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兆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兆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出生 1963年4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王兆翔,南,1963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博士生导师[2]。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先后在日本三重(Mie)大学、英国University of St.Andrews和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7月回物理所工作。

人物经历

1992年7月-1995年8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金刚石薄膜生长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新能源材料研究。2000年9月评为副研究员,2005年6月评为研究员,2006年3月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二次电池与燃料电池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预测、材料合成与表征、电子离子在电池材料中的输运,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材料内部及表面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的表征。

主要贡献

主要成果

1.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相互作用与离子输运机制;

2.金属氧化物和低温热解碳负极材料的储锂机制;

3.正极材料的合成、改性、性能评价;

4.电极/电解质界面研究。

在SCI收录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6篇;为一部英文专著和两部中文专著撰稿20余万字。申请专利三项,其中一项授权。

研究课题

1.国家973计划项目“绿色二次电池相关基础研究”中第二课题

电池材料与新型电池结构设计(No. 2002CB21180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0272080)

锂离子电池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纳米表面改性与机理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0472072)

项目名称:硬碳负极材料的初次循环效率提高及相关问题研究

4.与德国公司的合作(咨询)项目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长期)

5.军工项目(项目名称略)。

科研项目

正在负责的国家级研究项目

王兆翔
王兆翔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

1.国家973计划项目 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2月)

第4课题: 材料的表面结构与功能调控(No.2009CB220104)

2.国家863计划项目(2008年1月-2010年12月)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离子液体基电解质研究(No.2007AA03Z22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1月-2010年12月)

界面膜性质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No.50772130)

4.中国-澳大利亚科技合作特别基金项目(2008年1月-2009年12月)

新结构亚微米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研究

(Development of novel structured multifunctional carbon materials and Li-ion battery technology)

负责并已完成的国家级研究项目

1.国家973计划项目 绿色二次电池相关基础研究(2003年1月-2008年8月)

第2课题:电池材料与新型电池结构设计(No. 2002CB21180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0272080)(2002年1月-2004年12月)

锂离子电池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纳米表面改性与机理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0472072)(2004年1月-2006年年12月)

项目名称: 硬碳负极材料的初次循环效率提高及相关问题研究

4.军工预研项目(项目名称、起止时间略)

已在SCI收录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6篇;为2部英文专著和4部中文专著撰稿30余万字。申请专利5项,其中2项授权。

获奖记录

1 中国化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997).

2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8)

3 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经典引文奖(2000).

4 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论文奖(2001、2005、2007)

5 中国化学学会优秀论文奖(200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