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希群 | |
---|---|
中国水杉研究专家 | |
出生 |
1965年 湖北省丹江口市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林业大学 |
王希群,男, 1965年生,湖北省丹江口市人,中共党员,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学者,中国水杉研究专家[1],现任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
人物作品
王希群撰有《我亲爱的父亲--王国益》(2010)、《怀念我的师傅黄典远》(200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博士、博士后的五年的手记,2007)、《在重庆的一年》(重庆社会、经济、生态问题的深入思考,2009)、《喀纳斯十一记》(2011)等。
个人履历
1984.09-1988.07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林业专业学生,大学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8.07-2002.09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期间:1989-1990下派参加湖北省委石首小河绿化示范点、湖北省政府随州天河口绿化示范点的规划与建设;1997.12-1999.02下派参加湖北省委驻房县化龙堰镇小康工作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8年),先后担任花卉园艺中心主任、良种推广科科长、种苗管理科科长和"三讲办"主任;
2002.09-2005.07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研究生,脱产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和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2005116)。博士论文题目:北京山区油松、侧柏林质量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Th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Chinese Pine and Oriental Arborvitae Forests in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指导教师:马履一先生;
2005.07-2007.11国家资助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7年被三峡大学特聘为生物学兼职教授,聘期3年),出站报告题目:红花玉兰种群生物学研究(The Population Biology of 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合作导师:蒋湘宁、马履一、王建中先生;答辩主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洪涛先生;
2007.11-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期间:2008.08-2009.08由国家林业局下派任首届博士服务团成员、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首席专家,2009年8月后任"森林重庆"建设专家)
2014.05-国家林业局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
研究领域
参加国家和部、省级多项工程建设和项目研究,善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林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有很深造诣。
成就及荣誉
1.对水杉发现过程(1941-1948)、神农架首次科考(1941-1943)、二次勘查(1947)、云南开蒙垦殖(1935-1947)、陕南公学史料(1948-1950)、陕甘宁林业发展史(1937-1950)和中国森林培育学史(1902-2011)系统考证。
先后历时多年对以上事件进行了系统考证,考证结果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代表性报告和论文:
(1)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水杉发现过程的系统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2-28.
(2)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水杉发现过程的系统研究》的一点补遗.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4
(3)王希群,马履一,陈发菊,郭保香.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次科学考察壮举--记20世纪40年代首次对湖北神农架的探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48-53(1984年10月刚上大学去拜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戴松恩先生时得到指点,他认为湖北神农架首次探察是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次科学考察壮举).
(4)王希群,马履一,陈发菊,郭保香校注.贾文治《神农架探察报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25-47.
(5)王希群,陈发菊,郭保香,王玉兵.1947年国民政府第二次神农架森林勘查考证,三峡论坛,2010,(6):
(6)农林部、湖北省政府神农架森林勘查团编(王希群,陈发菊,郭保香,王玉兵整理).神农架森林勘查报告(民国36年8月),三峡论坛,2011,(1):
(7)王国益遗稿,王希群,王均生整理.陕南公学简史--纪念陕南公学成立60周年.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1):24-29.
(8)王希群,王均生.陕南公学简史(续).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4):35-38.
