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守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守正
出生 1924
江苏省宿迁县
逝世 1953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7师21团1营3连排长

王守正(1924-1953),汉族,江苏省宿迁县上岭区路墩乡玉皇村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7师21团1营3连排长。 [1]

人物简历

他1943年参军入伍,1946年4月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

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中,王守正先后俘虏敌人六名,摧毁敌人碉堡两座,曾率领一个阻击班打退了敌人九辆坦克、一个营兵力的两次进攻,歼敌50余名,掩护我军一个营顺利撤退。

战斗中,他的手指被打断,脸、手都被烧伤,但仍然坚持战斗。王守正曾两次受到团里奖励,荣立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四等功两次。

1951年,他被评为炮兵乙级战斗模范,后曾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于1953年8月在朝鲜淤木里壮烈殉国。

亲人情况

201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为帮助长眠在沈阳包括江苏籍6名烈士在内的26位长期没有亲人祭扫的烈士找到亲人,杨子晚报与沈阳日报等媒体联手进行了系列报道。

2010年3月26日上午,在宿迁市区城北新村一处租住屋内,当62岁的王先侠女士见到父亲王守正那模糊不清的照片时,顿时痛哭失声,而王守正现年74岁的弟弟王守才也在一边不停地擦拭着眼中滚落的泪水。五十多年了,突然得到亲人的消息,卷起了他们内心埋藏多年的情感波澜。

闻知喜讯悲喜交集

"我从来没见过父亲,没想到都60多岁了,还能看到父亲的照片,还能看到父亲的墓地……父亲呀,我知道的太晚了,女儿不孝呀,从来没到你坟上烧过纸、献过花……"王先侠一见到父亲的照片,顿时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情感的闸门在瞬间打开。

王先侠告诉记者,她自从1949年出生后,就从没见过父亲一面。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看到过父亲的照片,但现在也没有什么印象了,但她能肯定照片中模糊的身影就是自己的父亲。

25日上午,居住在市区的王先侠突然接到老家宿豫区来龙镇民政工作人员的电话:"你父亲的墓地找到了,在沈阳!"王先侠当时心里一愣,继而感到既悲伤又高兴。"我是女儿,没尽到孝心啊!"王先侠说,闻知父亲的消息后,她当即就跑到街上买了一份报纸,在确认无误后,她两天都没睡着觉,茶饭不思,沉浸在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中。

听说哥哥的坟墓找到了,王守一大早就赶到了侄女王先侠的住处。老人一辈子孤苦一人,现如今靠着领取低保金生活。

由于和哥哥相差十几岁,王守正参加革命时,王守才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王守才说,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但存活下来的只有老大王守正和排行最小的自己。就在王守才刚生下来不久,他的父母就相继去世了。

"我大哥结婚后,是大哥和嫂子一点一点把我喂大的!"王守才回忆说,他大哥王守正去当兵时,他还很小,现在已经记不得大哥的模样了。但听到大哥有了消息时,王守才还是非常地激动,他说虽然自己年岁已大,但还是想到大哥的墓前,见一见大哥。

对父亲的印象

如果不是扬子晚报的"寻找抗美援朝烈士亲人"活动,"父亲"这个词在62岁的王先侠心目中,一直都笼统地被概括为茶缸、勋章和烈士证三件东西。而从她能读懂烈士证上文字的那天起,王先侠就明白,这辈子是注定无法亲眼看到父亲的容貌了。

从12岁起,王先侠就不止一次地托人带着自己到公社、到民政部门去打听父亲牺牲后尸骨的下落。王先侠本来还有一个哥哥王先保,可在她9岁的时候,14岁的哥哥患了脑膜炎,不治身亡。

"当时既没有钱,也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大哥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就老了",王先侠告诉记者,她只记得那时母亲老是呆呆地坐在一边自言自语:"孩儿他爸,我对不住你,没给你留住这个儿子!这辈子能依靠的两个男人都没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先侠再也没有在母亲面前提起父亲,因为只要一提,母亲就泪流不止。

16岁那年,宿迁粮食系统招人,优先考虑烈士家属,王先侠因此进入了粮食系统工作,拿到了城市户口。每个月26块钱的工资,王先侠既要供养母亲,还得养活自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以至于到结婚的时候,所有的积蓄仅够买一个箱子。

看着同宿舍的女伴出嫁时有父母在一旁张罗,婚礼办得体体面面,想着自己的遭遇,一向坚强的王先侠在出嫁前,守着父亲的烈士证哭了整整一夜。

寻亲梦做了五十多年

"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我就想自己的爸爸呢?但看到母亲悲伤的神情,我只能将这种思念藏在自己的心里。"王先侠说,从小到大,她做了无数个父亲回家的梦,"但梦的最后,父亲总是渐渐离开,每次我都是哭着醒过来的!"

