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独乐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独乐寺为国家AAAA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中文名 独乐寺

地理位置 天津市蓟州区

开放时间 08:00~17:30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40元(2015年7月)

占地面积 16000 m²

著名景点 观音阁、乾隆行宫

最早可追历史 公元636年

级别批次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 号 84 分类号 37

朝 代 辽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天津市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春季和秋季最佳

建筑布局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建筑风格

梁思成在发现独乐寺之初即强调建筑物所具有的突出的唐代风格,并且推测独乐寺创建于唐朝初年[1] 。鉴于最早提及独乐寺名称的辽代碑文就称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工程为“再建”(建筑物)以及“重塑”(观音像),因此建筑和雕塑应是公元984年以前创建。而除了梁思成提到的观音阁的建筑整体风格以及观音阁两尊胁侍的风格唐风浓郁之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辽代建筑研究课题组进而发现了另外几方面的证据,从而把独乐寺观音阁的始建年代更为明确的推至唐代前期的武则天朝7世纪末)。而从观音阁使用的移用木构件的碳十四测年(树轮校正)结果看,似乎在唐代两个重要时期即“安史之乱”和“会昌灭佛”前后,观音阁也分别有一次维修。 [1] 梁思成分析,在唐代地属中国,其文化自直接受中原影响,五代以后,地属夷狄,中国原有文化,固自保守,然在中原若有新文化之产生,则所受影响,必因当时政治界限而隔阻,梁思成据此判断在观音阁再建之时,中原建筑若已有新变动之发生,在蓟北未必受其影响,而保存唐代特征亦比较多。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寺名来源

关于独乐寺寺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杜梨”的谐音而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其三,独乐寺为安禄山起兵叛唐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安禄山所命,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而命名。而最后一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民间流传

古时候,有户人家为了给重病的儿子冲灾,娶了个媳妇。这媳妇很是贤慧勤劳,但过门不久,丈夫就死了。婆婆非常刁横,对媳妇百般挑剔,非打即骂,媳妇忍气吞声,每天要到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一天,媳妇挑水回来,婆婆嫌她去的时间长了,就劈头盖脸打了她一顿,还口口声声地嚷着,要把她卖掉。媳妇心中委屈,一边走一边哭。忽见前边站定一位白须白眉的老者,问她为什么哭,她就把自己的遭遇说了。老者叹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支鞭子说:“这支鞭子通着海眼,你回家去,把鞭子放进缸里,正转三圈,倒转三圈,水缸就满了。”媳妇一听,对老者感激不尽,刚要跪下谢恩,老者倏地不见了。媳妇回到家中一试,果然灵验。不料,这时婆婆领着个人凶神恶煞地走了进来,原来婆婆真的把她卖了。婆婆一见媳妇手中的神鞭,就劈手抢了过去,可是缸里的水还是向外涌。媳妇心中一慌,也忘了怎么停水了。眼看着黑水咕嘟咕嘟往外冒,大街小巷全有水了,整个县城就要淹没了。媳妇急忙拨下铁锅扣在缸上,自己又坐了上去。这时,水涨,缸也长,好不容易水才住了,再一看媳妇,她也变成石头人了。蓟县人为了纪念这个心地善良,拯救乡亲的好媳妇,就为她修建了这座白塔,取名“金炉宝鼎塔”。

文物保护

  • 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庙遭到破坏。梁思成冒险抵达蓟县,提出要为观音阁“装避雷针、安门窗,为防止鸟类落在观音头像上,要为观音头像上罩铁丝网”,促成国家文化部当年拨款9000元,由河北省古建队施工安装完毕,使独乐寺受到了妥善保护。
  • 1972年,观音阁进行修整时发现了壁画。经过考证,这些壁画是清代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一次大修独乐寺时,被覆盖上一层约1厘米厚的灰而被掩盖的。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导致独乐寺院墙倒塌,观音阁墙皮部分脱落,但梁架未见歪闪。从此,独乐寺历经千年经受多次地震而不倒塌的独特抗震性能开始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课题。1990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准独乐寺维修工程立项,并列为国家重点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 1993年,国家文物局将独乐寺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项目。
  • 1998年,观音阁曾进行过一次维修,维修时从观音阁上取下的木料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等相关研究,还在观音阁顶上发现了唐代的莲花勾头。
  • 2004年以来,独乐寺先后恢复了乾隆行宫御碑回廊,修复了独乐寺西围墙。

视频

天津1400年前的独乐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