(9)王希群,王安琪. 北京大学校园内植树碑考证,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34-35
(10)王希群. 摩崖石刻"中林峰"(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一--中央林业试验所遗存). 中国绿色时报,2010-3-3
(11)王希群,王占勤,王治明,李润强.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林业专门学校(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二--华北大学农学院森林专科学校). 中国绿色时报,2010-9-1
(12)王希群,王安琪.一件建水紫陶奖杯的背后(1943年昆明明德中学开远分校建水紫陶奖杯考),中国民族,2009(06):23
(13)王希群,王安琪.砝码小记(清代云南铜牛和铜猫砝码考), 中国民族,2009(12):25(铜牛砝码图片见金华日报2009-11-20)
(14)王希群,宋维峰,郭保香.云南开蒙垦殖的背景、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93(考证结果受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重视,2篇考证报告和1篇评述被《红和政协》2011年4期(总122期)、5期(总123期)全文转载)
(15)王希群,宋维峰,郭保香,李英俊,郭圣浩.云南开蒙垦殖重要史料,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4-104
(16)王希群,贾江源.绿染中华的红色开拓者--记陕甘宁边区林业科技工作者江心同志(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三). 中国绿色时报,2010-12-08
(17)江心,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刘长海. 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由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铁铮教授撰写的《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 1950)》系列解读文章《陕甘宁边区为新中国林业奠基》、《红色年代吹响绿色号角》和《非常时期林业科教宣传井然有序》分三期大篇幅在《中国绿色时报》2011-09-30、2011-11-11和2011-12-02上刊载)
(18)乐天宇等(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刘长海整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报告书(1940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34
(19)王希群. 中国森林培育学的110年--纪念中国林科创基110周年(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六),中国林业教育,2012,(1):1-7(为《中国林业教育》特稿)
(20)王希群. 铜鼓发现清代瓦制臂搁(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瓦制臂搁考),宜春日报,2011-12-12
(21)王希群.林业史的研究与问题,第四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昆明),2011-12-04
(22)王希群,王治明,王占勤,郭保香.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的保护价值分析.林业资源管理,2012(4),
(23)王希群,王安琪. 程鸿书:中国近现代高等林科教育创基者(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七),中国绿色时报,2012-03-30(4)
(24)王希群. 延安精神与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第五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呼伦贝尔),2013-07-15
(25)王希群. "都统衡永之印"与"八旗各营职任官员额设数目表",满族研究,2013,(3):16-24
(26)王希群,刘先志.王九龄与森林培育学,中国绿色时报,2013-5-29(4)
(27)王希群.积极推进我国新林学体系建设的若干构想,中国林业教育,2014,32 (1): 1-4
2.参加湖北省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1988-2002)
先后参加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1988-1993),湖北省良种基地规划、设计与建设(包括建始长岭岗日本落叶松良种基地,利川小河、林科所水杉种子基地,恩施铜盆水杉木种子园,阳新杉木种子园,洪湖螺山池杉种子园,潜江蚌湖水杉种子园,宜昌林科所、太子山林管局马尾松种子园,荆门彭场林场、荆州江陵红旗林场湿地松火炬松母树林、种子园,宜都、宜昌、远安三个宜昌薄皮马尾松采种基地,宣恩、来凤两个杉木优良种源采种基地以及京山虎兆山板栗、银杏基因库及采穗圃建设等),制定了湖北省省级重点保护珍贵树种;参与筹备湖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参加《种子管理条例》、《种子法》和湖北省实施办法的制定;完善省级示范中心、市级中心苗圃、县级骨干苗圃以及其他苗圃补充的苗木体系建设;制定落实"两证一签"的苗木经营管理制度等。
代表性报告和论文:
2.1林木种质资源及良种基地建设
(1) 湖北省林业厅.湖北省林木种质资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湖北省林木种子公司.湖北省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验收资料汇编(一),1990.
(3) 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湖北省林木良种资料汇编(二),1995.
(4) 尹合尧,王希群.杉木优质种植材料的选择和利用的研究.湖北林业科技,1994(3):10-13.
(5) 王希群,杨瑾蓉,宋丛文,祁万宜,郑承金,谭泽荣,曹诗菊,易万彬,李茂洪.宜昌薄皮马尾松采种基地建设及主要经营技术的研究.湖北林业科技,2004(1):12-18.
(6) 高大雄,刘宗友,王希群,王罗荣,代新平,邱龙广,谢经荣,王昌玉.太子山马尾松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湖北林业科技,2003(1):15-21.
(7) 刘乐平,吴天文,王希群,王罗荣,涂俊杰,李家兵.湿地松高产脂繁殖材料选择与利用的研究.湖北林业科技,2003(1):12-14.
(8) 潘德森,欧阳绍湘,王希群,陈春芳,邓先珍.关于将"罗田甜柿"更名为"中国甜柿"的建议.湖北林业科技,2002(2):27-28.
