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独尾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独尾草(学名:Eremurus chinensis Fedtsch.)是百合科独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120厘米。叶基生,叶片条形,花极多,在花葶上形成稠密的总状花序;苞片比花梗短,先端有长芒,无毛,有一条暗褐色脉;花被窄钟状;花梗上端有关节,倾斜开展;花被片白色,长椭圆形,雄蕊短,藏于花被内。蒴果表面常有皱纹,带绿黄色,熟时果柄近平展,种子三棱形,有窄翅。6月开花,7月结果。[1]

分布于中国甘肃南部(岷县、舟曲、武都)、四川西部(松潘、小金、凉山)、云南西北部(中甸)和西藏(八宿)。生长在海拔1000-2900米的石质山坡和悬岩石缝中。喜避风向阳环境,成珠耐寒性较好,喜在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独尾草富含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经常食用可消除雍肿,减肥降压。独尾草植株高大,花形独特,是花境中优良的背景材料。也可草地丛植,或墙隅栽植。[2]

形态特征

独尾草是多年生草本;有粗短的根状茎;根肉质,肥大。茎不分枝,无毛或有短柔毛。叶基生,条形,基部有膜质鞘和纤维状残存物。 [2] 植株高60-120厘米。花极多,在花葶上形成稠密的长达30-40厘米的总状花序;苞片长8-10毫米(极少达20毫米),比花梗短,先端有长芒,无毛,有一条暗褐色脉;花被窄钟状;花梗长1.5-2-5厘米,上端有关节,倾斜开展;花被片长1-1.3厘米,白色,长椭圆形,长1-1.6(-2)厘米,有一脉;雄蕊短,藏于花被内。蒴果直径7-9毫米,表面常有皱纹,带绿黄色,熟时果柄近平展,果柄长2-2.5厘米。种子三棱形,有窄翅。花期6月,果期7月。

主要价值

独尾草质地鲜嫩,口感甘美,富含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经常食用可消除雍肿,减肥降压,其食用价值,药用价值都有广泛的前景。独尾草从野外采集根茎后,去皮煮沸十分钟,纵行剖细成丝,凉干或浸泡在清水里。食用时凉拌、爆炒、做汤、蒸肉、场火锅皆成美味佳肴。

独尾草植株高大,花形独特,是花境中优良的背景材料。也可草地丛植,或墙隅栽植。

生长环境

独尾草生长在海拔1000-2900米的石质山坡和悬岩石缝中。喜避风向阳环境,成珠耐寒性较好,喜在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分布范围

独尾草分布于中国甘肃南部(岷县、舟曲、武都)、四川西部(松潘、小金、凉山)、云南西北部(中甸)和西藏(八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