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凤卿

增加 1,84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凤卿
| 圖像 = [[File:王凤卿1.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pic5gss2.nipicbdstatic.com/20100111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4125101_111120055643_2baike/w%3D268%3Bg%3D0/sign=657ea504ad345982c58ae29434cf5690/faedab64034f78f00595ab8379310a55b3191c27.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京剧老生
| 出生日期 = 1883年7月12日(光绪9年)
| 知名作品 =
}}
 '''王凤卿'''({{BD|1883 年7月12日-年||1956年) ||}} [[清]]末[[ 京剧 ]] 老生 演员,京剧教育家。祖籍[[江苏]][[清江]]([[淮阴]]),生于[[北京]]。名'''祥臻''',又名'''奉卿''',字'''仁斋''',号'''喜翁''' 。 == 基本情 =概 ===他是为京剧大师[[王瑶卿]]之弟,初习[[武生]],后从贾鹃川、李顺亭习[[老生]]。演出于四喜班,后又得[[汪桂芬]]指点,亲授《取成都》、《硃砂痣》等剧。得其神髓,以汪派老生著名。曾为“内廷供奉”在清宫演出,长期与[[梅兰芳]]合作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拿手戏有《[[文昭关]]》、《[[取成都]]》、《[[珠砂痣]]》、《鱼藏剑》、《取帅印》、《华容道》等。子[[王少卿]],为著名琴师。 曾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区]]大外廊营、韩家潭(今韩家胡同)、大马神庙(今培英胡同)、椿树胡同(今属柏树胡同)。<ref>[http://www.guoxuedashi.com/renwu/98481v/?HPPROTID=e867e733 首页 > 历史人物 > 王凤卿,王凤卿介绍及评价-王凤卿轶事,王凤卿生平事迹-历史人物,国学大师]</ref> ==生平事迹==王凤卿为 [[ 王瑶卿 ]] 之弟,幼与其兄一同学艺。初习武生于 [[ 崇富贵 ]] [[ 陈春元 ]] ,后改习老生,投 [[ 李顺亭 ]] [[ 贾丽川 ]] 门下。 
14岁演出于四喜班,名渐显。汪桂芬赏识其艺,纳为弟子,传授拿手杰作《取成都》、《朱砂痣》等剧。其它如《文昭关》、《战长沙》、《鱼肠剑》等,亦都有指正。
[[ 光绪 ]] 三十四年(1908年),被选入升平署。至民国初年,名盛一时。 他曾与 [[ 梅兰芳 ]] 合作演出《 [[ 汾河湾 ]] 》、《 [[ 宝莲灯 ]] 》,被誉为珠联璧合。<ref>[http://oldrecords.xikao.com/person.php?name=%E7%8E%8B%E5%87%A4%E5%8D%BF 中国 成立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京剧老唱片,王凤卿老唱片专辑 王凤卿(1883.7.12 - 1956)老唱片专辑]</ref> ===艺术特色===
他嗓音高亢明亮,扮相端庄凝重,咬字清楚,闭口音强,很有"汪派"特色。
===代表剧目===擅演剧目有《 [[ 文昭关 ]] 》、《 [[ 取成都 ]] 》、《 [[ 朱砂痣 ]] 》、《鱼肠剑》、《取帅印》、《华容道》、《战长沙》等。<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27/09/29833072_530839989.shtml 梅兰芳先生谈王凤卿先生与汪派艺术,个人图书馆,2016-01-27]</ref>===活动年表===
1908年1月9日,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初六日:承平班外串
《朱砂痣》(王凤卿,沈金奎,陈某)
全本《 [[ 双钉计 ]] 》(路三宝,赵宝林,金秀山)
[[ 安天会 ]] 》(学生)
《取成都》(王凤卿)
演出剧目
[[ 福禄寿 ]] 》(一刻)
[[ 穆柯寨 ]] 》(三刻十)(杨德福)
《蟠桃会》(三刻)(朱裕康)
《青石山》(三刻)(李顺亭)
[[ 万寿无疆 ]] 》(二刻)
1908年9月5日,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八月初十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南海传差
《泗洲城》(二刻十)(朱裕康)
[[ 昭君 ]] 》(二刻)(陈德霖)
《八大锤》(五刻)(侯俊山,钱金福)
《万寿无疆》(二刻)
1914年1月22日,农历癸丑年十二月廿七日:王瑶卿排演《 [[ 万里缘 ]]
王瑶卿排演《万里缘》于吉祥茶园(即吉祥戏院之前身),由王凤卿扮苏武。
第一舞台是没有台柱子的戏园,舞台为椭圆形。观众座席共三层楼:一楼为池座与廊座,二楼前沿设有包厢席,三楼为散座。座席为靠背椅,取代了旧式的长条凳。可容纳观众总计约2500人左右,为当时京城最大之戏园。舞台中部设有人工转台,台口采用大幕,这在当时北京的戏园来说,都是新颖的。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这里的一切建筑、灯光,完全是模仿上海三马路大舞台的形式。""在民国初年的北京,这应该算是首屈一指最新式的一个戏馆子了。"
