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門油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玉門油田
圖片來自easyatm

玉門油田是主要位於中國甘肅省玉門市境內的一個油田,是中國最早發現和投入規模開發的油田。目前當地已經有整套石化電廠、化工廠、機械廠等石油上中下游產業配套聚落。[1]

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早在南北朝時,玉門、酒泉一帶居民,就用土法取油,作為照明、潤滑、塗革之用。

歷史沿革

玉門油田位於甘肅省玉門市境內,南依祁連山,北靠戈壁灘,東鄰萬里長城「邊陲鎖鑰」嘉峪關,西通「東方藝玉門油田電子地圖術明珠」敦煌莫高窟。是集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田作業 、供水供電、機械製造、建築安裝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石油企業。先後獲得甘肅省和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中華老字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以及國家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中國石油玉門油田分公司下設20個基層單位,現有在職員工12000餘人,固定資產原值78億元,淨值38.8億元,主要從事勘探開發、煉油加工、規劃設計、水電供應、井下作業、機械製造、建安築路、物資采供、通訊信息、交通運輸、消防保衛、物業管理、醫療衛生、離退休管理等業務。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開發於1939年,已走過了80年的發展歷程。先後投入開發的有老君廟、鴨兒峽、石油溝、白楊河、單北、青西六個油田。解放前10年,累計生產原油52萬噸,占當時全國原油產量的95%,玉門生產的油品,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特殊貢獻。1959年,生產原油140萬噸,占全國原油總產量的51%。從六十年代起,玉門油田擔負起「三大四出」(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所,出產品、出人才、出經驗、出技術)的歷史重任,先後會戰大慶,南下四川,跑步上長慶,二進柴達木,三戰吐魯番,曾先後向全國各油田輸送骨幹力量10萬多人、各類設備4000多台(套),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從玉門油田走出並成長為省部級領導幹部、兩院院士的就有22人,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鐵人」王進喜就是從石油河畔奔赴大慶、享譽全國的。著名詩人李季曾賦詩盛讚玉門:「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從七十年代開始,玉門油田先後經歷了60萬噸穩產10年、50萬噸穩產11年、40萬噸以上穩產10年,期間老君廟油田依靠傳統工藝的創新運用,做到了綜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產量相對穩定,創世界同類油田開發高水平,曾四次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效開發油田」榮譽稱號。1997年,油田重上酒西展開勘探,第一口探井——柳102井於1998年8月獲得126m3/d的高產油氣流,揭開了玉門油田儲量和產量增長的序幕,現已建成50萬噸/年的青西油田。伴隨着青西油田的開發建設,全油田原油年產量持續上升。

煉油化工伴隨着油田的發展,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建設和發展,主要生產裝置達到了國內中上水平,綜合配套加工能力300萬噸/年,可生產燃料油、潤滑油、溶劑油、潤滑脂、石蠟、聚丙烯、工藝用油、電器用油、真空油脂、液壓油等13大類、160多種石油產品,其中15號航空液壓油、3號耐醇脂、2號低溫脂等10多個特油產品均為全國獨家產品,在國內享有良好信譽。

玉門油田工程技術及保障業務在長期的油田服務中逐步成長,提供電力供應、機械加工、工程建設、操作維護和物資供應的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油田井下作業擁有集團公司認證的甲級井下作業隊伍12個、乙級25個,熱電裝機容量達到123MW,機械加工區的 API資質認證和挪威船級社質量體系認證,建築安裝具備防腐保溫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和石油化工設備管道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具有良好的生產建設和服務保障能力。

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下,玉門油田生活基地於2005年在酒泉建成並搬遷投運,極大地改善了油田職工的生活狀況,進一步促進了玉門油田的和諧發展。

展望未來,玉門油田正處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的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油田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構建和諧兩大主題,以油氣勘探、油田開發、煉油化工為重點,以水電供應、工程技術服務和綜合業務為保障,推動勘探突破、開發上產、煉化增效、工程技術保障業務加快成長,早日實現原油產量攻上100萬噸/年、建成300萬噸/年特色精品煉廠等發展目標,使油田又好又快的整體步入和諧發展軌道,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發展戰略

中國石油是中國銷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是中國油氣行業占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本公司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實施資源、市場和國際化三大戰略,着力加快轉變增長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着力建立安全環保節能長效機制,着力建設和諧企業,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際能源公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