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安建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王安建,男, 于1953年生, 博士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中心主任[2],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人名单。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出生日期----1953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人名单

代表作品----《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

职称----研究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

学位----博士学位

人物介绍

长期从事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矿床学)、区域成矿学、资源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先后参加国际对比计划(IGCP)第91项和第247项中国工作组的工作,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973(课题)、科技部科技攻关(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基础性工作、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院、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人大等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四部、编写教材一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参选院士

王安建研究员是2015年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遴选渠道为中国科协 。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研究方向

经济地质学、早寒武纪地质学、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矿山环境、资源经济

科研项目

1. 国土资源部专项: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起止时间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 项目编号:1212010785001,项目经费5000万.

2.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江"中南段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综合勘查评价技术研究.起止时间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项目编号:2006BAB01A07,项目经费900万.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老合作三江成矿带南段-老挝北部矿集区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起止时间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 项目编号:121201066307,项目经费200万.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矿产资源安全评估与系统建设研究.起止时间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 项目编号:1212010733713,项目经费180万.

主要成就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8.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质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2.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震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 李树勋, 曲亚军等.1996.脉状金矿地质与成因.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春.

王安建等.1996.五台山太古宙地质与金矿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春.

张秋生等著.1991.冀东金厂峪地区高级变质区地质与金矿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地质出版社, 北京.

张秋生等著.1988.辽东半岛早期地壳与矿床(第十一章).地质出版社, 北京.

傅志寰主编.1988.破解瓶颈制约推进科学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1998.汇聚型板块构造边缘流体活动与成矿研究回顾.《当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陈毓川主编, 83~89.地震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Wang Anjian, Peng Qiming and Martin R Palmer.1998.Salt Dome-Controlled sulphide precipitation of paleoproterozoic Fe-Cu sulphide Deposits, Eastern Liaoning, Northeastern China.Economic Geology, 93(1):1~14.

Wang Anjian and Peng Qiming.1994.The origin of the foliations and tectonic style in the 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China.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10(3/4):205~215.

Wang Anjian, Ma Zhihong and Peng Qiming.1993.The "Φ"shaped structure:--A new exploration model for veined gold (silver) deposits.Resources Geology, special issue, (16):183~194.

Wang Anjian.1992.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Sodium-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5(3):239~258.

Gunter Strubel, Anjian Wang und Shibing Dai.1997.Zerfall Und konservierung der Yungang Grotten.Spiegel der Forschung 13, Jahrgang, (1):2~6.

王安建.1982.鞍山东南部早元古代变质块状硫铁矿床的形成条件及成矿模式.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47~64.

王安建.1986.金矿源岩研究与判定.地质找矿论丛, 1(3):29~38.

王安建.1988.古老地壳内部脉状金矿床的形成模式--以冀东地区金矿为例.矿床地质, 7(4):16~26.

王安建.1990.热液型金矿伴生脉岩系研究及其意义.黄金, 11(10):1~9.

王安建.1991.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区域地质(地质通报), (4):323~334, 365.

王安建.1991.论冀东地区太古宙迁西群的解体.中国区域地质(地质通报), (1):60~67.

王安建.1992.冀东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地质学报, 66(1):15~34.

王安建, 王微.1992.冀东上营地区长河沿岸角闪斜长片麻岩与紫苏花岗闪长岩的关系及其成因.岩石学报, 8(1):50~60.

王安建, 马志红.1993.φ形构造--脉状金(银)矿床的一种新勘查模式.地质与勘探, 29(10):5~12.

王安建, 马志红, 周永娴, 李明泽.1993.晋东北地区义兴寨金矿综合找矿模型.地质找矿论丛, 8(2):1~15.

王安建, 许虹.1995.脉状金矿成因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与环境), (3):10~13.

王安建, 许虹.1995.脉状金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矿产与地质, 9(6):493~498.

王安建, 许虹.1996.脉状金矿成矿流体研究:现状与进展.矿物岩石, 16(3):98~103.

王安建, 金巍, 孙丰月, 银剑钊.1997.流体研究与找矿预测.矿床地质, 16(3):278~288.

王安建, 高兰, 闫升好, 胡传久.1998.大水式金矿床成因及分布规律探讨-一种成因与古风化壳有关的金矿床系列.矿床地质(sup.), 17:267~270.

王安建, 肖克炎, 王全明.1999.国土资源评价若干构想--以矿产资源评价为例.中国地质, (6):4~6, 29.

王安建, 侯增谦, 李晓波, 施俊法, 王学求.2000.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地质, (1):30~33.

王安建, 王高尚.200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对矿业城市调查研究方法的思考.资源·产业, (11):23~25.

王安建, 高兰, 刘俊来, 曹殿华, 修群业, 范世家.2007.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地质学报, 81(7):891~897.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 王高尚, 管烨, 修群业, 刘俊来.2009.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地质学报, 83(1):43~54.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等.2009.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地质学报, 83(10):1365-137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