(9) 郭宝香,王希群.湖北省板栗生产与市场问题的研究.经济林研究, 1992,10(2):42-45.
2.2珍稀植物及花卉研究
(10) 罗昌文,王希群,葛继稳.湖北省省级珍贵树种.湖北林业科技,1994(1):45-49.
(11) 葛继稳,王希群,吴金清. 湖北珍稀濒危野生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公布.湖北林业科技,1997(1):1-5.
(12) 郭宝香,邱本旺,王希群,葛继稳.以湖北为模式标本产地的木本植物的研究,湖北林业科技,1997(2):1-9.
(13) 葛继稳,张德春,王希群,邱本旺,雷耘.湖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就地保护之评议.湖北林业科技,1998(2):6-11.
(14) 候开举,王希群,黄典远,陈建民,黄清葵,邓光表.鹤望兰引种栽培研究.湖北林业科技,1998(1):12-18.
(15) 王希群.花卉租摆及其实践.湖北林业科技,1996(3):45-49.
(16) 王希群.武汉市鲜切花市场的调查研究.湖北林业科技,2004(1):48-49.
(17) 洪石,王希群,郭保香.湖北省花卉产业发展之探讨.湖北林业科技,2001(1):31-35.
2.3林木育苗、造林与经营管理体制
(18) 王希群,郭宝香.容器育苗技术.湖北林业,1988(6):30-31.
(19) 王希群,郭宝香.容器苗造林技术.湖北林业,1989(3):30.
(20) 邱本旺,王希群.我省林木容器育苗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湖北林业科技,1992(4):41-43.
(21) 郭宝香,王希群.林下点橡子 改造低产林.中国林业,1996(10):36-37.
(22) 郭宝香,王希群.低产马尾松林成因及改造途径.林业科技开发,1992(2):27.
(23) 王希群,郭保香.湖北省国有苗圃建设和发展的思路.湖北林业科技,1999(4):28-31.
(24) 王希群,夏志成,洪石,邱本旺.湖北省林木品种审(认)定工作的回顾及其展望.种子,2004(2):76-80.
(25) 马履一,王希群,陈恩军,罗军民.关于建立我国林木品种评估机制的探讨.林业经济,2003(10):20-21.
(26) 张健民,陈恩军,罗军民,马履一,李悦,王希群.栓皮栎遗传改良迫在眉睫.中国林业,2003(1):20-21
(27) 王希群,陆道调,马履一,罗军民,陈恩军.关于推进林木种苗法制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绿色中国,2004(2):20-22.
(28) 左雄中,蓝太刚,王希群,罗刚.湖北省飞机播种造林概述.湖北林业科技,1996(2):36-42.
(29)洪石,宋开秀,王希群,杨瑾蓉,陈建民,汪明.湖北省2001年审(认)定的经济林良种. 湖北林业科技,2002(2):29-32
3.水杉研究
先后于1985年和1989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树木学家任宪威、美籍植物学家胡秀英的提示下,认识到系统研究水杉的重要性,2005年又得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冯宗炜先生的指导,跟踪水杉研究20余年,研究结果受到国内外重视。
代表性报告和论文:
(1) 王希群.水杉种子的生产途径.种子,1994,(1):41.
(2) 王希群,郭保香.关于对水杉保护和研究的若干建议.湖北林业科技,2002(1):27-29.
(3) 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中国水杉造林历史和造林技术研究进展.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2):82-88.
(4) 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葛继稳,范深厚.水杉保护历程和存在的问题.生物多样性,2004,12(3):377-385.
(5) 王希群,马履一,胡涌,郭保香.水杉种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4-37.
(6) 王希群,马履一,田华,郭保香.中国水杉引种研究.广西植物,2005,25(1):40-47.
(7) 马履一,王希群,郭保香.水杉引种及迁地保护进展.广西植物,2006,26(3):235-241.
