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德威

增加 5,1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王德威1.jpg|缩略图|右|旅美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原圖連結]]'''王德威''',(1954年11月6日–),籍貫[[遼寧]]長嶺,出生於[[臺灣]][[臺北]]。[[ 國立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碩、博士。曾任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助理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文化及制度史中心主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58600?sloc=main| title =王德威精選集 (電子書)}}博客來 </ref> 王德威2020年04月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肯定他在華文文學研究的各種成就;他所提出「被壓抑的現代性」及「抒情傳統」概念,也引起漢學界高度重視與討論<ref>{{Cite web |url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4270370.aspx| title =王德威獲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央社CNA </ref>。曾獲國家文藝獎,於2004年獲選為中研院第25屆院士。  王德威研究主題與專長為華文現當代小說,擅以文化論述辯證文學/歷史再現、現代性及權力結構的表徵與對話。其文學關懷著力於文學與歷史的互動,包括現代華文文學如何體驗失語或翻譯情境、現代小說如何承載國家、族裔、社會的文化和想像、小說/歷史/文學史的關係等。著有《從劉鶚悼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年代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等,編有《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臺灣:從文學看歷史》等<ref>{{Cite web |url =https://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7.aspx?k=&id=3798| title =王德威}}台灣文學網 </ref>。  ==抵抗黑暗的微弱光芒 正是文學的力量!==政治大學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於2019年12月19日舉辦「危機時刻的知識分子」系列演講第三場,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以「秋雨到冬夜:[[殷海光]]、[[洪耀勳]]的啟示」為題指出,兩人皆曾任教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在面對外界壓力下,抱持著迥異的思想,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表達立場<ref>{{Cite web |url =https://www.umedia.world/news_details.php?n=201912201147507908| title =王德威:抵抗黑暗的微弱光芒 正是文學的力量!}}優傳媒 </ref>。 王德威院士回顧、整理他這三場演講的六位文人言論,包含[[胡適]]曾說「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殷海光提及「沒有顏色的思想」,並以讚賞[[陳寅恪]]提出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結。而知識分子的危機時刻必須不斷感受危機,甚至創造危機,用知識做判斷、選擇和承擔,「幽黯意識」十分值得大家思考和反思。 他強調文學是介入歷史和思想的重要管道,本身就是一種知識型態而不是表面口號,而文學最大潛力就是幽黯意識的辯證和無窮盡的反思。王院士自己也坦承自己內部想法常不斷面臨挑戰,因此不會有大義凜然的答案出現。不過他也強調應該先問自己能做什麼?最大的能量可能是在哪個方向?問題的答案應視自己的能量和選擇而定。後以「在看似眼前無路的歷史困境裡,也許多讀一本作品、多一次真心言談的交流,抵抗黑暗的微弱光芒正是文學的力量!」。 ==台灣談文白之爭太膚淺==2018年07月中研院院士會議舉行主題演講,院士王德威發表「台灣:從『文』學看歷史」演講。王德威從台灣百年來的文白之爭、文體之辯、文化之別,看待台灣現況,提出「文」學應回到泛指文化、文明的原始意義,不該只理解為審美文字,呼籲台灣重新重視「文」,成為「斯文在茲」而非「斯文掃地」的社會。 王德威首先重新定義「文」學,他指現在大家談的文學,只指詩歌、散文等,但此定義來自1902年慈禧太后欽點張百熙改革章程時,張百熙所列「文學科」儒學、歷史、古代思想、檔案學、外國語、語言學及詞章等課程中的「詞章」,歷史僅百年。該狹隘定義,局限文學的可能性與對社會的影響,在21世紀導致危機。 王德威說,文白之爭去年起成為熱門話題,他也被無辜牽扯,但這些爭議只淺白放在語言及12年國教新課綱教科書的問題,失之膚淺,認為尤其在學術的場域,應更細膩探討文白,「對文白的歷史有再認識的必要」<ref>{{Cite web |url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3231761| title =王德威:台灣談文白之爭太膚淺}}聯合新聞網 </ref>。    ==視頻=='''臺灣:從「文」學看歷史|王德威院士'''{{#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CNKgUj6fQ連結 }}'''「眾聲喧嘩.反思五四」王德威教授'''{{#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bX_gztdeg連結 }}   ==參考資料==[[Category:台灣作家]][[Category:教授]][[Category:文學家]]
97,8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