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献给西藏的歌(万郁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献给西藏的歌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献给西藏的歌》中国当代作家万郁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献给西藏的歌

——读饶友君新著《火苗旺盛的地方》

未读《火苗旺盛的地方》之前,我认为友君的性格只是大气、豪爽,看了书之后,才知晓友君情感丰富、温柔细腻;未读《火苗旺盛的地方》之前,我以为友君只是生性耿直、朴实无华,看了书才知晓她还有非常浪漫梦幻的情愫。

《火苗旺盛的地方》这本书,以旅游西藏为由头,描绘自然风光,欣赏极地美景,记叙藏族风情,抒发对藏地和藏族人民的亲近与热爱之情,可谓真情洋溢,哲理益人,时时令我掩卷而起幽幽之遐思。

通读全书,感觉此书大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以画家独到的眼光,捕捉西藏斑斓的色彩

一般旅游西藏、描绘西藏的作者,会感叹西藏蓝天之蓝、白云之白、雪山之壮、湖泊之美,爱上那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和游动的牛羊。而友君在此之外,更加在意西藏的多种色彩,更加注重对西藏斑斓色彩的描绘与抒情。 比如:    拉萨的色彩是让人无法忘怀的,拉萨的色彩是隆重的、强烈的,有透明的蓝、圣洁的白、活力的红、神圣的黄、墨墨的青、饱满的绿……

无论是僧人穿的绛红色的袈裟,还是用圣柳磊成的布达拉宫红墙,还是藏族少女们以红色为主的藏袍,总让人感到有一种凝固的美,叫人挥之不去。置身在雄伟、宁静、祥和的布达拉宫,我脚踏着红色木地板、手扶着红色的层层扶梯,满眼是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还有不灭的酥油灯,你会被这些红色包裹着,耳边萦绕着如红色一样浑厚悦耳的梵音,——红色在这里是那么充满活力,那是一种只有生命才会有的活力,它像火焰生命热情雪域高原尽情地燃烧。    在友君的笔下,拉萨的色彩令人难忘,那是因为蓝得透明、白得圣洁、红出活力、黄得神圣,连青色都是“墨墨的”、绿色都是“饱满的”。在她的眼中,一切的颜色都是神圣、饱满而充满活力。这样的字眼,就不是一般的、平实的描绘,而是像当年梁启超先生《饮冰室文集》所言“笔端常带感情”了。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描述,将其画家眼中发现的色彩之美尽情渲染,把红色上升到生命的高度,调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的手段,突出了草原上人的力量,写出了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不一样的草原,红色像火焰把生命热情在雪域高原尽情地燃烧。这是对红色的歌颂,这红色象征火焰,象征生生不息的藏族人民顽强的生命象征一切美好前程

二、以作家浪漫的情怀,写景状物美妙有声

到西藏旅游、做客,“哈达”是一个绕不开的物事。

哈达是藏族人民好客的标志,只要进入西藏、到藏族百姓居住的地方,藏族人民都会给你献上哈达,都有哈达包裹着你。友君他们一路行去,路过了多少藏寨,就接受了多少条哈达。

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的真诚,纯净的心愿,在山间、在佛堂、在千年的老树上,在藏族人家的房前房后,我们都能看到洁白的哈达。我也多次去过西藏,接受过藏族人民送上的哈达,但我从没有看见过将哈达描写得这么美、这么浪漫。在这本书里,友君描写哈达非常独特,我在读到这些句子时,脑海里出现了一条条像薄雾飘渺的哈达在山间缭绕。请看——    哈达围绕大地,也飘舞在天空。那一朵朵盛开的云就如哈达在天空中织的如意网,它们有时如花朵般白得厚重而一尘不染,有时又如一条轻纱做的哈达环绕着群山。有蓝天就会有盛开着的白云,就会有飘动的哈达。    这么美丽的景致,将白云比喻成哈达,也可以说将哈达比喻成白云,在天地间飞舞,犹如轻纱如带,犹如盛开的莲花,这种将物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构思,令人联想到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开阔的作品的内涵,作者那种豪爽的气派,将文章托举到一定的高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不但文字美,更展现出一种开阔的心胸与高雅的气质。

三、写人准确抓住神韵,令读者具体可感

除了纯粹的抒情,散文离不开对人的记叙与描写。如何写人,如何才能准确、传神地写好人,这是一个高明的作家与一般的作者的分水岭。这方面,友君的眼法、心法与笔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在《火苗》一文中,写了草原上的天使、角桑和姐姐这么几个人物。在天使一文中,我们可以想象医生在草原上的艰辛和发挥的巨大作用,他们就是草原人民的天使,给藏族人民消灾除难。友君写的唐医生,事迹非常感人,在牛棚里接生,在马背上巡诊,在藏民家住宿,特别感人是,多个被他抢救和接生的孩子都要唐医生给娃娃取名,这种深似亲人的医患关系令我们对唐医生肃然起敬。在角桑和姐姐一文中,友君写了那么一个单纯、可爱的孤儿,她的一段抒情文字好打动人心。

