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保合 | |
---|---|
鬼手王保合 | |
出生 |
1944年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杨家寺乡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鬼手王 |
职业 | 演艺、杂耍手艺大师 |
活跃时期 | 至今 |
知名于 | 省级劳模、从事杂技、演艺、手艺表演近50年 |
知名作品 | 《三仙归洞》、《锁骨术》、《深喉纫针术》 |
王保合,一般也称为王宝合,河北省沧州市吴桥杂技大世界著名艺人王保和[1] ,1944年出生于吴桥县杨家寺乡一个杂耍手艺世家。是有“鬼手”称号的吴桥民间表演艺术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天桥摆摊卖艺,祖父王玉林还有一个“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号,在北京天桥小有名气。
6岁时,家境贫寒的王保合就跟着父亲到天桥卖艺,他辅助父亲的节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长大后的王保合回到吴桥,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吴桥马戏杂技团,成了一名正式杂技演员。他传承“三仙归洞[2] 、缩骨软功”[3],
1999年,王宝合随艺术团到香港九龙艺术中心演出时,时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看完表演,称王宝合为“鬼手”,并提笔写下“三仙归洞、五指诡奇”,他就是蜚声中国内外、获奖无数的王保合[4] 。
目录
个人经历
祖辈
王保合的绝技,很大程度上受到上辈的熏陶和教诲。 “我爷爷就是有名的‘卸索大王’王玉林。”王保合说,爷爷是“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因为他会一手绝活——卸索[5] ,也就是现在讲的缩骨术。
传承
“卸索大王”王玉林靠着这一手绝活,几十年来,带着全家跑遍了整个中国,并将这绝活传授给了王宝合的父亲王福寿。
父亲除了精通缩骨术外,还会中翻、水流星、飞叉、魔术、三仙归洞,还有深喉纫针术……”王保合说,他6岁开始跟着大人练功学艺。深喉纫针术和缩骨术很苦,王保合练了多年才练成,保合说,在那个年代没有点真本事,根本混不饱肚皮。
为了糊口,王保合把杂技世家的绝活学到了手。经过数十年的揣摩和苦练,王保合终于把祖辈传承下来的绝活发扬光大。尤其是“三仙归洞”王保合练得出神入化。超乎常人得勤奋和悟性,成就了王保合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鬼手神功”。
王保合,2004年,王保合表演的“三仙归洞”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央电视台用三台摄像机同时对其拍摄慢放,都未能破解其中奥妙,他也因此被尊为吴桥“江湖八大怪”之首。2007年6月,王保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 。
鬼手来历
“鬼手王”称号来历“鬼手王”王保合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这个很有气势的名字还是原香港特首董建华给起的呢!
1999年,受河北省劳动厅推荐,王保合跟随某艺术团到香港九龙艺术中心演出,一演就是几个月。王保合没料到,在家乡深受欢迎的传统杂技竟然在香港也非常火爆。香港市民纷纷去观看演出,场场爆满。“三仙归洞”的神奇、“缩骨软功”的诡异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看过王保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华称其为“鬼手王”。
相关事件
人民大会堂表演
走进位于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的“鬼手居”,见到表演完毕正在喝茶的王保合。他穿了一身棕色绸缎。虽然个头小、身材瘦,眼神里却透出矍铄的光。说 起杂技,王保合充满笑意的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自信。2007年6月9日,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内,正在观看节目的很多贵宾站了起来,为台上的表演鼓掌喝彩,一段表演完毕要求再来一段,欲罢不能。最后,主持人只得小声对那位演员说:“只能再给你十分钟了,还有别的节目呢。”这个演员就是蜚声国内外、获奖无数、被人们称为“鬼手”的王保合,让人叹为观止的节目就是他的拿手绝活“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王保合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都称他为“鬼手”
如今在吴桥,“鬼手”王保合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看过王保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华,称其为“鬼手”。演出也同样“刺激”到了香港媒体敏锐的嗅觉,于是,翡翠台、凤凰台、《大公报》等香港著名媒体争相报道这次演出。在报道中,不知是哪家香港媒体率先引用了董建华给王保合“鬼手”的美誉,从此,这个称号不胫而走,传遍了香江,传入了祖国内地,也传到了王保合的家乡,也才有了后来“鬼手居”的雅号。
当个传承人不容易
