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么兰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猫头鹰》是中国当代作家么兰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猫头鹰
猫头鹰是一种益鸟,它是地鼠的克星,乡下人叫它“鬼鸟”。
猫头鹰的叫声是从深深地黑暗里传出来的,乡下的无月之夜,伸手不见五指是城里人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冬夜,整个村庄都被沉沉的黑色包裹着,使人陷于黑的漩涡,而猫头鹰的叫声总是不紧不慢地从黑暗里传来,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头发都竖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加深对这“鬼咕、鬼咕”瘆人声音的恐惧。
村中的大树上经常能见到猫头鹰的影子,见得多了,对它的恐怖心理慢慢地从心中洗去。白日里见到它羽毛丰满,黄褐搭配的毛色,黑色的眼圈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形象也不错嘛!虽然长着一张凶而严肃的脸,一个轴承式灵动的脖子上半闭着黄眼珠子的头,它的可爱之处在于它白天不叫唤的习惯,也不因见到更凶的人类变得妩媚和讨好。
猫头鹰喜欢夜晚叫唤,大人说:听到它的叫声地鼠就瘫软在地,四肢朝天,等猫头鹰去吃,猫头鹰是用叫声震慑地鼠的。它长有一双夜眼,黑夜里它的眼睛如两只幽蓝的灯光,甚是吓人。传说猫头鹰一叫就会死人,基本意思就是指猫头鹰总是和鬼连在一起的。
早年的乡下关于鬼故事过于神奇,大人们常给孩子讲闹鬼的故事,往往吓得小孩子夜里不敢出门,加之黑洞洞的夜色,风的吼叫,树枝在风中的碰撞的响声,使人们对自然界的夜充满了敬畏。在自然界面前,人是何等的弱小无助,哪怕是猫头鹰的叫声,都让人心生畏惧,难以入睡,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鬼蜮的声音,它的叫声缓慢,毫不动听,却令人不由得头皮发麻全神贯注的静心凝听。
猫头鹰是夜间的精灵,它的精彩是呈现在黑暗里,只有在沉静的夜空才有猫一样的敏锐,而人们则经常在白天打扰它,甚至毫无道理,见到它在树上栖息,就投砖块或拿长竿子把它赶走。这种举动的理由,就是害怕在黑夜里听到它的叫声,尤其怕老人和孩子听到,彼时,一定会叫孩子捂上耳朵,小孩听到了会吓得东张西望,躲到他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生怕魂被带走。老人认为那是阴间的声音,是勾魂的信号,担忧自己可能大限将至,那可是一件揪心又恐惧的事。
我小的时候确实害怕猫头鹰勾魂,尽管不知道魂长在哪里,但一定跟人们不公正的说法有关,因为我们偶尔被意外吓着了,大人总是对空祷告,求神明保佑,烧点纸钱,行贿可能出现的鬼神,也有的去乡村神婆子家求人“走线”,抚摸头部吹口气,这个神秘而神圣的过程叫“招魂”,寓意魂兮归来!
由此我们知道,猫头鹰用“鬼咕、鬼咕”的方式叫魂,是公然与人类的“招魂”对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鬼通过猫头鹰的嘴发出的“勾魂令”,这自然使人害怕了,如果只身在外,当然要跑回家,在家呆着也要捂上耳朵,而大人当然更不安心了,时刻做出监护孩子的表情,稍有惊吓,立刻把孩子揽入怀中,让他稳住神,以免吓着。
长成大孩子后,在去树林中拾树叶子当柴禾时,经常在树上看到猫头鹰的身影,起初远远地注视,后来则靠近了看它,而它似乎并不怕人,在树枝上呆着一动不动,用黄色而圆睁的眼睛逼视着你,如果你与它对视一会儿,那么你会受到压力,然后自动的避开它凶猛的目光,败下阵来。
如今,村庄再没了猫头鹰,是人们厌恶的原因,后来又兴起了捕捉猫头鹰,说是治疗癫痫病的妙药,猫头鹰就是这样被捕杀而绝迹的。没有了猫头鹰,地鼠会成灾吗?
科学证实,猫头鹰是益鸟,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为它正名。
黑色的夜晚,“鬼咕、鬼咕”的叫声还会响起吗?[1]
作者简介
么兰成,冠县东古城镇李才村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农民,文学爱好者,诗歌 散文 曾在国内多家平台和纸刊发表,曾获得全国诗歌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