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懿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懿修

王懿修(?—1816)字仲美,安徽青陽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入直上書房,授慶郡王永璘讀。典陝西、廣東、江西鄉試,督廣西、湖北學政,洊擢少詹事。五十四年,引病歸,終父母喪始出,復乞病在告。[1]

簡介

嘉慶元年,舉行千叟宴,懿修與焉,被御製詩刻、玉鳩杖、文綺之賜。七年,起授通政司副使,歷光祿寺卿、內閣學士。八年,擢禮部侍郎,督順天學政。十年,擢左都御史,回京供職。尋擢禮部尚書,管戶部三庫事。十二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十四年,萬壽慶典,加太子少保,典會試。

評價

懿修持躬端謹,製作雅正,甚被仁宗眷遇。十八年,以老致仕。逾二年,年八十,賜壽,謁宮門謝,逢上出御經筵,親解佩囊賜之。二十一年,卒。諡文僖。

相關人物

愛新覺羅永璘是乾隆帝的十七子,慶僖親王。母皇貴妃魏佳氏。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兒子,但據說也是最不成器的,天天四處遊蕩,惹事生非。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璘封貝勒,嘉慶四年(1799年),永璘晉慶郡王,嘉慶帝將和珅府第賜給他作為慶王府。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晉慶親王。

咸豐初年,內務府把慶王府從永璘後裔手中收回。咸豐二年(1852年),咸豐帝賜給恭親王愛新覺羅奕?作為恭王府。

中國旅遊新聞網·旅新社5月7日訊 (文/圖 紀良發 馮民飛) 近日有市民爆料,清代禮部尚書王懿修墓嚴重受損,急需有關部門保護。5月5日,記者來到九華山下青陽縣蓉城鎮百花村石馬村民組,看到了往日這位達官顯貴的墳墓,正如市民們反映,如今該墓已經變得荒蕪不堪。 村民:都說保護,誰都不保護

記者在百花村石馬隊村民的帶領下,來到清代禮部尚書王懿修墓所在地,當地群眾說原本墳墓周圍有石馬一對、石獅一對、石象一對,如今都被周圍村民就地取材建成了豬圈或門前裝飾了。1964年,王懿修墓葬被掘開過數次,裡面的文物等大多被取走放在縣博物館,後來又有一些人過來偷盜墓葬,把裡面的值錢的東西都拿走了。有關部門曾經多次就墓地保護情況來過調查,提出要保護墓地,可是他們走後,墓地就回到了從前無人問津,更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的措施。

歷史資料:王懿修其墓

王懿修墓位於青陽縣城西平山村(現並為百花村)石馬隊,古稱牛皮形,該墓為夫婦合葬墓,粘米漿全封結構,墓前原有神道碑兩塊,祭文碑一塊,今損壞無存。墓志銘是以朝廷誥旨為文,一千餘字,最後十六字是:「九華英靈,三夫耆碩,圭壁錫祉。帝賚歸神」現存嘉慶23年(1818年)其子宗誠為父母所立碑一塊。墓前兩側有石獅、石馬、石象各一對。1964年墳墓被掘,棺內衣冠屍體保存完整,取出玉如意等部份隨葬品後,仍掩埋如故。

王懿修墓是怎麼被保護的

記者隨後採訪了青陽縣文化局博物館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懿修墓屬於文物保護單位,至於屬於什麼級別保護她就不清楚了,要等資料保管員回來才行。後來記者再次撥打電話,一位姓楊的工作人員接受了記者電話採訪,該工作人員表示,王懿修墓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對於其保護,縣裡文化部門以前有過考慮,只是由於經費、精力、權責問題,執行的不太到位。

他說,王懿修墓是夫妻合葬墓地,其中一座墓葬被打開過,文物被取出來存放該縣博物館,另外一口棺材沒有打開。該墓葬雖然有人看管,可是到了晚上就沒有辦法了,別人可以隨而出入。上世紀80年代,該墓葬被盜墓賊到過兩次,至於有沒有被偷走什麼東西,損壞到什麼程度,他也不清楚,當時公安部門備案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有破案。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理論上說,文物保護要保持原貌,有專人看護,劃定保護區域,可是縣博物館沒有那麼大財力和精力去管理。文物保護的最佳境界,是保護加利用。王懿修墓一片荒涼,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當時在規劃建設是沒有考慮那麼多,造成了文物保護與村民建房、生活發生了矛盾,保護文物難度的太大,一些文物被村民們就地利用了,這需要政府的重視,加大投入人財物的投入,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愛護文物才行,光靠博物館做不好文物保護工作。他呼籲社會各界,愛護文物,積極參與到文物保護的公益活動中來,為傳承民族文化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歷史上:王懿修其人

記者查詢了有關資料,王懿修,(1736—1816),又名頤壽,字仲美、春敷,號最嘉,清代青陽縣楊田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上書房侍講學士。先後出任陝西、廣東、江西正、副主考官,廣西提督學政。後任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官。嘉慶十年,擢禮部尚書,管戶部三庫事。十二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十八年,以老致仕。嘉慶元年(1796)出席千叟宴,賞賜御製詩刻,玉仗,文綺等,誥賜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卒後,諡號文僖。二十一年卒,諡「文僖」。 著有《春日文集》、《吟余堂室全集》。其子王宗誠(1763~1837),字仲孚,號廉甫、蓮府,懿修之子。他聰慧好學,博學多才。乾隆五十一年(1790),中進士,殿試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歷任雲南、四川、陝甘主考官,山東、江西學政,會試副,總裁。始終以興教育、培植人材為重,評卷取士,注重儒行文采。以政績升任禮部尚書。其後,歷任工部、刑部、兵部尚書,幾次兼理兩個部,並曾兼任順天府尹。他持身端謹,任人唯賢,如遇奸蔽之事,必秉公處置,從不徇私。道光八年(1828),維吾爾貴族張格爾受英帝國唆使進犯順天,王宗誠時任兵部尚書,布署反擊,生俘張格爾,以功得越等褒賞,道光十七年病逝。著有《紅杏山莊文集》四十卷。《清史稿》有其傳。

青陽縣博物館:王懿修後人

王懿修是清代的名門望族,父子兩代都官居高位,曾經輝煌一時,可是現在王懿修墓毀壞到這等地步,沒有他的子孫前來保護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青陽縣博物館工作人員說,王懿修是青陽縣楊田鎮人,其子孫應該大都散居楊田鎮某村,別處也有,幾百年了,想續上家譜,找到這位清代貴人的子孫還真難。

據記者了解,像滕子京墓、檀公古塔、太平山房等文物古蹟,大都散落青陽縣各鄉村,保護起來十分困難,只有靠廣大群眾共同參與才能有效保護這些文物,距離保護加利用還有很遠一條路。

參考文獻