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玉虚宫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虚宫遗址位于中国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街道(实际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辖)、武当山北侧山脚下,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虚宫全称为玄天玉虚宫,俗称老营宫(因武当山街道旧称老营),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嘉靖万历年间扩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毁于火,后部分重建。玉虚宫是武当山八宫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坐南朝北,原有三路五进院落,现存紫禁城、内罗成、大宫门、小宫门、碑楼、父母殿、云堂等建筑以及龙虎殿、十方堂、大殿的建筑基址。

历史起源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敕建。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诏“北建故宫,南修武当”,随命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工部侍郎郭琎(三公)统率30万军民进驻武当山,安营扎寨,拉开了长达12年营建朱家皇室家庙的序幕。历时12年,建成8宫、2观、36庵堂、72岩庙等三十三组建筑群[1],总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

同时,朱棣从立法、定编、封山、圈地、设官、铸印、派军队驻守和派丁夫供养等方面对武当山进行全面保护,并敕封为大岳,使之成为皇家“祖宗创业栖神”之所。玉虚宫作为营建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群的大本营——“三公”行辕,其建筑形制、规模皆可与故宫媲美,且取之真武大帝“玉虚师相”之美名,被赐额“玄天玉虚宫”。

遗址规模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玉虚宫在原有建筑规模上增修扩建,自此,玉虚宫占地面积达525万平方米,房屋大小为楹2200余间,同时期的王世贞曾以“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

明末清初,部分建筑毁于战乱。清代,武当山失去“皇室家庙”地位,规模逐渐缩小。

天启七年,即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其主要建筑均遭火劫。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

1935年夏,又遇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大片房屋被吞没,号称南方“故宫”的玉虚宫自此成一片残垣断壁……,现残存建筑主要有2道长1036米的宫墙、两座碑亭、里乐城的五座殿基和清代重建的父母殿、云堂以及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等遗址。

文物保护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和政府对武当山玉虚宫修复工程非常重视,2007年6月资金投入为700万元开工修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维修工程也正有序进行,玉虚宫再现昔日辉煌指日可待。

据了解,为保护玉虚宫遗址,此前进行的武汉安康铁路增二线工程还专门绕道,延误了9个月工期,并增加了7亿元投资[2]

布局结构

建筑坐东南朝西北,中轴对称布局,为五进三城:外乐城、紫禁城、里乐城,三城都有各自宫墙间隔连围,形成等级鲜明,规模宏大的宫城,俗有“七十二院落,七十二井,这院不吃那院水”之说。按周礼天子五门、左右东西宫格局布局,充分的显示出道教在明朝地位,被古人誉之“山中甲宫”。玉虚宫前宫正殿前竖碑两座,后宫地势与前宫殿脊齐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于后宫五十米左右,有塔四座,其中三座并列成“一”字,相隔约七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砖结构,高越七米。

主体建筑仿故宫“三朝五门”制,平面布局呈三路五进,沿中轴线利用青石崇台层层迭砌递进,营建山门、龙虎殿、朝拜殿,最终把玄帝大殿推向高潮,以父母殿作精悍的结尾。同时又横向扩展,营建东西御碑亭(四座)、东西焚帛炉、东西配殿、廊庑、观星台、启圣殿、元君殿,企图将群体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有致,形制绳墨合度,院落蔓延相通的建筑格局,不仅体现了明代建筑凝重、严谨的风格,更隐喻着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玄妙思想。

视频

玉虚宫遗址 相关视频

武当山玉虚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