(8) 王希群,马履一,郭保香,葛继稳,范深厚,谭鉴锡.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种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变化分析.生态学报,2005,25(5):972-977.
(9) Wang xiqun,MA Luyi,GUO Baoxiang,Fan Shenhou,Tan jianxi. Analysis for the change in the original Metasequola glyptostroboides population and it's environment in Lichuan,Hubei from 1948 to 2003,Front, For,China,2006(3):285-281
(10) 张玉钧,马履一,王希群,郭保香.水杉在日本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7-22.
(11) 王希群.对《水杉的未尽事宜》一文的几点看法.云南植物研究,2008 7(4).17-22.
(12) 周鸿升,王希群,郭保香,陈发菊.水杉:世界和平友好的科学使者--纪念水杉发现60周年.中国林业,2008(5A):8-9.
(13)王希群.重庆石柱水杉原生种质资源的发现与保护,重庆林业科技,2009(3):44-48
(14)王希群,王安琪.水杉:中朝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象征,中国林业,2009(10B):28-29
(15)王希群.大自然珍贵的幸存(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水杉、银杉、朱鹮等孑遗动植物的发现)①水杉的发现;②银杉是怎样发现的;③朱鹮的重新发现,中国绿色时报,2009-11-20,2009-12-04,2009-12-18
(16)Xi-qun Wang ,Bao-xiang Guo. Protection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in China,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9(4): 249-257
(17)王希群.世纪伟人邓小平与水杉的三次情结,中国林业,2010(2A):46
(18)王希群,郭保香.郑万钧教授与我国第一部珍稀植物科学普及片《水杉》(寻找中国近现代林业科学的遗存之四,附《水杉》台本),中国林业教育,2011,(1):1-8(为《中国林业教育》特稿)
4.杨树研究(1989-2007)
从1989年开始先后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黄东森、郑世锴、高瑞桐以及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郭尹白等先生一起从事杨树研究和推广,在巴东铁厂荒林场和建始长岭岗林场发现了汉白杨和大叶杨群落,推动了湖北西部杨树资源的调查,结合湖北杨树生产实际提出并实践了"三圃一体(集杨树收集圃、采穗圃和繁育圃为一体)"和"五个结合(良种收集与采穗圃建设相结合、采穗圃建设与留根育苗相结合、留根育苗与截根苗打孔深栽造林相结合、林木培育与工业利用相结合以及连根采掘与林地清理相结合)"的杨树培育技术体系,解决了良种收集保存难、苗木质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杨树造林的工效,有效地推动了湖北杨树产业的发展。
代表性报告与论文:
(1) 蒋茂江,徐邦新,陈永新,王希群.杨树采穗圃营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湖北林业科技,1993(4):32-36.
(2) 洪石,宋开秀,王希群,杨瑾蓉,许红霞,汪明. 湖北省2001年审(认)定的杨树良种.湖北林业科技,2001(3):44-46.
(3) 洪石,宋开秀,王希群,杨瑾蓉,许红霞,汪明. 湖北省2002年审(认)定的杨树良种.湖北林业科技,2002(2):29-31.
(4) 徐邦新,邓儒继,王希群,王宏干,郑世锴,刘奉觉,蒋茂江,陈永新.杨树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中间试验.湖北林业科技,1992(3):21-26.
(5) 王希群,丁振志,郑世锴,刘奉觉,王宏干,徐邦新.杨树留根育苗和截干打孔深栽造林系列技术的研究.林业科技,2004(1):11-16.
(6) 高瑞桐,王宏干,徐邦新,郑世锴,王希群,龚益鸿.云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及与寄主树关系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1995(6):619-623.
(7) 徐邦新,吴宗卫,王希群.杨树连根采掘方法--连根伐的试验.湖北林业科技,1993,(1):17-18.
(8) 郭保香,田华,王希群.湖北省杨树工业人工林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林业科技开发,2004,18(sup,z1):1-4.
(9) 王希群,张志敏,宋开秀,呙林全,汪社高,丁振志,陈绪忠.湖北杨树新品种与造林新技术的推广措施及效果.湖南林业科技,2007(4):81-84.
