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牧羊人的哀歌

《牧羊人的哀歌》是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的作品。

目录

作品

在那高高的山顶,
我曾无数次伫立,
身子斜倚着牧杖,
低头俯瞰着谷底。

羊群由小狗守护,
我跟着羊群走去。
转眼已来到山下,
自己也不知怎的。

美丽鲜艳的花朵
开满面前的草地。
我顺手采下鲜花,
却不知给谁送去。

我站在大树底下,
躲避那急风骤雨。
对面房门仍锁着,
全是一场梦,可惜。

真的有一道彩虹
飞架在对面屋脊!
可她已离开家门,
去到遥远的异地。

她已经远走他乡,
不定还过海飘洋。
羊儿呵,一切都过去了!
叫牧羊人心痛断肠。 [1]

诗歌特点

歌德一生没有停止过诗歌创作。他创作的诗歌数量惊人,给世人留下 了宝贵的财富。总结起来,歌德的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思想深刻,意境深远。从《普罗米修斯》、《神性》、《重逢》、《幸福的渴望》、《浮士德》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证据。

(2) 题材丰富、广泛,几乎反映了社会及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3) 情感自然真挚。细细品味一下《五月之歌》、《漫游者的夜歌》、 《迷娘曲》等抒情诗,就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4) 体裁多种多样。如,早年的牧歌体、民歌体、颂歌;中年的短诗、 哀歌、十四行诗;晚年的阿拉伯风格和中国风格。另外还有许多格言诗和叙事谣曲。[2]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歌德的诗词全集: 《欢聚与离别》 《玛丽恩巴德悲歌》 《野蔷薇》 《五月之歌》 《幸福的渴望》 《迷娘曲 (之一)》 《对月》 《浪游者的夜歌》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