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亲的故事(曹秀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父亲的故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父亲的故事》中国当代作家曹秀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故事

2013年深秋的早上,父亲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人生全部旅程,享年八十五岁。他走的时候是那么的安详和自然,就好像是睡着了一般,没有丝毫的痛苦和忧伤。然而事实上,他这一生曾在枪林弹雨里穿梭过,贫穷饥饿里煎熬过,失母难寻里大恸过。我多少次想提笔写下对父亲的怀念,却泪水如注地恨自己笔太粗,难以写出对他老人家的爱。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第一次当兵时还不到二十岁,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大量征兵,正好又赶上家乡年景不好,闹饥荒。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我爷爷是个盲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村长召开全民动员大会,动员凡是有两个男孩以上的人家,都可以让孩子去报名参军,现在是国家用人之际,孩子去当兵,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孩子在部队里干好了,兴许将来还能谋个一官半职的!

听了村长的一番话,台下的群众都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我爷爷就跟奶奶商量说:我的眼睛又看不见,指望你一个人抚养几个孩子太不容易了,与其让孩子在家忍饥挨饿的,还不如让他去当兵,在部队里最起码能让他吃饱饭,刚开始我奶奶不同意爷爷的想法,爷爷再三劝说,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把孩子留在家里就是活受罪,最后奶奶咬咬牙,一狠心,就同意让我父亲去当兵了。

说实话,在战争时期,兵荒马乱的,谁家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当兵,一旦上了战场,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用当时的话说:脑袋都是别在裤腰带上的,子弹不长眼,随时都有可能会丢了命。其实,爷爷和奶奶是一万个舍不得让我父亲去当兵的,迫不得已而为之。

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其他通讯工具,除了写信,可家里又没有识字的人,根本就没办法能及时联系到我父亲。自从我父亲当兵走后,我奶奶就寝食难安,整天忧心忡忡的,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直等不到我父亲的消息时间久了,奶奶开始神情恍惚,时而哭,时而笑,时而静,时而闹,后来竟成了一个”疯婆子”。

我父亲在战场上曾与敌人多次面对面的激烈肉搏,身上多处受伤,因为战斗太激烈,又加上救护人员也比较少,所以没人能顾得上救我的父亲,我父亲顾不得伤口疼痛,咬着牙坚持战斗。后来部队被打散了,我父亲被他的战友背着拼命地逃跑,才侥幸活了下来。

因为部队被打散,父亲与队伍失去了联系,他就带着伤痛辗转奔波跑回了家。还没有等到我父亲回家,我奶奶就因患精神分裂症到处乱跑而不知去向,家里人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我奶奶,从此父亲和奶奶母子俩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父亲找不到我奶奶,心情万分悲痛,心底的悲伤难以言喻;失去母亲的痛苦时刻折磨着我的父亲,令他身心疲惫。大约过了几个月时间,父亲的伤口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又遇到了另一支部队,继续他的军旅生涯。

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父亲随着部队南征北战,与敌人周旋,如此恶劣的环境,非但没有让我父亲屈服与胆怯,反而还激发了父亲的顽强斗志,历练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往来,战斗一场接一场,父亲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怀着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与敌人抗战到底。解放战争刚刚结束,紧接着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经历了数年的战争,父亲曾荣立过三等功,多次受到部队首长嘉奖。因父亲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国家赠予我们家“光荣人家”的荣誉称号,每到过年时,乡政府领导干部就敲锣打鼓地来给我们家拜年,并送来慰问金、大红春联和喜报,让我们全家过上一个幸福快乐的新年,全家人感到无尚的光荣和骄傲,整个新年都沉浸在喜悦和快乐之中。

战争结束后,全国解放了,抗美援朝也停战了。父亲光荣复员转业回到了老家,陪着我的盲人爷爷,还有我二叔和两个姑姑一起生活,担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那会儿还是在大集体生活,生产队长就安排他帮助生产队里喂牛,并干一些其它的杂活,每年给他补贴一些基本工分,这就算是对我父亲最好的优待和照顾了。他每天起早贪黑地铡牛草、挑水、煮牛料,他总是把牛草铡得细碎的,喂给牛吃,他说:牛是我们老百姓的“命根子”,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爱惜它们。他每天都把牛场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他说:牛耕田犁地又苦又累,要让它们吃好、睡好,才能有力气干活,全生产队所有的田地都要靠它们来耕种,千万不能亏待了它们。每到大年三十,还千方百计地给牛儿们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他说:打一千、骂一万,大年三十要给牛儿们吃顿大米饭,犒劳犒劳辛苦了一年的牛儿们。

