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犁头草 |
中文名称:犁头草 别称:菥蓂,遏蓝菜,败酱草 科目:十字花科、罂粟目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亚目:白花菜亚目 族:独行菜族 属:菥蓂属 |
犁头草,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
形状
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叶倒卵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抱茎,两侧箭形,边缘具疏齿;叶柄长1-3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花梗细,长5-10毫米;萼片直立,卵形,长约2毫米,顶端圆钝;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2-4毫米,顶端圆钝或微凹。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3-16毫米,宽9-13毫米,扁平,顶端凹入,边缘有翅宽约3毫米。种子每室2-8个,倒卵形,长约1.5毫米,稍扁平,黄褐色,有同心环状条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全草可入药,具有清肝明目,清热利尿等功效,主治肾炎、子宫内膜炎。
产地生境
分布几遍全国。生在平地路旁,沟边或村落附近。亚洲、欧洲、非洲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价值
医用价值:
犁头草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1]
①《植物名实图考》:"根:治火症,功同地丁。"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肿,解毒。"[2]
附方:
①治瘩背:瘩背草根,打烂加糖或红胡椒拌效患处;并在周围用面飞沫作围。
②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鲜犁头草、鲜野菊花叶各等量。同捣烂,敷患处;或鲜犁头草全草,加白糖少许,捣敷亦可,每日换一次。同时捣汁一酒杯内服。
③治痈肿、疔疮、瘰疬、乳痈、指疔:鲜犁头草捣烂敷;或晒干研末,鸡蛋白调敷,一日换一、二次。
④治疔疮:犁头草研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丸,开水送下。
⑤治妇人产后瘀血痛如刀刺:鲜犁头草一两,切碎,鸡上两个同搅和,加油略炒,再加水煎服。
⑥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治疗角膜实质炎及匐行性角膜溃疡:取鲜犁头草洗净捣成糊状,加2-4倍生理盐水拌匀,用消毒纱布反复过滤。
⑦治外伤出血:犁头草、醉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纱布加压包扎;或单用犁头草捣敷。
⑧治疗白喉:取犁头草了两,小叶金钱草5钱,洗净、切碎、捣烂,用开水和适量砂糖搅拌成糊伏,纱布过滤,取汁内服,每日2-3次,直至痊愈。[3]
工业价值:
种子油供制肥皂,也作润滑油。
食用价值:
还可食用;全草、嫩苗和种子均入药,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种子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气、利肝明目;嫩苗用水炸后,浸去酸辣味,加油盐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