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安国(清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安国(1694—1757)字书城,号春圃(《清史稿》作字春圃),江苏高邮人,王念孙之父。 [1]

  • 王安国从小精读四书五经,雍正二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 历任广东学政,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
  • 王氏祖上素贫,王安国由巡抚入为尚书,衣食器用不改于旧。
  • 乾隆二十二(175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乾隆帝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肃。 [2]
  • 遗稿被辑为《王文肃公遗文》一卷,《补遗》一卷。 [3]

基本信息

姓名    王安国  
字号    字书城,号春圃      
民族    汉族      
官职    广东学政,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谥号    文肃     
出生地   江苏高邮
出生时间  1694年   
去世时间   1757年 
所处时代   清朝   
主要作品   《王文肃公遗文》一卷    

人物生平

王氏祖上居辽东,明末迁高邮,式微七世,第八世开始从儒,之后四代皆是名儒,王安国是第二十二世。王安国禀承家训,从小精读四书五经。[4]

雍正二年(1724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再迁侍讲。提督广东肇高学政,复再迁左佥都御史。

乾隆二年(1737年),疏请禁官吏居丧诣省会谒大吏,下部议行。复三迁左都御史。

五年(1740年),两江总督马尔泰论广东巡抚王謩徇纵,命安国往按,即命以左都御史领广东巡抚。安国曰:“吾奉命勘事而即得其位,古所讥蹊田夺牛者非欤?”疏力辞,上不许。广东俗奢靡,安国事事整肃,仓有馀粟。故事,自总督以下皆有分,安国独以非制,止之。

九年(1744年),高邮大水,王曾禄欲归家,王安国阻止说:“家乡百计艰窘,旧屋数间不蔽风雨,何以为计?”。寻遭父丧,广州将军策楞疏言安国孤介廉洁,归葬无赀,与护理巡抚讬庸等具赙归之,报闻。

十年,召为兵部尚书,调礼部。安国疏乞终丧,居庐营葬。服阕,乃入朝。

十四年六月,安国入对,言诸行省方科试,诸学臣尚有未除积弊。上令具疏陈,安国疏言:“上科乡试后,颇闻诸学臣因录科例严,转开侥幸。或於省会书院博督抚之欢,或於所属义学徇州县之请,或市恩於朝臣故旧,或纵容子弟家人乘机作弊,致取录不甚公明。”上召安国询所论诸学臣姓名,安国举尹会一陈其凝孙人龙邓钊等。上以会一、钊已物故,其凝、人龙皆坐事黜,因责安国瞻徇,手诏诘难。

二十年(1755年),迁吏部尚书。

二十一年(1756年),疏乞假为父改葬。上以来年当南巡,谕俟期扈行。冬,病作,予假治疾。

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肃。 [5]

人物轶事

  • 安国初登第,谒大学士朱轼,轼戒之曰:“学人通籍后,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安国诵其语终身。至显仕,衣食器用不改於旧。深研经籍,子念孙,孙引之,承其绪,成一家之学。 [6]

史籍记载

  • 《碑传集卷二十九·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部尚书谥文肃王公安国墓志铭》
  • 《清史稿·列传第九十一》[7]

参考资料

  1. 《碑传集卷二十九·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部尚书谥文肃王公安国墓志铭》:(乾隆)二十二年春病革,讣闻,上为之震悼,赙内库白金。庀丧具,孤子念孙奉遗书进
  2. 《清史稿·列传第九十一》:十年,召为兵部尚书,调礼部。安国疏乞终丧,居庐营葬。服阕,乃入朝。十四年六月,安国入对,言诸行省方科试,诸学臣尚有未除积弊。上令具疏陈,安国疏言:“上科乡试后,颇闻诸学臣因录科例严,转开侥幸。或於省会书院博督抚之欢,或於所属义学徇州县之请,或市恩於朝臣故旧,或纵容子弟家人乘机作弊,致取录不甚公明。”上召安国询所论诸学臣姓名,安国举尹会一、陈其凝、孙人龙、邓钊等。上以会一、钊已物故,其凝、人龙皆坐事黜,因责安国瞻徇,手诏诘难。二十年,迁吏部尚书。二十一年,疏乞假为父改葬。上以来年当南巡,谕俟期扈行。冬,病作,予假治疾。二十二年春,卒,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肃。
  3. 《碑传集卷二十九·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部尚书谥文肃王公安国墓志铭》:薨于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初八,得年六十有四。原配库氏,继配徐氏,又继配徐氏,具先公卒。
  4. 《碑传集卷二十九·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部尚书谥文肃王公安国墓志铭》:公讳安国,字书城,号春圃,先世苏州人,明初迁高邮,历世载德,潜而未耀。
  5. 罗振玉.高邮王氏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6. 《清史稿·列传第九十一》:安国初登第,谒大学士朱轼,轼戒之曰:“学人通籍后,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安国诵其语终身。至显仕,衣食器用不改於旧。深研经籍,子念孙,孙引之,承其绪,成一家之学,语在儒林传。
  7. 清史稿卷三百四·列传第九十一.国学导航.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