1915年2月5日,农历甲寅年十二月廿二日,晚: [[ 余叔岩 ]] 重返舞台
余叔岩应 [[ 陈德霖 ]] 之约请,在 [[ 广德楼 ]] 重返舞台演出。
当晚演出剧目
[[ 卖马 ]] 》(王荣山)
《奇冤报》(小荣升)
《樊江关》(路三宝、王蕙芳)
大轴子为 [[ 梅兰芳 ]] [[ 时慧宝 ]] 、王凤卿、 [[ 高庆奎 ]] [[ 谢宝云 ]] 和陈德霖合演的《四郎探母》。
1919年11月,农历己未年:京剧三大贤轮番献艺于武汉
本月底,梅兰芳应邀来汉口大舞台。演出半个月后,同来的名老生王凤卿回北京,余叔岩来接替。演出了老戏、昆剧、古装、时装,多彩多姿。还唱了《八本雁门关》,梅兰芳的青莲公主,陈德霖的萧太后,余叔岩的杨四郎,朱素云的杨八郎,姜妙香的杨宗保,姚玉芙的碧莲公主,连演数场。一时之间,谈京剧,谈梅兰芳,成了武汉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梅兰芳对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创新,包括服饰、化妆在内,受到本地汉剧、花鼓戏艺人的重视,梅兰芳还赠送点翠头面和水片给花鼓戏名角江秋屏。演满一个月的合同又加演了几场,然后带着配角去南通。
余叔岩留下又和新到的 [[ 杨小楼 ]] 在汉大演出。露演的拿手好戏有《 [[ 琼林宴 ]] 》、《 [[ 空城计 ]] 》、《战太平》、《长板坡》、《连环套》等,还合作演出了《八大锤》、《连营寨》、《阳平关》、《八蜡庙》。
将近两个月里,有"三大贤"美称的梅、杨、余三位宗师并肩接踵献艺于武汉,诚为武汉有京剧以来空前的盛举。
1920年9月18日,农历庚申年八月初七日: [[ 勋1920 勋]]1920 年堂会第一天
张勋在天津英租界耀华里自办大型堂会第一天。名角荟萃,阵容整齐。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陈德霖、刘景然、罗福山、尚和玉、龚云甫、郝寿臣、侯喜瑞、王凤卿、慈瑞全等都参与演出。
演出剧目
倒第三《 [[ 连环套 ]] 》( [[ 杨小楼 ]] [[ 郝寿臣]])
压轴《 [[ 木兰从军 ]] 》(梅兰芳,王凤卿)
大轴《骂曹》(余叔岩)
张勋在天津英租界耀华里自办大型堂会第二天。名角荟萃,阵容整齐。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陈德霖、刘景然、罗福山、尚和玉、龚云甫、郝寿臣、侯喜瑞、王凤卿、慈瑞全等都参与演出。两天堂会戏结束后,张勋设宴款待艺人,席间给每个演员发红包。余、杨、梅"三大贤"拿的是第一等戏份,每场一千零七十元,所带配角,戏份另开。
倒第三《 [[ 林冲夜奔 ]] 》(杨小楼)
压轴《木兰从军》(梅兰芳,王凤卿)
演出剧目
[[ 麻姑献寿 ]] 》( [[ 琴雪芳]])
[[ 庆顶诛 ]] 》(梅兰芳,余叔岩,钱金福)
[[ 贵妃醉酒 ]] 》(金少梅)
《麒麟阁》(杨小楼)
演出剧目
[[ 文昭关 ]] 》(王凤卿)
[[ 打花鼓 ]] 》(金少梅)
[[ 法门寺 ]] 》(谭小培,郝寿臣,尚小云,萧长华)
《安天会》(杨小楼)
演出剧目
压轴:《 [[ 定军山 ]] 》( [[ 马连良]])
大轴:《御碑亭》(尚小云,王凤卿,朱素云)12月7日,尚小云推出首演新戏《红绡》又名《青门盗绡》,马连良也加入配演。
压轴:《空城计》(言菊朋饰孔明,陈彦衡操琴)
大轴:《 [[ 武家坡 ]] 》(梅兰芳饰 [[ 王宝钏 ]] ,王凤卿饰薛平贵)
1923年12月8日,农历癸亥年十一月初一日:梅兰芳三次赴沪演出第二天
压轴:《取成都》(王凤卿)
大轴:《 [[ 南天门 ]] 》(梅兰芳, [[ 言菊朋 ]] [[ 陈彦衡 ]] 操琴)
1923年12月9日,农历癸亥年十一月初二日:梅兰芳三次赴沪演出第三天
日场
[[ 八义图 ]] 》(言菊朋,陈彦衡操琴)
压轴:《御碑亭》(梅兰芳,王凤卿)
演出剧目
压轴:《 [[ 打花鼓 ]] 》( [[ 朱琴心 ]] ,马富禄)
大轴:《 [[ 定军山 ]] ·阳平关》(马连良,王凤卿,尚和玉,郝寿臣)
1924年11月30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初四日:1924年11月30日华乐园演出
压轴:《闹学》(朱琴心)
大轴:《 [[ 三国志 ]] 》(《 [[ 群英会 ]] 》起,到《华容道交令》止)(马连良,王凤卿,郝寿臣)
1924年12月20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廿四日:1924年12月20日华乐园演出
演出剧目
[[ 大回朝 ]] 》( [[ 裘桂仙]])
[[ 马鞍山 ]] 》(时慧宝)
《收关胜》(尚和玉)
演出剧目
[[ 大登殿 ]] 》( [[ 程砚秋 ]] [[ 荀慧生 ]] ,王凤卿,李多奎)
1937年,农历丁丑年正月:张伯驹四十岁生日堂会
其他演出剧目
开场:《 [[ 回营打围 ]] 》( [[ 郭春山]])
《临江会》(程继仙)
《丑荣归》(于连泉,王福山)
大轴:《 [[ 空城计 ]] 》( [[ 张伯驹 ]] [[ 诸葛亮 ]] ,王凤卿饰 [[ 赵云 ]] [[ 程继仙 ]] [[ 马岱 ]] ,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谡,陈香云饰司马懿,钱宝森饰张郃,萧长华、马富禄饰二老军)四大将的起霸在当时被称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张氏当场请人把演出实况摄成电影。 ==参考 文献资料==* 《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
128,6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