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扳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玉扳指又叫玉谍,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 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images/thumb/c/cd/%E7%8E%89%E6%89%B3%E6%8C%871.jpg/300px-%E7%8E%89%E6%89%B3%E6%8C%871.jpg)
- 中文名 :玉扳指
- 年 代 :清代
- 高 :2.6厘米
- 直 径 :3.3厘米
- 孔 径 :2厘米
- 出土地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宾馆清代窖藏
基本信息
![](/images/thumb/8/84/%E7%8E%89%E6%89%B3%E6%8C%873.jpg/300px-%E7%8E%89%E6%89%B3%E6%8C%873.jpg)
玉扳指又叫玉谍(音同射),本意是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后来引申为能够决断事务,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据介绍,故宫现存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各个种类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就发现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质等一些较软材料制成的扳指,好一点的才会使用材质更为坚硬的。
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汉代的扳指出现玉片形状,类似于玉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那么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1]
历史
“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
![](/images/thumb/f/fa/%E7%8E%89%E6%89%B3%E6%8C%875.jpg/300px-%E7%8E%89%E6%89%B3%E6%8C%875.jpg)
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
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对玉扳指的赞颂,
一生爱玉,却只对扳指情有独钟。
千百年来,玉扳指从当初的弓射实用器,发展成如今赏玩的配饰,记载着中华的悠久历史,传承着千年的传统扳指,最早称为韘(she),《说文》记载:“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指佩韘便具有射御能力。
扳指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时期甚为流行。我国已知最早的一件韘,出自商代晚期王妃妇好墓件,玉韘的形制在各个朝代皆有不同,
商代的玉韘,是拉弓射箭的实用器,到了战汉时代,玉韘出现的片状形制,演变成为了一种佩件。
到了明清时期,玉韘则完全异化为观赏之物,在王公贵胄中十分流行。
玉扳指的由来
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 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 拉弓时佩带扳指,借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故而对此物甚为重视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其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颦,玉扳指便成为了一种佩戴饰品!
玉扳指的形制
玉扳指为清代中晚期制品,在形制上有“六平”之说,所谓“六平”又叫“六面工”,是玉扳指的标准制式,六面分别指内壁、外壁、上端、下端的斜坡平面,以及上下斜坡顶端的狭长平面。
玉扳指最主要的形制有两种:坡型扳指和桶型扳指,其中坡型扳指自明代之后,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就是桶型扳指。桶型扳指的样式简单,就是一个呈圆柱体或台体的戒指样式。
玉扳指又分武扳指和文扳指,所谓武能携剑黄沙立战马,文能雨疏云朗诵铅华,武扳指常为素面,文扳指则会琢成图案或纹理。 ==玉扳指的寓意==
清朝兴盛时期,玉扳指,象征着身份地位,据传乾隆喜欢扳指,闲时爱两手戴满,有时还会将其赏赐给有功之臣,故而扳指成为了高官、贵族的象征,扳指还是品味、尊贵、能力的代表,经常佩戴玉扳指有好运连连、财源滚滚的寓意。
把玉扳指赠送给友人,多有用其表示团结精神,夫妻间彼此各戴一枚,表心地无二者!
玉扳指的收藏养护
![](/images/thumb/6/67/%E7%8E%89%E6%89%B3%E6%8C%870.jpg/300px-%E7%8E%89%E6%89%B3%E6%8C%870.jpg)
扳指的收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看扳指的材质,材质越珍贵的,收藏价值越高,
二是看扳指的工艺,越精巧的雕刻,越具有收藏价值
玉扳指的养护与手镯差不多,时常把玩就是最佳的方法,无论何种扳指,磕碰是大忌,切记佩戴时一定要避免磕碰。
有条件的可以为扳指制作一个紫檀木内胆,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收水分,可与扳指达到相互养护的功效。
扳指正确的配带方法
凸面向虎口、凹面向指尖,拇指根部留空隙,不要一戴到底,下部不超过第二个指节的一半。“玉”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之美德,以玉制扳指,凝聚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时时赏玩于手,刻刻警戒于心。
冠于指上的戎马,承载着历史的繁华,折射出时代的文化,时光荏苒,岁月老去,只留下指上那一抹柔情风华~
玉扳指的种类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