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宜文 (漫画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宜文 (漫画家) 编辑 少女漫画家王宜文是台湾少女漫画家中算的上是画风华丽、挥洒自如的一个作家,从汉堡漫画月刊出身的她,前后转战三家出版社,创作题材多变,从科幻到男女间的爱情描写都是她擅长的创作领域。台湾东立旗下漫画家,王宜文以多变的线条,多变的画风,多变的内容而被称“百变女王”。


个人资料编辑 姓名:王宜文 性别:女 生日:3月12日 星座:双鱼座 职业:漫画家 画风:华丽 兴趣:悠闲懒散、吃、睡、去咖啡馆、逛街、钉家具、家饰、高热量的食品 厌恶:蟑螂、心机很重的人、洗碗


经历

  • 19岁进入《汉堡漫画》。当时亲自去投稿,结果主编给了我一叠稿纸要我回去画我以为是打发我回

去,结果没想到……踏入漫画界了。

  • 21岁进入《大然LALA》漫画杂志。当时还是盗版漫画的天下,所以我所连载的那本杂志自然也因为301条款的原因停刊了。
  • 23岁进入东立出版社至今。从来没有连载过长达数本的故事,除了自我挑战,差点连命都没了也因为这时接触的不再是同人志式的漫画,而是专业的商业漫画,所以开始调整脚步。

記者訪談

  • 第一次投稿的契机:

第一次投稿是在汉堡漫画,虽然小咪漫画周刊在王宜文国中时就有了,但是我并没有投稿,说到我画漫画的历史,我是在国小时就开始画了,不过是在大学的时候才开始在《汉堡漫画月刊》投稿。

  • 少女漫画与少年漫画的不同:

Q版自画像 Q版自画像

 我觉得少女漫画跟少年漫画有不同的地方是,少女漫画的创作会有寿命的界限问题,差不多是10年-20年,故事就会开始跟现实脱节了,因为作者的心态没办法回归到过去,就算试试着去回溯好了,也只能算是一种“模拟”的状态。然后就会被读者发现,所以,其实少女漫画作家都有想转行的打算。

  • 成为职业作家的影响是:

我感觉跟现在比起来,之前只是为了兴趣而作画的心真是愉快多了,当时投稿的自己,其实并没有意识到会成为一个作家,而当了作家该有什么样的生活? 我在汉堡月刊停刊之后,转往大然的《菈菈。杂志,汉堡那时我发表了《卡文与克莱》、《另一种颜色》、《野火恋》。而《菈菈》杂志其实当时仍未走向授权时代,我跟高永当时就在这一杂志里一同发表,当时的作品是《杜巴明二号》,科幻的走向。而本来是打工性质的创作,到后来份量越来越重,最后就专心成了作家。 在作家跟学生中间的生活,其实两头都要忙,生活是相当紧凑的;直到在学时期曾有一次车祸,当时正是在东立连载《烽火情缘》的时候,那次病的满严重,甚至有些失忆,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对自己说,人生不能太紧。 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休学,开始认真的从事漫画工作。也可以说,我算是在东立的时期才觉得自己比较正式的踏入作家之路。如果说到之前有没有社团经验,这要说到“地平线”。 相信这社团勾起很多人的漫画回忆,当时的‘地平线’是由黄嘎跟爱弥儿一同创办,我是后来才加入的,那时是经由慢保的漫画主编郑雅铃所介绍的;之前并没有什么漫画社团的经验,“地平线”后来创办了台湾第一本的同仁志刊物贩售,相信大家对这都印象深刻。

  • 《烽火情缘》

说到这部作品,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有日本作品《凡尔赛玫瑰》的影子在,虽然听了不一定感觉舒服;不可否认的,《烽火情缘》的确是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之一,不过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没有什么好处,就好比它会常常提醒我自己的“名”回归到本质,它到底会是从哪来的,我会常常检视我自己,而“名”所带来的“利”,在检视过后就能提醒自己不能被牵著鼻子走而疯狂的追求。

  • 漫画需要的是什么?