“母性的最柔软的情绪从心里蔓延开来,我蹲下去双手抱紧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依恋的目光让我泪流满面。孩子啊,当你俩小小的身体紧紧依偎在我的怀里,我感觉到了那柔弱的身体,每一滴眼泪、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都传递着你们对母爱的渴望,孩子,我多想给你们全部的母爱,但是,此时,我能够给你的,也仅仅是一块糖果、一瓶饮料和几百元钱,你俩在我怀里的啼哭声又是怎样的刺痛了我的心啊!”这一段描述,是多么打动人心,我们作为一个母亲见到这么可爱、可怜的孩子也是会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接下来,友君的一段话,就是有很多人不会想到的:孩子,在你那几乎与世隔绝,物资匮乏而又贫穷淳朴的世界里,一块糖、一瓶饮料带来的惊喜和欢乐,就是回馈给我由衷的感谢,那就是你对我的感恩。这种体会,是一个完全心地善良的人的感受和理解,友君有这样的深情,证明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母亲,她想到的不是她的给予,而是孩子们对她的依赖,这是孩子们对母亲的爱,而她能享受到这种爱,是孩子们对她的馈赠,友君的这种体会,是人间大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最后在告别这两个孩子时,友君说,在清清山泉中成长的大山里的孩子们,一派淳朴天真,怎么能不让我怦然心动?我不能带走你们,但我还会再来看你们。这深情的告别,让我们感受到友君的一片爱心,同时这两个孩子的身影也留在我们读者的心里,为什么我们也被感动,因为友君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唐医生不辞辛劳为草原百姓服务,受到百姓的爱戴,两个孩子的身世和那种纯真、淳朴的情感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友君陛下的这些人物是成功的,他们不但打动了友君自己,同样打动了万千的读者。 四、融哲理于议论之中,启人开悟引人深思

散文最怕就事论事地局限于写自己的眼前所见,那样的话与风景名胜的解说词还有什么区别呢?除了选材、剪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作家目之所见、身之所感引起的心之所想。

友君的文章突破了仅仅写景那样的模式,她在写景后,总有自己的感悟,而且很有哲理,让你读后总想掩卷沉思。    比如,当她看到那散布于山岭沟壑无数的玛尼堆,她深情地写下这样的句子:“那些石刻六字真言,让人读到生与死的哲理。——更有虔诚的朝圣者,三步一平手地磕着长头,佛光穿过苍凉,他们用肉身打磨着漫漫长路的时候,目光已触到灿烂的光芒。”又比如,《梦寻贡嘎山》文中,她“寻梦贡嘎,这一刻,离高楼很远,离雪山很近,离雾霾很远,离阳光很近,离世俗很远,离自己很近。当我看到巨大而高不可攀的贡嘎雪峰时,激动得瞬间流泪,不禁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狭隘和短暂”。这种夹叙夹议,超出了平铺直叙的写景,将认知总结、提炼、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句子,既富有哲理,又文采斐然,既美丽可人,还引人深思。

“生命是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衔接而成,在每段旅程中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不一样的人,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在人世间辗转、有人说:这世间,最风尘、最苍茫也最无情,明明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心却无处安放。”这种在旅途中生发出来的思考,来有根,思有由,给人启迪,回味无穷。反复思量,能够让人明白一些道理,更好地理解人生。这是游记中难能可贵的地方。 五、驾驭文字娴熟自如,写景抒情文采飞扬

可以说,散文是可以与诗歌并提的、最能表达感情的文体。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藏地行踪”这十一篇文章里,每一篇都浓郁地表达了作者对西藏的深情,每一篇都抒写了西藏看不够的美景。在翻阅文章时,没有一点审美疲劳,她的每一篇文章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描述,每一处都有精彩的点评,让我们在美景中陶醉。    请看:

这是波密的清晨,青山环抱、绿树掩映,虽细雨蒙蒙四周高山仍葱茏翠绿,云雾缭绕其间,似玉带缠腰,如梦似幻。

这是羊湖:羊湖的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色彩,碧蓝的湖水总是能给看到它的人极大的视角和心灵的冲击。平静的羊湖之水就像一面宽阔无垠的镜子,蓝天白云无不清晰地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这是日喀则:雪峰绵延逶迤、冰川悬垂如瀑、冰塔犹如森。