父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做事认真负责,而且耿直、大公无私,他从来不拿生产队里的公共财产,很多人都说我父亲就是个傻子,父亲说:他宁愿做个傻子,也不能贪污腐败。父亲还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大胆子,每到庄稼成熟的时候,生产队长就要安排一些人去看管庄稼,有的人胆子小,就是不敢去,更不愿意去,有谁愿意深更半夜的不睡觉去看庄稼呀?队长实在没办法了,就派我父亲带上几个人去看管庄稼,防止有人偷盗,父亲很爽快地答应了。他说:我在战场上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深夜里他一个人都敢从玉米地里穿行而过,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父亲的胆量令村里的人都挺佩服的,想不服都不行。就这样,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田间、地头、牛棚、池塘边,随处都可看到我父亲忙碌的身影。

我父亲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且为人热情大方,待人处世从不小气,乐善好施。他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再好的东西,他都能舍得给人家,平时邻里乡亲如果需要什么东西,只要我们家有,他都毫不吝啬地送给人家。在我们兄妹几个还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教导我们:要懂得施舍和感恩,有舍才有得,施比受更为有福。他还说:无论丢了什么,都不能丢了善良。其实那时候,我们家也特别穷,连自己家里人都吃这顿没那顿的,但只要有讨饭的人到我们家,他宁愿自己少吃点,也要把饭给乞讨的人吃。他说:自己少吃点饿不死,讨饭的人没有饭吃,就有可能饿死。等讨饭的人吃饱了,临走时还要给他一点带走,留着路上饿了再吃,他担心乞讨的人,下顿讨不到饭吃。父亲总是竭尽全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件非常深刻的事情,那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依旧是贫穷落后,运输工具也很缺少,一个村子里没几家能买得起平板车的,每逢收庄稼时基本上都是靠人力挑和扛,每年到秋天起山芋(也就是红薯)的时候,生产队会按照每家每户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山芋,等分好了,就开始用扁担、筐子往家里挑。可是我父亲总是先帮着那些没有劳动力的人家挑山芋回家,一个人要承担好几家人的义务劳动,有的田地离家有三四里地,就那样一担一担地把山芋挑进人家里安放好。等把别人家的山芋都挑完了,自己家的反倒还扔在田里,叫我一人在田里看着。深秋季节,夜晚的野地里,一片漆黑,甚至伸手不见五指,晚风呼呼地刮着,发出沙沙的声音,恐怖极了,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害怕得脊梁骨嗖嗖地冒着凉气,和几个小伙伴们一动不动地蜷缩在山芋藤旁边,连大气都不敢喘。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在心里埋怨父亲爱多管闲事,替别人家干那么多、那么累的活,害得我也跟着一起遭罪,人家又不能给他什么。他总是笑着对我说,人家本来就很可怜了,你叫人家拿什么给你呀?听父亲这样说,我只能小声地咕噜一句,就你心肠好,一个生产队,有那么多人呢,他们怎么不去帮那些人家挑呀?父亲听了我的话,只是笑笑不说话,便蹬在那里啪嗒啪嗒地抽着旱烟,他把所有的劳累和委屈都揉进了袅袅的烟圈里,弥漫在空气中,随风飘远……

很多往事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大约在我十来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一起去舅舅家拉烧锅草。那个时候没有公交车,也没有自行车,无论去哪里,再远的路程,都是靠步行的。我父亲在别人家借了一架平板车,他让我坐在平板车上,他拉着平板车步履蹒跚地向前走着,那会儿没有水泥路、更没有柏油马路,都是些坑坑洼洼的烂泥路,特别难走。离我舅舅家有二十多里的路程,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丈量着那可恶的破土路。我们刚走到半道上,遇到一个妇女抱着孩子,艰难地行走着。我父亲急忙停下车子,上前叫住那个妇女,叫她把孩子放到我们的平板车上。可是那小孩哭着、喊着,就是不肯坐下,父亲非常善解人意,他明白了孩子的心思,他说:孩子可能是因为怕生,不敢坐在我们的车子上。于是我父亲干脆叫她们母子俩一起都坐到我们的车子上,让她抱着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哭了。我一看这情景,心里有些生气,非要下车自己走,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能拉动。我那是心疼父亲,不想让他那么累,但心里更多的是钦佩他的热情和善良。

等我渐渐地长大了,才理解“善良”二字的真正含义,父亲的善良和宽容大度,彻底地折服了我。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他的言行举止,就像黑暗中一盏明亮的灯照耀着我的行程,为我导航,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他那些谆谆教诲的话语,就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我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父亲为我树立了榜样,做人、做事,与人为善,多一些真诚、多一份关爱,让人生更加美好和精彩。父亲给我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善良、宽容大度、乐善好施、真诚坦率,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父亲的这些崇高品格,胜过黄金,是用金钱所买不到的。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好人品才是最硬的底牌。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六个秋了。但我总觉着,父亲并没有死,他依然活在我的心里,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清晰地在我脑海里萦绕着、浮现着……祝愿我的父亲在天堂里好好安息。亲爱的父亲,女儿好想您,您是我永远难忘的牵扯和思念![1]

作者简介

曹秀萍,女,江苏泗洪县人,1965年生,高中学历,现居住于常州市武进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