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玉带海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带海雕(学名:Haliaeetusleucoryphus),别名黑鹰、腰玉,长着一双凶狠发光的眼睛,全身呈棕色,分布于里海黄海中间的地区、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北部等的亚洲中部地区。多见于沼泽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1]。主要以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

在玉带海雕黑色尾羽的中部,横贯这一条宽阔的白斑,很像一条套在尾巴上的白玉带,看起来非常美丽,玉带海雕因此得名,它也因此得了个别名“腰玉”。这条“白玉带”给了它美丽,也曾给它带来灾难。玉带海雕的尾羽就叫“腰玉”,是非常贵重的饰物,曾是盗猎者的目标,是导致玉带海雕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4年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列为稀有种,1995年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渐危种。1963年~1969年青海鸟类调查中,在玉带海雕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尚能见到2~3只。1995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玉带海雕仅发现几只,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地区。

体型特征

玉带海雕,属大型猛禽,身长76~84cm,翼展200~250cm,体重2.5~3.7公斤。嘴稍细,头细长,颈也较长。空中展开双翅达2米长,张着一双凶狠发光的眼睛。雌鸟羽似雄鸟,但体型稍大。毛色:上体暗褐色,头顶赭褐色,羽毛呈矛纹状并具淡棕色条纹;颈部的羽毛较长,呈披针形。肩部羽具棕色条纹,下背和腰羽端棕黄色,尾羽中间具一道宽阔的白色横带斑。下体棕褐色,各羽具淡棕色羽端。喉淡棕褐色,羽干黑色,具白色条纹。尾羽为圆形,特点也很明显,主要在暗褐色,但是在中间具有一个宽阔的白色横带,宽约10厘米,并因此而得名。飞行时黑色的次级飞羽翼下的浅色中覆羽并黑色楔型尾与浅色基部成对比。虹膜淡灰黄色到黄色,嘴暗石板黑色或铅色,蜡膜和嘴裂淡色,脚和暗白色、黄白色或暗黄色,爪黑色。体味浓烈,尖叫十分响亮[2]

生态习性

玉带海雕栖息于高海拔的河谷、山岳、草原的开阔地带,常到荒漠、草原、高山湖泊及河流附近寻捕猎物,有时亦见在水域附近的渔村和农田上空飞翔,活动高度在海拔3200米至4700米之间[3]。玉带海雕主要以和水禽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种水禽,如大雁天鹅幼雏和其他鸟类,也吃爬行类。捕鱼主要在浅水处,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的尸体,有时偷吃家养水禽和偷窃其他鸟类食物。经常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岸边,一动不动的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有机会就立刻出击。它特别喜欢吃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有“油条子”之称的旱獭幼仔。常在旱獭的洞口外面10多米远的地方等候,而且非常耐心,有时会一动不动地等上1~2个小时。一旦那些没有经验的旱獭幼仔从洞口中跑出来,就立即扑过去将其捕获。它们起飞时的声响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外贝加尔地区生活的玉带海雕主要以鱼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鸿雁。到了鱼类洄游产卵的季节,它就会成群地来到河流或湖泊的沿岸附近去捕食鱼类。玉带海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聒噪,这种鸟叫声响亮,翱翔云霄时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它的高唳,繁殖期内更甚。

生存现状

玉带海雕的尾羽是非常珍贵的羽饰,因此它常遭到人们捕杀,玉带海雕在中国很稀少[4]。1963~1969年青海鸟类调查中在玉带海雕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如青海湖、玉树等地),尚能见到2~3只。但在以后多年在青海、西藏的鸟类调查中,很难见到。

1988年8月12日,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其克库勒湖东岸记录到3只玉带海雕。

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玉带海雕仅发现几只[5]

2002年02月27日《河北日报》报道,2月15日河北衡水市阜城县两少年在自家的房屋后面,发现一只深褐色的大鸟伏在地上。出于好奇,他俩用小棍捅了捅,大鸟一动未动,他们就试着抱住大鸟,将它“请”回家里。2月20日,林业局认定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玉带海雕”身长80厘米,随即把这位“不速之客”请到市人民公园调养。据市林业局介绍:“玉带海雕”是一种候鸟,属全球性濒危动物,在中国繁殖于新疆中西部、青海内蒙古东北部等地,迁徙经过中国中部,于内陆湖泊沼泽、高原及贫瘠地区河流捕食鱼类。这只“玉带海雕”估计是迁徙途中因饥饿或疾病落于地面。

致危因素:草原大面积灭鼠灭虫以及玉带海雕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破坏,是玉带海雕的主要致危因素。

视频

玉带海雕相关视频

美丽的猛禽——玉带海雕,因为羽毛漂亮险些被猎杀灭绝
美丽的猛禽——玉带海雕,因为羽毛漂亮险些被猎杀灭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