(10) 王希群,余健普,罗廷忠,吴进旭,徐邦新.杨树定向栽培与加工利用--记全国杨树学术会议.湖北林业科技,1993(3):46-48.
(11) 戴均华,汤景明,王希群,耿杰.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湖北林业科技,2001(3):1-5.
5.参加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研究与示范项目(2002-2008,主持人马履一、甘敬先生)
公益林是以生态安全为主,同时发挥木材供给、游憩休闲等多效益的森林。北京公益林存在结构不合理、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低、生态功能较差等问题。同时,公益林建设已由造林为主转向以经营为主,但国内外尚缺乏可供借鉴的提高公益林质量的技术与模式。项目首次对北京公益林经营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代表性报告与论文:
(1) 王希群.北京山区油松、侧柏林质量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博士论文,2005,存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2) 马履一,王希群.关于建立国家公益林制度的若干意见.林业资源管理,2004(5):21-24.
(3) 马履一,王希群,贾忠奎,徐程扬,甘敬,杜鹏志,王金增.提高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的对策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17-22
(4) 马履一,王希群,甘敬,蔡保军.北京市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刍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4):159-163.
(5) 甘敬,马履一,蔡保军,王希群.北京市生态公益林抚育工程的探索与实践.林业经济,2006(2):41-47.
(6) 王希群,马履一,贾忠奎,徐程扬.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生态学杂志,2005,24(5):537-541(据2011年版《中国高被引指数分析》,该文被引频次位居2005年-2009年生物科学领域第7位,总被引频次为24次,中国绿色时报2011-12-21第1版).
(7) 王希群,马履一,张永福.北京地区油松,侧柏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生态学杂志,2006,25(12):1486-1489.
(8) 马履一,王希群.生长空间竞争指数及其在油松、侧柏种内竞争中的应用研究.生态科学,2006,25(5):385-389.
(9) 王希群,马履一.油松侧柏种内竞争特点的对比研究.生态科学,2006,25(6):481-484.
(10) 宋维峰,王希群.林木根系研究综述.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5):8-13,
(11) 王希群,马履一,贾忠奎,张永福.北京地区油松,侧柏林分布格局变化的初步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23-26
(12) 刘景海,马履一,王希群.北京低山油松,侧柏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以北京海淀七王坟油松×侧柏×栎类块状镶嵌林为例.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6):108-112
(13) 王希群,薛建,王志斌.北京发现最早的人工混交林,中国绿色时报,2004-10-25
(14) 王希群,马履一,林平.北京低山油松林、侧柏林、栎类块状镶嵌混交经营模式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164-168.
(15) 马履一,李春义,王希群,徐昕.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2007,43(5):1-9
(16) 李春义,马履一,王希群,徐昕.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下生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3):60-66.
(17)马履一,甘敬,贾黎明,王希群,贾忠奎. 《油松、侧柏人工林抚育研究》(ISBN 978-7-5111-0455-7),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
6.参加红花玉兰研究(主持人马履一先生)
代表性报告与论文:
(1) 王希群.红花玉兰种群生物学研究(博士后出站报告,2007,存北京林业大学);
(2) 马履一,王罗荣,贺随超,刘鑫,王希群.中国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英文).植物研究,2006,26(1):4-7.
(3) 马履一,王罗荣,贺随超,刘鑫,王希群.中国木兰科木兰属一新变种(英文).植物研究,2006,26(5):516-519.
(4) 芮飞燕,马履一,彭祚登,贺随超,王希群.红花玉兰等5个玉兰种花粉形态观察及分类学意义.植物研究,2007,37(4):393-397.
(5) 芮飞燕,彭祚登,马履一,王希群.北京4个玉兰种花旗物侯观测及其分析.湖南林业科技,2007,34(2):6-8.
(6) 王罗荣,马履一,王希群,贺随超,刘鑫.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42-246.