王先侠有一个哥哥,名叫王先和,在12岁时得脑膜炎去世了。

等王先侠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死在了朝鲜战场,于是开始一次次地跑到公社追问父亲的葬身之处,每次公社的工作人员都告诉她,你父亲牺牲在国外了,全国那么多人,怎么去找?一次次寻找,一次次询问,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国外该有多远啊,看来是没指望了",王先侠开始断了寻找父亲的念想。

但王守侠对父亲的思念依旧。在她家中还保存着一个父亲用过的茶缸,这个寄托了王先侠对父亲无限思念的茶缸身上写着三行字,第一行是"奖给英雄模范们",第二行字较大是"为人民立功",第三行是落款"华东军区炮兵首届英模代表大会赠"。

王先侠还保留着父亲留下的一枚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纪念章的背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分区颁发,1949年4月21日"。

1985年王先侠的母亲牛保英去世。"我没见过父亲,父亲牺牲在朝鲜战场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当时家里只有这个父亲留下来的茶缸了,所以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这是父亲的东西,看到它我就想起了父亲!"

父亲带着伤残上战场

王先侠还在小时候,就经常听母亲提起,父亲王守正一开始参加的是地方游击部队,还参加过攻打晓店的战斗。王守正参加正规部队以后曾参加过很多战斗。

参加渡江战役时,王守正受了伤,被炸断了3个手指。部队上照顾王守正,就安排王守正回家探亲,时间大概在1948年春节左右。

探亲结束后,王守正回到了部队,从那以后,王守正就再也没有回家过,直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王先侠回忆说,母亲和她讲过,本来因为父亲的手指受伤,部队并没有安排他到朝鲜战场去,但父亲后来找到首长,执意要求到朝鲜战场去,首长见其意志坚定,就批准了父亲的请求。

今年67岁的王佩华老家是宿豫区来龙镇玉皇村三组,他的堂哥王守天曾经和王守正一起在朝鲜战场参加过战斗,后来王守天退伍回到了老家,王佩华听王守天经常和村里人提起王守正,说他当时在战场上战壕里碰到一个浑身都被烧伤的人,都看不出人样了,那人看王守天走过来了就喊住了他,王守天听声音才发现是堂兄弟王守正,王守正对王守天说,"我这次肯定不行了,你回家以后就帮我照顾一下家里吧!"由于战事紧张,王守天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王守正。

由于王守正参加过多次战斗、屡立战功,王先侠记得父亲的各种军功章装了满满一盒子。"我小时候经常把父亲的军功章挂在衣服上,其他孩子看了都非常羡慕,我也感到了作为烈士子女的光荣了!可惜的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候,那些军功章都被红卫兵给拿走了,后来我回家只找到了最后的一个!"

