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送行我们返城(文占祥)
作品欣赏
父母亲送行我们返城
我1989年结婚,1990年有了孩子。以前一个人来去自由,独来独往,对于家的来去,已经没有多少记忆了。后来两个人回过两次老家,有些记忆,也不深刻。三个人回了三四次老家,每一次都有深刻的记忆。其中的一次尤其深刻,至今常常浮现在眼前,有时甚至折磨着我的内心,不能不说出来,聊作平衡安慰我的内心,也以纪念我的父母。
时间已不能具体确定,大概是九一年的正月十二左右。那时的交通还算凑合,敞篷车已能直达乡镇,信息只能靠写信或捎口信或捎便笺。我们每次回老家,还没有感觉到太大的不方便,每次都是提前捎口信或便笺定好回家的日子,每次都是小弟赶骡子车提前在十字河等待。最难的是返回城里,每次返回时,父母亲、还有哥嫂都大包小包的准备了许多东西,父母知道我那点少的可怜的工资不够花,也舍不得花。这次带的七零八碎更多不说,还有两条崭新的厚砂毡。我家那匹高大俊俏的黄骡子,如往常一样听话,负担着七零八碎近百斤,还有夫人和孩子。由于山路凹凸崎岖、上坡下洼,父亲让我紧随骡子,照看好夫人和孩子。两条厚砂毡我说下一次再带,父亲让我先走赶车,以防误了车。这次乘车的位置,在距家十多里外的王彪台村,是父亲打问了好几天才打问妥的。当我们上了对面山的半山腰时,我望见父亲背着砂毡抄小路、健步小跑。面对此情此景,我能说什么呢?当时我的心中一定设下了好多誓言。过了不长时间,父亲就从小路赶上了我们,看着汗流浃背的父亲,我一定又在心中立下了誓言。时过境迁后,大都忘得一干二净,有无些许兑现,现在无法说得清。父亲逗着他的小孙子,好似乎忘记了身上两条毡的负重,也许这就是隔代至亲、天伦之乐,精神的愉悦是最大的愉悦。父母为了孩子,永远都是心无旁骛、不思考点滴回报,只要孩子好,一切都好。孩子为了年老的父母,能切切实实、心甘情愿的陪伴或着想有多少呢?
父亲背负来的那二条砂毡,我们从“贫民窟”的二粮站到东园子独院,再到新区的住宅小区,我们使用了二十多年,舍不得更换。前几年才退下来带给了家居农村的大妹妹,让父母亲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那匹乖巧听话的黄骡子,是我们返城时,夫人和小孩的专用坐骑,每次返城送路非它莫属。后来黄骡子在吴忠不幸因噎致死,夫人听到后泪流两行,多年后还会梦见那匹会听话的黄骡子,至今每每说起依然动情叹息。
牲畜尚能使人留恋动情,父母之苦劳功绩怎能忘记。值此严父逝世三周年之际,不吐不快。我思念我的父母,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父母。以此聊作慰藉![1]
作者简介
文占祥,男,陕西定边人,大专文化,定边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