(7)王希群,王安琪. 寻找"木兰"?--发现红花玉兰类群的科学意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6
7.生物工程与产业发展
7.1 甲壳素/壳聚糖研究与开发
(1)王希群,郭少华,林建军,边文范.壳聚糖生产肥料的原理、工艺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08(8):75-80
7.2 红枣
(1)贺润平,王希群.山西临县枣树栽培及红枣产业化考察报告,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2):62-67
7.3 核桃工程
"核桃工程"是2007年魏殿生先生在担任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时提出的旨在全面推进我国核桃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包括寻求政策支持、推进产业发展、强化基地建设、举办核桃大会、加强科研推广等5项具体措施,2009年在国家林业局国家级推广项目"华北地区核桃深加工与产品升级示范"的支持下,已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加工(机理、工艺、技术与产品)与贸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是制约我国核桃健康发展的瓶颈。
(1)周鸿升,王希群,徐芝生,郭保香.美国核桃特殊营养成分及其临床功效研究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010,25(1): 51-56
(2)周鸿升,郭保香,李玉杰,王希群.中美核桃发展历程及产业政策的对比研究,林业经济,2010(3):43-46
(3)周鸿升,王希群,李玉杰,郭保香,王丰俊.美国核桃培育与产业匹配分析及对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的启示,林业经济,2010(8)
(4)王丰俊,王建中,周鸿升,郭保香.核桃产品开发技术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301-304
(5)周鸿升,王希群,郭保香,王建中,王丰俊,冯广平.核桃油间歇式物理精炼工艺和设备选型研究-以河北晶品果业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与产品升级为例,,2010,24(5):94-96
(6)周鸿升,王希群,郭保香,王建中,王丰俊,冯广平.核桃蛋白酱加工工艺和设备选型研究-以河北晶品果业有限公司核桃深加工与产品升级为例,经济林研究,2010,28(3):122-124
(7)王丰俊,王希群,李保国,郭保香.核桃酱油的开发及市场潜力分析,中国调味品,2011,36(387):116-120
(8)《一种快速液压榨油机》,专利号ZL 2008 2 0114082.2,2011;
(9)《一种核桃种皮去皮机》,专利号ZL 2010 2 0046842.8,2010;
(10)《食用油物理精炼装置》,专利号ZL 2010 2 0608612.6,2010;
(11)《华北地区核桃深加工与产品升级示范》验收报告,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北晶品果业有限公司,2011年12月
(12)王希群. 核桃深加工与产品升级示范取得突破,中国绿色时报2011-12-22
7.4 油茶工程
(1)张英豪,王希群.油茶"林油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解决对策,林业经济,2011(6)
8.林业与生态工程调查、规划和设计
(1) 《宁夏科冕实业有限公司葡萄种植与加工产业化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
(2) 《河南省周口市现代林业规划》(2008)
(3) 《北京市市属国有林场森林健康保育工程总体规划》(2008)
(4)《湖南省绥宁县森林重点火险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5)《湖南省绥宁县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6)《湖南省绥宁县林业科技推广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7)《甘肃省庆阳国营湘乐林业总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循环经济型种养加特色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8)《浙江南方红豆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
(9)《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申报书》(2011)
(10)《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综合论证报告》(2011)
(11)《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
(12)《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集》(2011)
(13)《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影像集》(2011)
(14)《中俄天然气管线(西气东输四线-东线)穿越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路段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011)
(15)《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2)》
(16)《山西平陆黄河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2)》
(17)《山西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2)》
(18)《湖北武汉兴泰林业病毒杀虫剂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
(19)《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
(20)《湖北三峡坝库区松材线虫病等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2012)
(21)《湖北武当山五龙索道环评植被样方调查报告》(2012)
(22)《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山区森林碳汇能力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
(23)国家林业局国家级推广项目《红豆杉药用林产业化高效栽培示范(2010-2012)》实施总结报告
(24)国家林业局国家级推广项目《濒危植物巴东木莲繁育技术示范(2008-2012)》实施总结报告
(25)《贵州剑河仰阿莎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
(26)《哈尔滨市永和种苗科研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2013)
