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牛头角下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头角下邨
图片来自blogspot

牛头角下邨英语: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员会位于香港九龙观塘区佐敦谷公共屋邨,为香港市区最后一个开展重建的徙置区,项目编号为KL49RR。牛头角下邨一区于2004年拆卸后,由房屋署总建筑师(2)杨耀辉为首及其团队作总体设计[1],再由周古梁建筑工程师有限公司作细部设计,在设计将传统的牛头角下邨历史建筑细部再次运用在其新大厦之上,包括麻石外墙入口、通花砖屏风阻隔行人道及单位洗手间的视线,地上刻有牛头角下邨及其邻近地方历史的小广场,还有小型历史展览馆展示牛头角下邨历史文物,馆址设于一楼天桥上,以展示及延伸牛头角下邨的历史。

说明

由于“孙九招”限制开展部份“非必要”公屋重建项目,此邨延至2008年才展开一连串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用以兴建公屋大厦,于2012年8月入伙;第二期于2015年12月入伙。而二区于2011年完成拆卸后,于2016年开始动工兴建东九文化中心

历史

牛头角徙置区前身为牛头角村,于1967年至1969年兴建,当中第8至12座继福来邨永隆楼后采用预制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但由于成效不彰,此技术未有再应用至其他大厦,直至1980年代中末兴建大埔太和邨2期为止[2]。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后,旁边的“牛头角政府廉租屋”改名为牛头角上邨;牛头角徙置区则改称牛头角下邨,分为“一区”及“二区”。牛头角下邨落成后,同时启用围绕该邨的牛头角第一街至第五街。1970年代,牛头角下邨配备以一区第1至7座黄色、二区第8至14座橙色作为区分用途,直至1980年代后,更改为一区粉红色及二区蓝绿色的配搭。

重建

2000年6月,房委会公布最后一期“整体重建计划”清拆屋邨名单,当中牛头角下邨一区及二区分别订于2002/03及2003/04(及后改至2005/06)财政年度清拆,当中二区的指定接收屋邨为启德发展区的拟建屋邨(即现今的启晴邨),但因二区多数长者住户坚持不愿迁入远离此邨的启德发展区,以及一区的安置屋邨延迟完工而有所改变。而在最终修订的重建计划中,此邨一及二区最后分别订于2003/04财政年度,以及2008/09财政年度开始拆卸,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的“整体重建计划”下最后一个被重新兴建的公共屋邨。大部份受到影响的租户都透过“自选单位计划”获安排拣选邻近重建完成的牛头角上邨二及三期。

参考文献

  1. 东方日报. 11房署建筑师作供毕 同卸责. 2015-11-27 [2021-04-10]. 
  2. 太和邨地盘两幅墙相碰肇事 石屎墙压毙工人 组合墙吊上楼装嵌途中撞塌另一幅墙 生活担子重朱景耀转做地盘工竟送命. 华侨日报. 198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