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彦超(914年—986年),字德升。大名府临清县(今河北临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王彦超少时从军,隶属后唐魏王李继岌麾下,后入凤翔重云山,投晖道人为徒。此后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累官武宁节度使,曾击败北汉入侵。第一次淮南之战时,败南唐于寿州城下,又破南唐援军三万余人。北宋建立后,加中书令,历任永兴节度使、凤翔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等职,封邠国公。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以太子太师致仕。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去世,年七十三,获赠尚书令。
基本信息
本 名 | 王彦超 | 出生时间 | 914年 |
字 号 | 字德升 | 去世时间 | 986年 |
所处时代 | 五代→北宋 | 官 职 | 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子太师 |
出生地 | 大名府临清县 | 民族族群 | 汉族 |
爵 位 | 邠国公,追赠:尚书令 | 主要成就 | 攻北汉,败契丹,破南唐 |
热议话题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
王彦超的父亲王重霸,字定大,唐末曾参与黄巢起义,后又降唐。后梁时,官居太子少傅,加尚书,后以光禄卿致仕。
乾化四年(914年),王彦超出生于大名府临清县(今河北临西)。他自少便养成了温和恭谨的性格,器度不凡,能够礼贤下士。[1]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年仅十二岁的王彦超随后唐魏王李继岌西征前蜀。十一月,前蜀灭亡。次年,李继岌班师回朝。至渭南时,适逢大将李嗣源谋反,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流矢身亡。李嗣源即位,即后唐明宗。此时李继岌成了无国可投的流亡者,他的亲信皆置主帅于不顾而四散逃命,只有王彦超始终紧跟不离,直至李继岌遇害。[2]
李继岌死后,王彦超至凤翔军重云山拜晖道人为师,出家修行。晖道人觉得王彦超并非凡夫俗子,就对王彦超说:“你是富贵之人,怎么能屈居于此呢?”于是赠送银两衣帛劝王彦超还俗离山。王彦超深感晖道人的真心善意,不久即还俗。[2]
- 战功升迁
长兴四年(933年),河阳节度使石敬瑭(后晋高祖)出任河东节度使。他见王彦超为人正直忠贞,于是将其召至帐下,委以心腹之任。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叛唐,并派掌书记桑维翰出使契丹[註 1],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及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为条件,争取契丹支持。王彦超随桑维翰出行。 [3]
后晋天福(936年—944年)初年,王彦超官迁奉德军校,转殿前散指挥都虞侯,领蒙州刺史。后汉建立后,再转岳州防御使兼护圣左厢都校,出任复州(今湖北仙桃)防御使。[4]
乾祐元年(948年),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讨平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叛乱,并移师北伐,抵御契丹。王彦超随师出征,任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5]
- 佐力周朝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以“清君侧”为名,率军入汴京,后汉隐帝遇弑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近郊。郭威让李太后(李三娘)临朝听政,并假意拥立武宁军节度使刘赟为帝。随后,郭威突然闻报契丹南下,于是率军北上抵御,在澶州被士兵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废黜刘赟为湘阴公。[5]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初六日,他命王彦超权任武宁军节度使。王彦超尚未抵任,刘赟的旧部巩廷美就据徐州发动叛乱。郭威于是正式授王彦超为武宁军节度使,命他率兵平叛。三月,王彦超亲督战舰,击破叛军水寨,乘胜攻克徐州,杀巩廷美。八月,改任建雄军节度使。十月,契丹派萧禹统兵五万,与北汉世祖刘崇所率二万兵合攻晋州。 十一月,王彦超加授晋绛行营马军都虞候,与枢密使王峻击败刘崇,迫使其逃遁。 [6]
广顺二年(952年)十月,改任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节度使。次年闰正月,加检校太尉。四月,移镇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改河中节度使。[7]
- 北驱南驰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王彦超加同平章事。不久后,郭威驾崩,由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刘崇认为郭威刚刚去世,此时正是是攻灭后周的最好时机,就请援兵于契丹。双方联军南下,进逼潞州(今山西长治)。柴荣率军亲征,王彦超从晋州起兵响应击敌东面,柴荣令王彦超会同保义军节度使韩通引兵入阴地关,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合军西进,首攻汾州城。[8]王彦超与符彦卿二军合攻锐不可当,北汉守军皆已惧怕,无心恋战,眼看城池攻破在即。然而王彦超却下令停攻,部将不解都来谏阻,认为胜利在望,岂可停止不攻。王彦超道:“敌城孤立无援,破城只是朝夕之间的事。我军士卒精锐,如若遣军强攻,死伤必多,应该稍待其归降。”众人听后,心悦诚服。王彦超于是收兵入营,只派下属入城投信,谕令守城的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速降。董希颜果然从命,开城相迎。四月,王彦超收复石州(今山西离石),擒获北汉石州刺史安彦进。七月,王彦超改任忠武军节度使,移镇许州(今河南许昌),加兼侍中。[9]
显德二年(955年),王彦超累官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他于正月率所部疏浚胡芦河,并筑垒于李晏口,派兵戍守。尚未完工,契丹骑兵一万多人忽来入侵,王彦超将其击败,杀获甚多。三月,李晏口完工,建号静安军,此地“颇扼要害,自是敌(契丹)骑虽至,不敢涉河,边民稍得耕牧焉”,巩固了北境防御。十一月,王彦超升为前军行营副部署。其后,柴荣命宰相李谷与王彦超等率军进攻南唐,发起了第一次淮南之战。十二月,王彦超破南唐淮南军两千余人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 南唐援军水陆齐进,李谷仓促退保正阳县,南唐军顺势跟进。适逢归德军节度使李重进率部抵达,与王彦超等部合军回攻,大破南唐援军三万余人,追击败军二十余里。[10]]
- 历典藩服