(27)《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森林防火应急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28)《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南安河皮地瞭望塔维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29)《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森林防火公路维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30)《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31)《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森林防火公路维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32)《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森林消防扑火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33)《北京市西山农场凤凰岭地区森林防火公路维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9.林业碳汇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
2007年在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副司长、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常务副主任李怒云教授的指引下步入该领域,先后承担中国绿色碳基金江西高峰人工林碳汇计量与监测(2007-2008年)、中国绿色碳基金甘肃庆阳合水、定西碳汇人工林碳汇计量与监测(2008年)、林业碳汇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读本(2009-2010年)、国家林业局"十二五"重大课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专题(2009-2010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不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演变驱动机制与优化计算研究(973项目)》(2010-2014年)。
(1)J. LaBau James 等著(王希群,居为民,郭保香,李春义,王安琪编译).美国森林调查史(ISBN 978-7-5111-0455-7),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2012-04-13中国绿色时报第4版进行了介绍)
(2)王希群,李玉印,郭保香,董琼. 云南四年大旱之后林业与生态建设问题的思考. 林业经济,2013(6):51-53+69
(3)王希群. 山西中条山栎林在华北地区森林恢复和重建中的指示作用. 林业经济,2013(8):
(4)Zhang CH, Ju WM, Chen JM, Zan M, Li DQ, Zhou YL, Wang XQ, 2013. China's forest biomass carbon sink based on seven inventories from 1973 to 2008. Climatic Change, 118, 933-948. (2013-09-09《中国绿色时报》第3版进行了报道)
(5)昝梅,李登秋,居为民,王希群,陈蜀江.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观测与遥感估算.生态学报,2013,33(15):4744-4757
获奖成果
1.杨树留根育苗与截根苗造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199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53155-2;
2.湖北省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成果推广应用,2000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0T-015-2-005-R07;
3.湖北省火炬松引种和种源选择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2002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2002T-018-3-011-018-R02;
4.宜昌薄皮马尾松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推广应用,2005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2005T-016-3-010-003-R01;
5.杨树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7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2007T-012-3-008-002-R01;
6.2004年宝钢教育奖(20042054);
7.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种群及其生境1948-2003年间变化分析,2006年首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
8.中国绿色碳基金江西高峰人工林碳汇计量与监测项目报告,2010年度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9.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与示范,第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KJ-1-4-R03 ;
10.《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报告及总体规划(2011-2020》,2012年度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优秀工程咨询设计成果一等奖。
其他
(1)王希群.基础需要什么样的林业大学生.中国林业报,1988.
(2)王希群.为了抗非典捐上500元(昂首放眼看世界 越是艰难越向前).北京日报,2003-05-12.
(3)王希群.我的师傅--怀念我的师傅黄典远.中国绿色时报,2006-08-04.
(4)李怒云,杜凤国,张玉钧,王良民,王希群.辛勤耕耘一辈子--缅怀树木学前辈和恩师任宪威先生.中国绿色时报,2007-02-09.
(5)王希群.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一个博士、博士后的五年的手记(2007年11月,打印件).
(6)周鸿升,王希群,郭保香.纪念世界著名的林学家毕特利希博士--角规测树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寻找世界林业科学教育之踪迹之一).中国林业,2008(8A):21.
(7)王希群. 湿地:世界的眼光, 绿色中国,2010(3A):23-24
(8)王希群,王安琪. 美国林业教育先驱及其思想(寻找世界林业科学教育之踪迹之二):美国林业教育的创始人--伯纳德·芬, 美国和欧洲林业最重要的先驱者--卡尔·申克,美国林业和自然保护的先驱--吉福德·平肖特,中国绿色时报,2011-08-12,2011-08-16,2011-08-26
(9)周鸿升,唐景全,郭保香,王希群,董金花,李凯,侯森林. 我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肇事涉及的有关法律及经济补偿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36-40
(10)周鸿升,唐景全,郭保香,王希群,董金花,李凯,侯森林.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肇事问题、特点及其解决途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