这是圣象天门:随着日头的逐渐坠落,西边的湖面竟不知何时泛起了层层麟浪,一时间分不清那闪闪烁烁的究竟是夕阳余晖,还是从九天银河洒落的细碎星辰。

这是若尔盖草原:天高气爽、帐篷点点、炊烟缭绕、牛羊漫野,牧歌悠悠,好一派醉人的风情!骑在马上到最高的山顶上,等待日落时看晚霞中最美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的落日璀璨。

我最欣赏的是对米亚罗的描写。

文章一开篇就点题,“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而秋天的红叶,是这个季节里一首动人的歌,让人喜欢让人留恋。正值”彩墨挽秋红,枫叶醉意浓“的大好时节,那一簇簇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彩林从大山中钻出来一比高低。——尽收眼底的是万山红遍、赤涛翻滚,金黄流丹。——路边的黄叶风情万种,水边的红叶娇艳欲滴,我时而停车驻足看满山彩林炫舞,时而溪边静听流水欢歌。晨间纱雾中,米亚罗幻化的景色如身着红裙的少女翩翩起舞,带着秋的情感穿越层层山、片片林,依然清晰,将千娇百媚的姿态展示给世人。让人看不够、美不够、怜不够。——米亚罗的秋是饱满的、是彩色的、是激情四溢的。”文章的结尾“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山峦染成了美丽的金色,给它披上了多彩的霞衣,米亚罗的秋天,如此绚丽多姿,让我无限留恋。”文章首尾照应,全篇文章围绕秋字做文章,处处体现出彩林的迷人之处,文字优美,抒写流畅,多有排比句式,以作者的见闻,给广大读者展现了米亚罗秋天的美景,绘制了一幅幅秋色美景的画卷,是一篇饱含深情的美文。

六、展示多种人生状态,打开生活特别的窗户

我们生活在多元的世界,多元世界的状态自然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作为作家,特别是作为一个兼具画家身份的敏锐、敏感的女作家,友君的生活本来就多姿多彩,令人羡慕。而这样的生活,值得付诸文字,记录、描绘、抒情、点染。

友君车开得好,在成都这座大城市本来不算什么,但没想到她骑马还骑得好,那在成都就很牛了。在《稻城荏苒马场》一文中,我们看到了英姿飒爽骑在马背上飞奔的友君。正是这不同于一般人的生活状态,增加了本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稻城荏苒马场》这篇文章里,就让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友君在马场遇见了她曾经预约了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学习马术的准教练稻子。稻子曾在双流国际马术中心任教练,后来到稻城。到稻城来学习马术的人和做志愿者的人都有,文中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物,特别是写了稻子,稻子是大学毕业本可留在成都从事马术教练工作,可在机缘巧合下,来到稻城,在这片高原地带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友君来到马场的前三天就给马儿喂苹果、青稞、盐水、了解马儿的习性、交朋友。就这样,友君由陌生到熟悉,很快就骑着马儿来到童话般的青杨林,她眼中的青杨林,一排排笔直的树木远看像士兵般排列,近看似乎要冲破云霄到达看不到的天空。那绚丽的黄、像上帝笔下的自然画卷,似乎融入了对生命的热爱。青杨林承包了秋日色彩,一片金黄。友君骑着马穿梭在青杨林,跟随马的步伐欣赏美景,她心潮起伏,联想翩翩:真想世界就此安静下来。邂逅一捧温暖、珍藏一份遇见。稻城的秋,清浅,安静,清了树上的年轮,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安静地倚在时光深处,看花开花落,流年转换,踏歌而行,纵情欢畅。这段文字把我们带到了青青的林场,在这里可以任你喜爱的马儿载着你信步或奔驰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那种心旷神怡,让我飞翔的感觉,超越了红尘中的羁绊、甩开了繁冗的事物,这样的句子,多么富有诗意,多么让人向往。    这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悠闲自得、放松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除了生活工作的地方而外,寻找另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也是开拓丰富人生的一种可取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超越墨守成规的快感,可以对世界、对人生产生另一种领悟。从友君的这段文字中,也给我们一种启迪,也让我们增加了见识

同时,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阅历,转化为文字,形成文章,友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以上只是我对《藏地行踪》这一章节的感悟,在友君的其他三个章节中,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总之,《火苗旺盛的地方》这本散文集,叙真事,绘真境,抒真情,发真议,让读者身临其境,陶然而乐,掩卷而思,获得很大的阅读与审美的愉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用心品味。 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 [1]

作者简介

万郁文,籍贯浙江杭州,成都市青羊区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