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崇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崇愚
王崇愚
出生 (1932-10-12) 1932年10月12日(92岁)
国籍 中国
籍贯 北京
民族 满族
母校 北洋大学
职业 金属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设计专家
研究领域
材料缺陷电子理论的基础性研究

王崇愚[1]

金属缺陷电子结构与材料设计专家。籍贯北京,1932年10月12日生于丹东。1950年考入北洋大学,195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专业。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材料缺陷电子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建立和构造相应的理论研究框架。

教育背景

  1. 1950年~1952年,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物理冶金专业。
  2. 1952年~1953年,进入清华大学钢铁学院学习。
  3. 1953年~1953年,进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专业学习。

工作经历

  • 1954年~1958年,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重工业部钢铁研究所金属物理研究室工作。
  • 1958年~1999年,进入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2000年定名为钢铁研究总院)第二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
  •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3年11月~1993年12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西北大学物理系学习。
  • 1999年,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同时承担钢铁研究总院国家课题任务并指导研究生。
  • 2011年,王崇愚参与中国“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咨询建议与实施工作。
  •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访问教授。
  • 2008年8月~2008年10月,日本东北大学WPI高等研究所访问教授 。
  • 2017年,开始承担科技部材料基因组国家重点专项“高通量并发式材料计算算法和软件”、云南省材料基因工程重大项目“稀贵金属合金高通量计算及材料设计与物性关联研究”的科研工作 。
  • 2018年4月,被聘任为云南大学荣誉教授以及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咨询委员会委员 。

研究方向[2]

主要从事材料电子结构与材料组分设计的基础性研究:基于量子理论及经典理论发展缺陷能量学表述及相关的理论处理模式;以及杂质效应的第一原理研究。1990年提出材料多尺度建模及物性跨尺度关联算法—多尺度物理参量解析传递算法,用于探索微观—宏观间的跨尺度关联。该算法在处理固态多尺度问题方面具开始性(论文出版于Phys. Rev.B(1990)),相关理论对材料研究具基础性和指导性。本世纪初开始发展多尺度协同算法,提出跨尺度过渡区能量匹配方程处理不太弱耦合体系的多尺度问题(特邀论文出版于Curr. Opin. in Solid State & Mater. Science(2006))。2010年以来在应用中建立发展多尺度力匹配算法于高温合金研究。

近年来着力于探索多组元复杂结构高温合金中化学元素协同效应以及裂纹扩展与力性关联和承温能力问题。代表性论文发表于Acta Mater.、Phys.Rev.B、Scripta Mater.等期刊。

2011年开始进入“材料基因组创新基础与新材料发展”主题,以建立实验—计算—理论—数据科学相融合的物质科学研究新理念为基础,变革研发模式,实行多学科交叉—多尺度跨越—多软件集成—数据科学挖掘为核心的科学内涵,以实现按需设计材料为目标。2017年开始承担科技部材料基因组国家重点专项“高通量材料计算算法和软件”的科研工作。

主要奖项

1988年以来,在金属缺陷电子结构方面出版论文60余。1998年以来合作出版学术专著三本。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获两项国家发明奖。

  • 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 198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 1993年,冶金工业部颁发从事军工突出贡献奖章及奖状
  • 1994年,冶金部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一等奖

参考资料

  1. 王崇愚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
  2. 王崇愚 清华大学师资·队伍·两院院士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