言。每逢遇到困难,多数如父亲一样,放下姿向前辈、同学、朋友求助,这个社会上的多数人也如父亲说的一样,良善的居多,我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

八爷背后说七奶坏话,七奶找八爷理论,结果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大打出手,八爷的额头被七奶的铁锹铲得血淋淋的。六婶常跟七婶说我母亲的坏话,母亲找她们讨个说法,母亲嘴拙,被她们说得哑口无言,一回到家就病倒在床上。小时候的我,痛恨这些长舌人,是他们将我们平静的生活搞得鸡飞狗跳。父亲常教导我说“背后不要谈人家长短,论他人是非。”学生时代,我的时间被读书、验算挤满,班里也有张三长李四短,我常向他们透出鄙夷的目光。漫长的从教岁月,我将我的精力用于教学和读书上,总觉得时间老人对我过于吝啬,从没想过去论人家长短。常有人在背后说我怎么怎么不好,甚至到领导那里说三道四,我从没找那些人理论,觉得即使为自己讨个说法,我失去的将会更多。人生苦短,与其去讨个说法,还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那年我十九岁,刚走上工作岗位。父亲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是啊,我们小镇党委书记的孩子,在我的学校读书,领导给他放在最好的班,让最好的老师带他的课,总之给予他最优越的资源,谁让他的父亲是书记大人呢?某市副市长的母亲去世了,前来吊唁的花圈摆了一条街,场面之隆重,声势之浩大,让村子的老人生出无限感慨:生子当如孙某某。父亲的话,让我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作为父亲的女儿,年少时我虽然没有享受到他带给我的荣耀,但他的勤勉、他的智慧,给了我一笔精神财富,我以有他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长大的我虽不能光宗耀祖,但至少让父亲有我这个女儿深感欣慰。我用我的仁爱,我的勤奋,我的智慧,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他们如蒲公英般遍及各地。

父亲常说:“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父亲十二岁丧父,十六岁丧母。他只上了八个月的学,就走上社会。经历了多次苦难,三年困难时期,寻找兄长,差一点饿死在路上;文革时期,因为富农成分,饱受欺凌。每当他回首这些人生经历,总是云淡风轻。受父亲的影响,在困难面前,我很少畏惧,坚信咬咬牙就会挺过去的。那年,我带着五岁的女儿,来到大学学习,实现了我的大学梦。又一年,我带着八岁的女儿,应聘来到小城任教。初到我现在的学校任教,重重艰难困苦,我总是对自己说,没事的,没有受不了的罪,奇怪那些困难也都不是困难了。

父亲身患胰腺癌,检查出来时已到了晚期。当我拿到诊断书,犹豫着该不该告诉父亲时,父亲觉察我的异样,他沉闷地吐了一口烟,默默地掐掉烟蒂,说:“你不要瞒我,我知道我这次没有好兆头,我已经预感到了。”接着,他微笑着对我说:“我是没有享福的命啊”。是啊,父亲这些年打拼,已经积累了一点财富,本想和母亲安享晚年,没想到上苍跟他开了这么个大玩笑。想想他这一生命运多舛,自幼失去双亲,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挣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了我们这个家,养育了四个儿女,节衣缩食供我们姐弟读书。对于他自己,他很苛刻,给他买一双上百元的凉鞋,他都舍不得;吃一顿带肉的菜,他总说奢侈了。

父亲去世近十年了,他给我留下了许多至理“格言”,这些格言彰显了父亲一生的处事之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是父亲的生存智慧;“背后不要谈他人长短,论他人是非”,父亲教育我做人坦坦荡荡;“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父亲用这句话告诉我无论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都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生命是坚韧的,任何困难都能承受得了。

父亲去了,他没有给我留下物质财富,但给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父亲的这些格言凝聚了他对生活的理解,是他在人世间行走的法宝。我尝试着拿这些格言教育女儿,女儿也成了父亲希冀的那种人。

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一个饱受苦难的农民,但也是个锐意进取、勇于摆脱困境的农民。他在这人世间行走了六十七年,他用他的勤勉,他的智慧来教育影响孩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好父亲,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写的人。[1]

作者简介

赵思芳,女,河南省信阳市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