王保合成长于一个杂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天桥摆摊卖艺,祖父王玉林还有一个“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号,在北京天桥小有名气。6岁时,家境贫寒的王宝合就跟着父亲到天桥卖艺,他辅助父亲的节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长大后的王保合回到吴桥,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吴桥马戏杂技团,成了一名正式杂技演员,仍然做基本功表演。
喜欢王保合的观众都知道,他有两手绝活:“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这是他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经过了数十载地揣摩和苦练,终于发扬光大。但是,为了传承绝技,这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数都数不清。
解放前,为了养家糊口,年仅6岁的王保合就跟着长辈学习“缩骨软功”。“那叫一个苦啊,每天就是‘狠练’。最苦的还不是练功的过程,是练功的环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冻多厚、天多热,都得在露天的地方练,后来落下了一个下雨阴天就浑身疼的毛病。”
“三仙归洞”是王保合在30多岁时才正式接触的,老师是他的父亲。“‘三仙归洞’的秘密全在我的手上,一个字,那就是‘快’。”超乎常人的勤奋和悟性,成就了王保合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鬼手神功”。
如今王保合已经70多岁了,让他颇感欣慰的是,“三仙归洞”这手绝活已经有了传人。他的弟子很多,不过最得他真传的还是儿子王立刚。2007年,王立刚表演“三仙归洞”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父亲出门的时候,他就代替父亲入主“鬼手居”,为观众们表演。“只是可惜了‘缩骨功’,没人能下得了我那样的辛苦,就要面临失传了。”王保合无奈地告诉记者,面临失传的还不止“缩骨功”,还有他的“三合一”式表演。所谓“三合一”,是王保合自创的表演方式,即:侯宝林的“口”,赵本山的“忽悠”,再加自己的手法。“在旧社会卖艺,讲究‘七分口,三分艺’,说话的技巧、和观众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我这口是几十年实打实练出来的,虽然我的弟子学到了‘三仙归洞’的本事,可还是差了火候。”
面临失传
三仙归洞
三个海绵球、两只小碗、一根筷子,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简单道具下所演绎出的变化多端。在香港为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表演被誉为“鬼手”,以及在中央电视台三台摄像机不同角度同时摄录再慢放的科技手段也未能破其玄机,足以验证王宝合无愧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称号。而王保合却说,传承人并不是全套的照搬照抄,正是自已多年来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赋予“三仙归洞”新的内涵,更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受到人们一如既往的衷爱。
锁骨术、深喉纫针术面临失传
而“缩骨术”和“深喉纫针术”两大绝活面临失传[7] 。“缩骨术要用内力拉伸骨骼、尤其是肩膀附近的骨关节,最后人的身高增加,各个关节错位,从而缩小身体。”王保合说,“这时人的内脏就要下移,以腾出更多的位置。要把宽腰带扎得紧紧的,不然,内脏真的下垂,人会受到伤害。” “‘深喉纫针术’更危险。”王保合说,把银针“咽”到嗓子眼儿,通过腮来回运动,把针纫上。“我练了七年才练成。”
是杂耍还是艺术?
“有人把‘三仙归洞’这样的手艺看成一般的杂耍,我却不这样认为。”王保合说,无论什么手艺,只要你练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都会成为一门艺术。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里,门框上贴有“玄妙神奇演绎小城春秋,眼疾手快变幻大千世界”对联的小院,亦被称为“鬼手居”。 多年来,王保合还到过国外很多地方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得的赞誉不断。他得过“金菊奖”银奖、“河北省文化振兴奖”。省级劳模等光荣称号,并被上海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收录其中。
“鬼手”王保合视频
“鬼手”王保合背后的艰辛与传奇
“鬼手”王保合再现“三仙归洞”,观众近距离观看,竟毫无破绽!
参考来源
- ↑ 他有一双出神入化的“鬼手”,新浪新闻, 2008-01-12
- ↑ 江湖奇人:“鬼手”王保合,中国民俗网, 2007-02-05
- ↑ 传说中神奇的缩骨功,王宝和可能是最后一个传人了,百家号, 2018-11-29
- ↑ 谁能看出他的手,央视网, 2016-04-21
- ↑ 话说吴桥卸索大王王玉林,腾讯视频网。
-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 又一项传统绝活面临失传,搜狐,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