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子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子晋即王子乔,东周人,周灵王的儿子。晋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而有胆识的孩子。据说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灵王着了急,忙命人运土堵水,王子晋却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讲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他的意见虽然不够全面,灵王也没有采纳,可是这孩子有胆量、有智慧的名声却很快传扬到各国诸侯,大家都很佩服。周灵王二十二年, 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几十年后七月七日,王子晋在缑山(今河南偃师)乘白鹤升天而去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王子晋

外文名称 wangzijin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信仰 道教

人物生平

王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生性好道。

他虽贵为太子,却寂寞寡欲。周灵王二十二年,王子晋游于伊水和洛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上嵩山修道。几十年后七月七日,王子晋乘白鹤升天而去,远近可见,人们说:"王子登仙。"

曾劝周灵王说:"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佐饔得尝",是说助人为善,会得好报。

据说,他为劝止周灵王不要决洛河之水,这样虽然会防止洪水冲决宫殿,但却会使洛阳百姓生灵涂炭。其谏言使父皇大为震怒,将他贬为庶人,因此忧郁成疾,16岁就死了。百姓感其恩德,就以平时的称呼"王子",做为他的姓氏,从此,他的后人(古人早婚早育)就以"王"为姓,这就是王姓的起源,仅为一种说法,并不敢说是绝对。

其长子王荣,字敬宗,以字行,为司徒,居太原,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为太原王氏之祖。其次子早亡,虽有名讳,可能是后人所加,不可信。

李贺《天上谣》: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王子"即指王子晋。

人物事迹

身世

周灵王虽然是个徒有其表的天子,可是他却生了个很不平凡的太子,名叫晋。晋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而有胆识的孩子。据说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灵王着了急,忙命人运土堵水,王子晋却在父亲面前引经据典,讲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他的意见虽然不够全面,灵王也没有采纳,可是这孩子有胆量、有智慧的名声却很快传扬到各国诸侯,大家都很佩服。特别是霸主晋平公,对周王的这个聪明太子不但很钦佩,更怀有几分忌讳和担心。他想到自己曾派叔向用计谋杀死苌弘,又强占了原是周王朝的两块田地,将来太子晋继承了王位,一定要跟自己算老帐的。于是晋平公又把大夫叔向召来,跟他谈了自己的心病,并且又一次派叔向出使周国,目的是了解一些王子晋的情况。

叔向朝见了天子之后,特意去拜会太子晋,想从交谈中掂一掂太子晋的斤两。哪知一共谈了五个问题,倒有三个被太子晋问得无言以对,最后只好尴尬地从太子府退了出来。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

"太子晋这小东西果然不凡,别看他才十五岁,我跟他谈了五个问题,倒有三个被他占了上风。以我愚见,还是把我们强占的两处田地归还给周朝吧,不然将来他会找我们麻烦的。"

平公听了叔向的话,心里也在嘀咕:归还吧,舍不得;不归还吧,又怕将来惹麻烦。这时,晋国著名的老乐官师旷表示不要匆忙决定,他说:

"请派我去跟那孩子谈谈,如果连我也不是他的对手,再还田也不迟。"

师旷是一位盲人音乐家,平公对他一向很尊敬,知道他忠诚正直、博学多识,便以切磋音乐的名义,派他出使周国。

师旷到了周国,在太子府拜见了太子晋。太子坐在殿上,师旷站在殿下,主客一问一答,上下古今,礼乐射御,无所不谈。太子有问必答,口惹悬河,确实表现了见识高卓,学问渊博。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师旷在殿下站得久了忍不住踏起足来。太子晋一看,知道自己一时疏忽,忘了乐师年老易寒,深感愧疚,于是赶紧说:"太师,请殿上坐。"

侍臣们小心地扶着师旷上殿,请他坐下,太子命人取来一张瑟,请师旷鼓瑟;师旷一面鼓瑟,一面唱了一支名叫《无射》的歌。

接着太子也鼓起瑟来,唱了一首名叫《峤轿》的歌。二人一唱一和,尽欢而散。师旷回国时,太子晋赐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师旷回到晋国,向晋平公报告说:

"太子晋果然聪慧无比,可惜我和他谈话时,听到他的声音清亮中带点痰喘,他的脸色白里透红,像火烤一样。这种人无疑是个痨病鬼,不出三年,他就会呜呼哀哉。临归时,他曾向我问起寿命之事,我也如实对他说了。请主上不必提心!"

果然,不到三年,太子晋逝世的噩耗就传到了晋国。

成仙

有的书上说,周灵王的太子晋并没有死,而是成了仙人,升到如前所说,王子晋是个喜欢弹奏和歌唱的人。据说他最擅长的是吹笙,能从笙中吹出像凤凰呜叫一样的声音来。他常常一个人到伊水、洛水的岸边去漫游。有个叫浮丘公的道士,看见王子晋有仙风道骨,就把他引到嵩山上去修炼,他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十余年。有一次,王子晋在山上遇见了一个名叫柏良的老朋友,他就对柏良说:

"请你回去告诉我家里人,七月七日这天,叫他们在缑氏山下等我,我要和他们告别了。"

到了那天,周灵王一家等候在山脚下,只见王子晋乘着一只白鹤,徐徐降落在缑氏山的顶峰,拱起手来向山下的家里人告别。家里的人看着他的音容笑貌,却无法登上那险峻的山峰。王子晋在山巅停了几日,然后骑上白鹤,飘飘然消失在白云蓝天之中了。只从云彩里落下两只绣花拖鞋,算是他临别时留给父亲的纪念,这个地方因而被后人称为"抚父堆",堆上还修了一座庙,叫"子晋祠"。传说每当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人们常常听到箫管的声音从祠中传出来,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传说王子晋的墓在离西汉京都长安不远的茂陵,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的时候有人盗挖过,进去一看,墓中一无所有,只见一把宝剑悬在半空中。盗墓的人想盗取这把宝剑,忽然却听见宝剑发出龙吟虎啸的声音,便不敢接近它。顷刻间,只听一声呼啸,宝剑闪着寒光飞上了天。

传说汉明帝时代的王子晋转世做了河东叶县县令,按规定每月月初都要到尚书台(六部之一)述职,可是总不见有车马随从,只看见一对野鸭从东南飞来。有人将此事秘密奏知明帝,明帝也很诧异,便悄悄命人张网网罗野鸭,哪知网取下来的却是一双官靴。网了几回,都是这样,检查一下,原来都是四年来尚书省赐给官员的靴子。传说这个鸭子即王子晋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