显德三年(956年)六月,王彦超改任京兆尹、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节度使。[11]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原凤翔军节度使李晖去世,王彦超接任凤翔(今陕西风翔)节度使。同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加王彦超为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部署。[12]
显德七年(960年)春,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天下,建立北宋。王彦超离任凤翔,入朝加中书令。 不久后,调为永兴军节度使。又让其父光禄卿(已致仕)王重霸加授太子少傅致仕。 [13]
乾德二年(964年),王彦超再次担任凤翔军节度使。次年,王重霸去世,王彦超为父服丧,又被朝廷起复任职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与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等同时入朝,收回了众人的兵权,其中王彦超被改授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判街仗事。[14]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王彦超获封邠国公。[15]
- 七十致仕
自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始,六十九岁的王彦超便怀着“知止”之心,开始准备致仕之事。 [16]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彦超正式上表,请求致仕。七月,宋太宗赵光义准其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仍兼领右金吾卫上将军的俸禄。[17]
- 溘然长逝
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逝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尚书令。[18]
人物成就
王彦超十二岁时随后唐魏王李继岌西征前蜀。[1]后汉乾祐二年(949年),随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抵御契丹。次年,又随郭威起兵南下,夺取政权。[5]后周广顺元年(951年),任武宁军节度使,率兵平湘阴公刘赟旧部巩廷美之叛,克复徐州。[19]十一月,与枢密使王峻击败北汉世祖刘崇所部。[20]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大举入侵后周,王彦超与保义军节度使韩通、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等合军西进,连破北汉汾州、石州(今山西离石)等城。[21]显德二年(955年),奉命疏浚胡芦河,并于李晏口筑垒,巩固北境防御。[22]同年,与宰相李谷等率军进攻南唐,破南唐军两千余人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又败南唐援军三万余人。[23]任凤翔军节度使十年(959年—969年),曾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24]
人物评价
- 总评
王彦超自少从戎,在军中数十年,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他平时为人温谨,对所镇之地均竭力安抚百姓;对士兵也十分和蔼可亲,能礼贤下士,从不盛气凌人。[1] 致仕之后,罢去了家中众多的仆人与姬妾,平日的开支饮食,也一律遵从俭约之美。[25]
- 历代评价
- 晖道人:子,富贵人也,安能久居此? [26](《宋史》引)
- 赵匡胤: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27](《东都事略》引)
- 曾巩:累朝皆有战功,时以为彦超居富贵能知止足。(《隆平集》)
- 王称:①彦超温和恭谨,领九镇,所至民安之,而能引年告老,为当世所重。 [27] (《东都事略》)②唐季以来至于五代,藩镇之祸烈矣。宋兴,令坤、从义、彦卿握重兵在河北,守信、审琦、彦超等以宿将处方镇,而数子者识历数之攸在,知天命之有归。故号令一出,莫不稽首听命,或纳节以备宿卫,或请老而知止足。使藩镇之祸泯然,而不作克保功名,长守富贵。虽太祖之善御豪杰,而亦数子者能择其祸福轻重而审处之,斯可以言智矣。 [27] (《东都事略》)
- 脱脱:王彦超起自戎昭,历典藩服,引年高蹈,武夫之贞;至于自悔多杀,垂戒后裔,近乎仁人之用心。[26] (《宋史》)
人物轶事
- 与赵匡胤
五代的后汉时期,赵匡胤(宋太祖)曾来到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北),想投靠时任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王彦超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同僚好友,并同任过岳州(今湖北孝感县)防御使。赵匡胤想通过这层关系,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然而王彦超却没有收留他,只是给了十贯钱,打发赵匡胤离开。赵匡胤离开复州后到了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随州刺史董京本。 [28]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始终念念不忘这段不尽人意的往事。一次,赵匡胤与王彦超设宴围猎,在酒酣时道:“朕昔日来复州投靠你,你为什么不接纳我?”王彦超听后,立即降阶顿首道:“浅水怎能藏住神龙?当日陛下没有留滞在小郡,这实在是天意啊!”赵匡胤听完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过去之事。 [28]
- 善处祸福
宋太祖赵匡胤为维持赵氏政权,避免重蹈五代灭亡之覆辙,接受了枢密使赵普的建议,采取劝谕和胁逼并用手段,迫使武将们主动交出兵权。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与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同时入朝,在皇宫后苑设宴。席间,赵匡胤举杯对赴宴的王彦超等人说:“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王彦超马上领会了赵匡胤的意图,当即离席跪奏道:“臣素来功微,承蒙恩宠。如今年事已高,希望陛下能恩准臣告老还乡。”赵匡胤也马上离席,亲自扶起且嘉慰道:“您可以称得上是谦谦君子了。”然而武行德等人却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历陈平昔的战功及履历艰辛。赵匡胤听后说:“这是前朝的事,不值得再提了。”次日,赵匡胤下诏,收回了武行德等人的兵权。当时舆论都称许王彦超在此事中的表现。[29]
- 自悔多杀
王彦超准备致仕前,常常告诫自己的几个儿子说:“我多次担任统帅,杀了许多人,身死之后能得豁免已属万幸,一定没有阴德泽及后代,你们要勉力行善,以求自保。”等到他逝世后,几个儿子中果然没有显达之人。王彦超在开封府宣化门内有一座很大的府邸,园池壮丽,他死后不过十多年,已被子孙售卖出去了。 [30]
- 引年高蹈