在学生时代大家同班的都走纯艺术的路,对我的漫画路其实都不支持、甚至轻蔑。我想画漫画最需要的就是耐力吧,不管是面对孤独或是压力……种种。 我回顾我画漫画的十年中,人生有过很大的起起伏伏,中间也得到了一些创作的心得。 我是在我的作品“赌国风云录”中,我才开始真正的体会漫画中“专业”的重要性,唯有用真正的专业编出来的编剧跟画面,才能算是真正能被读者接受的创作。这样说很笼统,这么说好了在‘赌’这部作品之前,其实我的漫画构图占了很大的一个钻研比重,而在‘赌’之后,我开始慢慢沉淀议事要确立出自己的风格、走向,虽然这作品反映不如预期,对我而言却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转折。 所以说《赌国风云录》对我而言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到现在休息的时间里,我也开始多方面接触关于编剧或是其他绘画以外的充实动作。

  • 新作品《爱情的尽头》及创作观:

《爱情的尽头》是我即将在东立展开的新连载。也是我试着去克服一些心境跟年代距离的新作,相对于新杂志的读者群而言,我目前的心态太老成,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部‘爱情的尽头’中画出能引以自豪的代表作品出来。目前的我有意识的接触编剧,不管是书籍或其他的管道。 不过目前那些方法仍只能帮我看出作品的缺点来,还没可以好用到可以让我套公式的地步,换个比喻来说只能让我在剧情表演里‘补破网’,很难拿捏这中间巧妙地的我,还无法做出更深刻自然的东西,所以风格跟怎么受读者喜欢这方向我正在努力让它更自然的挥洒。

  • 有人问我何不试著去用亲身经验创作看看?

其实我曾经有试著用亲身体验去画过作品,对角色的塑造,的确,满有立体的作用,但我忘了女孩子是比较重视“内心戏”的部分,也就是说也许整件事件并由有多大的进展,但是中间角色的心理曲折却会有很多的变化,所以说,必须向读者说出很多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我,我发现我是偏向“演”的部分多,演整个事件,演整个剧情,但却不大想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像赖安作品中的女主角其实就是自己的翻版,它很自然的诉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跟大方纯真的一面。 而我发现我不敢,也许是因为讨厌别人武断的分析自己吧,所以我无法在作品中演自己的内心戏。

 作品目录编辑

《爱情的尽头》 《赌国风云录》 《烽火情缘》 《杜巴明二号》 《卡文与克莱》 《另一种颜色》 《野火恋》 《纸水晶》 《地平线》 《冷梦千金》 《我们一家都是人》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王宜文教授编辑

 个人简介:

电影学博士,主要从事于中外电影史论、中外电影比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主持“中国影视民族化研究”、“美国影片在华输入史及影响研究”等课题。 王宜文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2002年以来受聘担任“大学生电影节”的专家评委。 王宜文现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主任 [1] ,电影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生指导教师,博士层次招收的专业方向为“电影历史与理论”,硕士层次招收的专业方向为“中外电影比较研究”。


 主要科研著作、教材:

引鉴·沟通·创造——20世纪前半期中外电影比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影视艺术史(与周星教授等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主要参与编撰的著述: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集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影视文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影视文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电视文本写作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中国影视美学民族化特质辨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加拿大文明(电影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文体写作学教程(戏剧影视)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 新中国电影50年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电影理论:迈向21世纪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论文情况:

主要论文: 中国早期电影中来自美国影响初探 文艺研究,2003年艺术专辑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念及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影像思维刍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专刊 中国艺术思维特点与电影本体的抵牾与融合 戏剧艺术,2003年第4期 浅析中国类型电影的历史与境遇 当代电影,2006年第6期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合作) 当代电影,1999年第5期 经典西部神话与新西部寓言 电影艺术,2002年第6期

2002年度国产电视剧叙事文体描述 电影艺术,2003年第1期

科幻片观念辨析 电影艺术,2004年第1期 风格的多元与叙事的成熟 电影艺术,2005年第4期

2004年度中国内地电视文学类作品的喜与忧 电影艺术,2005年第3期

军旅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中国电视,2003年第7期 军旅生活的“别样”表现 中国电视,2005年第8期 评意大利影片《儿子的房间》 电影新作,2002年第4期 好莱坞梦魇——关于《穆赫兰道》的精神分析 电影新作,2002年第5期 电影与商业主义:当代菲律宾电影史话(翻译) 电影新作,2003年第5期 1990年以来的英国电影 电影新作,2004年第1期

创作类:

电视电影《破碎》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