烈士弟弟也想见大哥

听说哥哥的坟墓找到了,王守正烈士的弟弟王守才一大早赶到侄女家。

老人一辈子孤苦一人,如今靠领取低保金生活。由于和哥哥相差十几岁,王守正参加革命时,王守才还是个婴儿。

王守才说,父母生了很多孩子,但存活下来的只有老大王守正和排行最小的自己。就在王守才刚生下来不久,他的父母就相继去世了。

"我是大哥和嫂子一点一点把我喂大的!"王守才回忆。大哥王守正去当兵时,他还很小,现在已经记不得大哥的模样了。

但听到大哥有了消息时,王守才还是非常激动。他说,虽然年岁大了,但还是想到大哥的墓前,见一见大哥。

烈士战壕中托乡邻照顾家人

据王守正烈士的老乡、67岁的王佩华说,他的堂哥王守天曾经和王守正在朝鲜战场并肩作战。王守天退伍后,王佩华听他常和村里人提起王守正。

王守天曾在战场上战壕里碰到一个浑身都被烧伤的人,都看不出人样了。这个满身烧伤的人看到王守天走过来就喊住他,王守天听声音才发现是堂兄弟王守正。

王守正对王守天说:"我这次肯定不行了,你回家以后就帮我照顾一下家里吧!"后来,王守天就再也没有见到王守正。

62年后女儿终寻得父亲

4月4日上午,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王先侠带着儿子、孙子、儿媳妇,从江苏省宿迁市专程赶到了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自己的父亲王守正烈士。

王先侠来到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拜祭了安葬在这里的父亲,并把从老家带去的黄土洒在父亲王守正烈士的坟上,"我要让父亲感受到亲人的思念,老家的味道!"

王先侠告诉记者,得知父亲王守正的烈士墓就在沈阳后,她非常激动,几天几夜没睡着觉。"然后我就考虑要赶在清明之前到沈阳拜祭父亲!"

王先侠说,当他们来到沈阳后,受到了沈阳市民政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当地媒体的热烈欢迎,"陵园的领导亲自带着车到火车站来迎接我们,还给我们每个人都献了一束鲜花!"

"父亲,我来看您了!"9时许,刚走进烈士陵园大门,王先侠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王先侠思父心切,很快脱离扫墓大队伍,朝墓区跑去。从没来过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她,竟然不用陵园工作人员的引导,就直接在陵园西侧墓区的前面找到了父亲王守正烈士的墓碑。

原来,她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先到烈士陵园为王先侠探好了路。本报记者陪同江苏籍烈士的亲人坐火车回沈前,她的儿孙们就已经先行驾车出发了,于3日下午赶到沈阳,并到陵园为烈士墓碑进行简单擦拭。

王先侠紧抱住父亲的墓碑,痛哭失声,不停地抚摸。从哭诉中,我们知道她在这50多年里思父之心有多苦。"父亲,我终于找到您了。

12岁那年,我就想战士的命是国家的,可尸首是我们这些亲人的,我怎么都要把您找回来。我不断地找您,始终没找到。我哥哥王先保患脑膜炎,也离开我们了。

我妈就说,她这辈子能依靠的两个男人都没了。我妈临死前,让我别再找政府去找您了,说政府也愁啊……我当时都死心了,觉得您埋在朝鲜了,一辈子都见不到您了。"

"这是您的大孙子,二孙子,三孙子,还两个重孙子……我让他们给您磕头了。"她一一把自己的儿孙们介绍给父亲。哭累了,王先侠颤颤巍巍从身边拿出泥土,围着父亲的墓地撒了一圈。

这是她在家乡从母亲的坟前取来的泥土。接着,王先侠跪在父亲的碑前,磕了57个头,他说父亲牺牲57年了,她从来没到父亲的坟前磕过头,这次一定要补偿。

最后,王先侠将一捧特地从宿豫区来龙老家取来的黄土洒在了父亲的坟上,"父亲参军以后,一直在外,牺牲了也安葬在沈阳,他一定想念老家。

我撒点土在父亲的坟上,就是为了让父亲感受到老家的味道,让他不再感到寂寞,让他知道老家还有亲人,亲人一直在思念他!"

扫墓后,王先侠又找到记者,返回到父亲的墓前。她和她的儿孙们要和烈士合影。她又禁不住号啕大哭……后来,王先侠情绪稳定了一些后,又拉起了记者的手说:"伏记者,你还欠我一样东呢……"原来她想要记者一张名片。

她也想把记者的名片留作纪念。原因是沈阳日报发起的寻找烈士亲人活动,才为她苦涩的50多年寻父经历画上句号。

临别时,王先侠又带了一把父亲坟前的土,"这是父亲坟前的土,我要带回去,当我想念父亲时,我就可以拿出来看看!"

"这一次我找到了父亲的墓,只要身体允许,以后我肯定还会带着孩子来给父亲扫墓的!"王先侠肯定地对记者说。

参考来源

  1. 王守正 ,在线查询网
  2. 王守正 ,在线查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