王彦超与文明殿学士李昉、翰林学士宋白交好。他任右金吾卫上将军时,李昉、宋白曾来拜访,当时王彦超六十九岁,问二人:“人们说七十致仕,这个典故出自哪本书?”李昉将本末详细告诉了他。王彦超素来怀知足退让之心,当下便托宋白为自己起草致仕的奏表。两次奏陈后,宋太宗才在第二年允准其致仕。 [17]
后世纪念
1990年10月,为纪念王彦超,经浙江省义乌市有关部门批准,在义乌市塔山乡石壁将军殿为王彦超塑像纪念,并勒刻碑文,供后人世代瞻仰。
史料记载
注释
- ↑ 注:契丹灭后晋后改国号为辽,为示统一,词条中一概称作契丹。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土。少事后唐魏王继岌,从继岌讨蜀,还至渭南。
- ↑ 2.0 2.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会明宗即位,继岌遇害,左右遁去,彦超乃依凤翔重云山僧舍晖道人为徒。晖善观人,谓彦超曰:“子,富贵人也,安能久居此?”给资帛遣之。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及移镇太原,将引兵南下,遣从事桑维翰求援契丹,以彦超从行。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天福初,累迁奉德军校,再转殿前散指挥都虞候、领蒙州刺史。汉初,领岳州防御使兼护圣左厢都校,出为复州防御使。
- ↑ 5.0 5.1 5.2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时自彭门迎湘阴公入缵位,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三·太祖纪四》:广顺三年……夏四月……戊辰,河中节度使王景移镇凤翔,宋州节度使常思移镇青州,凤翔节度使赵晖移镇宋州,河阳节度使王彦超移镇河中。
-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世宗纪一》:显德元年……三月丁丑,潞州奏,河东刘崇入寇,兵马监押穆令均部下兵士为贼军所袭,官军不利。诏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自磁州固镇路赴潞州,以澶州节度使郭崇副之。诏河中节度使王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以陕府节度使韩通为副。
-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书)世宗纪一》:显德元年……三月……庚子……诏河中节度使王彦超、陕府节度使韩通,率兵自阴地关讨贼。……夏四月……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奏,伪汾州防御使董希颜以城归顺。……王彦超奏,收下石州,获伪刺史安彦进。秋七月……河中王彦超移镇许州,加兼侍中……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副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六·(周书)世宗纪三》:显德三年……六月……丙寅,许州王彦超移镇永兴军,邓州田景咸移镇鄜州。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都部署。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未几,复以为永兴军节度。又以其父光禄卿致仕重霸为太子少傅致仕。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开宝二年,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判街仗事。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太平兴国六年,封邠国公。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
- ↑ 17.0 17.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四》(太平兴国八年):右金吾卫上将军王彦超与文明殿学士李昉、翰林学士宋白善。先是,昉、白诣之,时彦超年六十九,谓昉、白曰:“人言七十致仕,出何书?”昉具告之。故彦超遂托白草致仕表,于是再上得请。七月丁卯,以太子太师致仕。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赠尚书令。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军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砦,乘胜拔之。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五·(周书)世宗纪二》:显德二年……十一月乙未朔,以宰臣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知庐、寿等州行府事;以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一十二将,各带征行之号以从焉。……十二月……甲戌,李谷奏,破淮贼二千人于寿州城下。
- ↑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商务印书馆,2010-12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 ↑ 26.0 26.1 26.2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国学导航.2015-12-02
- ↑ 27.0 27.1 27.2 27.3 南宋·王称·《东都事略·卷十九·列传二》
- ↑ 28.0 28.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开宝二年):己亥,上宴藩臣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前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喻上指,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邱园,臣之愿也。”前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榆次武行德、(行德,初见天福十二年。)前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前定国节度使白重赟、前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履历艰苦,上曰:“此异代事,何足论也。”庚子,以行德为太子太傅,从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彦超为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赟为左千牛卫上将军,廷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初,彦超将致政,每戒诸子曰:“吾累为统帅,杀人多矣,身死得免为幸,必无阴德以及后,汝曹勉为善事以自庇。”及卒,诸子果无达者。宣化门内有大第,园林甚盛,不十余年,其家已鬻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